诗词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闲解 我年少时离开了家乡,年纪大了才回来。 故乡的口音一点都没有改变呀,两鬓黑发却已经衰白! 家中的小娃娃们见着了,也认不得人,还笑着问:“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有人问我:这首诗浅白极了,好在哪里? 好在平淡浅白的情境,好在阔达疏朗的情怀。 贺知章作这首诗时,大约是86岁高龄,齿摇手抖,皓首苍颜。 老头子几十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是非常不恋家了。这一次辞官回乡,心底便多些感慨。 见着家族中的孩子们,大约也是高兴的吧,只是哪里有人认得他呢。 你看他诗里,还是一贯的没有悲没有苦,只用一个“笑问”,渲染儿童的欢乐,隐约衬托他无人认识的那一瞬间,漫上心头的万千感慨。 一首诗读到这里,心底难免唏嘘,也许是为诗人,也许是为读者自己。 1 说到贺知章的乡音,这里又有唐人封演记下的一个小故事。 昨天的文章里,我们介绍过贺知章是浙江人。 在唐朝,京城是北方人的天下,来自浙江等地的南方官员作为荆蛮,往往要受排斥和歧视,惯常喜欢用'獠’来称呼瞧不上眼的南方人。 武则天就曾经因为褚遂良劝唐高宗废后,怒骂:“何不扑杀此獠!” 意思是:为什么不杀了这畜生。 2 贺老头任职秘书监很多年都没有升迁。当时的宰相是广东人张九龄。 后来张九龄被贬官了,有一次遇到一把年纪的贺老头,有点不好意思,感叹说:“哎呀我当宰相这么些年,事情实在太多,竟然都没顾上给你升升位置。” 贺老头听了,一点儿没觉得生气,特别风趣地回他:“哎呀,哪里话,我可得了你不少庇护!” 张九龄奇怪了,问:“我庇护你什么了?” 贺老头就说了:“自从你在朝廷当了宰相,可没人敢骂我是'獠’啊!你看现在你被罢免了宰相之位,就有人时不时的用'尔’、'汝’这种轻蔑的称呼了。” 张九龄听了很惭愧。 3 张九龄为什么感到惭愧? 因为贺老头说的,不是实话,而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贺老头不但是南方人,还操着一口塑料官话,地方口音特别重。 然而他在官场与同僚的关系却非常好。 从高宗到武则天,又经历武则天几个女儿儿子当权,一直到唐玄宗灭了一群对手成功上位。 这中间官场沉浮可说得上是波澜壮阔,多少人上位,又有多少人被清算甚至杀头? 贺知章能一路平平安安做到三品,从未被人背后捅刀子拉下马,可见他人缘好得不行! 人缘这般好的他,哪里需要张九龄这样的“庇护”?不过是不想对方尴尬的玩笑话而已。 贺老头的风趣幽默,从这个故事里便能窥探一二。 4 关于贺老头,还有一件趣事。 据说他有一次遇到一户人家园子建得特别好,非常豪迈地找上门去看景儿,还跟主人家说:你别担心没钱沽酒,我钱袋儿里有钱! 估计这家人都傻眼了。 看完景吃完酒,他还作了一首诗。 《偶游主人园》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这实在是叫人好气又好笑! 结语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不止一首,另一首也是流传甚广。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一样是浅白可爱、恰到好处的一点惆怅。 这真是个有趣的老头子呀! 风流狂客贺知章,醉眠诗书真好些。 偷闲 不辨来路,不知归处 你也匆匆,我也匆匆 不如,停一歇儿 偷个懒儿,聊个闲儿 陪读小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