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速射炮十二:江南局速射炮制成无人问津,开战前紧急调走四门

 扬眉剑客 2021-09-21

#甲午战争清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历史冷故事##国防科普#

甲午速射炮十二

在甲午战争以前,清朝的江南制造局陆续仿制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和152毫米管退速射炮,其中120速射炮共制成12门,152速射炮共制成4门。

文章图片1

那么,这16门最先进的“新式钢快炮”真的参战了吗?它们在甲午战争中具体装备了哪些部队,实战表现如何呢?


一、调往北洋水师一门试用炮

目前我们能查到的,是在1892年刚刚制成第一批十门成品之后,江南局就把其中一门炮调到了北方的海军军械所,并且虽然携带了弹丸和发射药,以期北洋试用后能够采用:

文章图片2

1892年(光绪十八年)调拨海防军械所一门、炮门电气自来火30支、无烟火药100磅、又钢实弹十个、钢炮四十磅开花、钢质弹各五个。

这次调拨了各种炮弹计20发,按照每发四磅半无烟药需要90磅,超配到了100磅,并且超配了10个“炮门电气自来火”,应该说是诚意满满的。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门炮调到海军军械所以后,在长达两年的时间内不知所踪,北洋各级陆海官员的记录里面,也没有这门炮的记录。

因此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由于当时北洋正在准备采购克虏伯速射炮,并专门在刘公岛进行射击实验,因此江南局的这门炮,由于不知名的原因被束之高阁,失去了和“克鹿卜十二生快炮”同场竞技的机会。在此之后,北洋和福建船政局采购了8门克虏伯40倍120速射炮、5门克虏伯40倍152速射炮。而江南局调拨的这门40倍阿姆斯特朗120速射炮,也就此不知所踪。

而北洋和福建的订单既然失去,当时南洋也没有需求,那这生产出来的9门炮就无人问津,就此在江南局仓库里落灰。目前查到的资料是,只有负责保护制造局安全的“江南局防护营”装备了数门“护局火炮”,并得到了生产出了的少量弹丸,对这些炮进行了为数有限的射击实验。

根据《江南制造局记》,光绪十八年(1892年)该防护营共得到下发的阿姆斯特朗40磅开花弹9个、又实心弹26个、又钢制弹4个。合计39发炮弹。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日本的英制安式(阿姆斯特朗式)炮的主要弹种,是钢制穿甲弹(实心弹)、铸铁制通常榴弹(开花弹)、钢制榴霰弹(钢质弹)三种。江南局的三种弹药,应该是和其一一对应的。

文章图片3

到了1893年,江南制造局又造出了两门120速射炮,同样也是毫无订单。于是,这11门威力强大的速射炮就成为了那无人问津的“剩女”,继续待字闺中,呆在江南局仓库里等待她的如意郎君。

于是在光绪十九年,江南局防护营又得到阿姆斯特朗40磅实心弹47个、无烟火药435磅,继续进行局内的小规模试射。


二、北洋紧急调拨江南局速射炮

北洋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不久之后就遭到了反噬。在一年以后的1894年,中日关系急剧紧张,而在看到日军66+1门速射炮(西京丸有一门)的巨大优势以后,北洋水师上下都是忧心如焚的。为了弥补这一武器上的绝对劣势,他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其中之一就是调拨江南局的120毫米速射炮。

文章图片4

不过哪怕是这个时候,北洋仍然没有把江南局的国产速射炮放在眼里。他们的第一选择,仍然是外购克虏伯的速射炮。他们宁可和户部进行长时间的扯皮,在试图购买12门进口的35倍(按英式标准32倍)克虏伯120速射炮反复纠缠,也对江南局仓库里的11门国产的40倍国产120速射炮视而不见。而在百般想法进口不得以后,他们才终于想起来江南的这些“剩女”。因此直到1894年7月2日,江南制造局才接到来自北洋大臣催促火炮调运的电文:

“局制四十磅快炮,除应拨四尊,已饬局筹船运威,应将药弹、铜壳酌齐候拨。海军尚需添设快炮,局内闻尚有六尊,亦祈配齐药弹并拨交去轮。”

这要么不要,要么就是狮子大张口,这封电报里直接要求,除了应该交付的4门,制造局还存有的6门炮,也都要配齐弹药工具一并运往北洋。不过此时,距离甲午战争开始的丰岛海战,北洋舰队“济远”、“广乙”在遭到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的偷袭,已经只有23天了。而这至关重要的10门炮,都调去北洋水师了吗?

我们要首先明确:120速射炮确实调拨到了天津海防军械局。我们在江南制造局记中首先查明的,是1894年调拨给了海防军械局四门炮。从时间和数量来看,这都是7.2李鸿章电报中的四门。这批宝贵的武器弹药共有:

文章图片5

阿姆斯脱郎四十磅全钢快炮四尊,又开花实心弹各1600个,钢质弹400个。合计3600发。每门炮备弹900发之多,其中榴弹:穿甲弹:榴霰弹的比例是4:4:1。又快炮铜弹壳500个,炮门电气自来火1000枝,炮门铜管击火2600枝,炮药袋160个,无烟火药800磅。按照每发120炮弹需要4.5磅无烟火药计算,800/4.5=177发。

要注意的是,这四门120速射炮配炮弹3600发,底火1000+2600=3600支,但是铜弹壳只有500个,不到炮弹总数的七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是分装式,其铜制弹壳也都是可以多次复装的。因此弹丸的生产数量都是弹壳的数倍,由前线炮兵在使用后,直接可以用火药复装弹壳再继续使用。

不过北洋这四门炮3600发炮弹,只给了500发弹壳也就罢了,可是2000发炮弹,只给了177发无烟发射药是什么鬼?这是逼着北洋用有烟的“栗药”,来发射速射炮?你这一发打出去硝烟弥漫的,哪能发挥出速射炮的优势啊!

看起来,洋员赫德所谓的“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朗炮有弹无药”,原来是真的啊。北洋海军虽然得到了四门速射炮,却没有足够的无烟发射药!


三、南洋调走的速射炮

不过呢,江南局虽然按照约定给了北洋四门炮,但是他们狮子大开口想要的十门炮,那是绝对不给的。你北洋是哪根葱啊?当时我们上赶着求嫁,你却非得要那德国洋妞,对我们正规江南名门闺秀弃如敝履。如今知道我们的重要性了?哼哼,可惜了,当初你们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让你们高攀不起。答应给你的四门调拨过去,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多了那是一门也没有!

而且,不仅你北洋海防重要啊,日本人打过来,那南洋海防也告急啊。因此,不仅南洋水师一艘船也不能北上,南洋陆路炮台的防御,也需要加强啊。江南局库存的火炮,也得优先调拨到南洋的具体炮台去。因此在《江南制造局记》里面,就有了这样的记载:

文章图片6

调拨筹防局四十磅快炮五尊,又开花弹60个,又实心弹130个,又钢制弹50个,又铜弹壳220个。又40磅开花弹490个,又实心弹310个,又钢质弹90个,又铜壳220个,无烟药800磅。另有全钢大炮两尊,无烟药3850磅。

这可真是排排坐分果果,这累计给了南洋五门炮,恰好和北洋四门、再加上1892那一门一样,一家给了五门炮。不过北洋战事紧,因此只给了南洋炮弹60+130+50+490+310+90=1130发,这方面远少于北洋的3600发。而给了弹壳440个、无烟药800磅,都和北洋相仿。

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江南局给了南洋这边两门305巨炮,和高达3850磅的无烟药,发射药数量是北洋的无烟药五倍之多!也就是说,最需要的北洋速射炮弹,只给了177发的无烟发射药,而南洋不那么需要无烟药的海岸重炮,却给了大批无烟药——这方面估计也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当年清廷的战时后勤补给,已经是非常混乱了。

以上共120炮10门。而在此之后,江南局防护营仍然不时有40磅炮弹调拨,也就是说,应该是有1-2门120速射炮是留用在江南局的。因此这就很明确了,甲午战前的12门炮,南北洋各调走5门,江南局库里留用2门。不能不说,着分配真的是公平啊,雨露均沾谁也不吃亏。而多出的两座120炮架则不知去向,目前有调拨九江新劲营40磅博洪炮铁架二座的记录,也不知道是不是。

因此从结果来看,江南局生产的新式火炮中的大部分,其中包括4门305巨炮、4门152速射炮、5门120速射炮都被南洋调去,最终装备了陆地炮台。最需要速射炮的北洋海军,仅仅得到了4门120炮,只占全部速射炮数量的四分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说,北洋之败,其实并非仅仅败在武器,也并不只是因为士兵素质不行,而是败在高层的不团结上!

文章图片7

这清廷各自为政,不仅皇帝和太后各有一党,就连各大督抚也是各搞一摊,都有自己的小心眼。各派互相猜忌,陆海互相防范。在战局急如星火的时候,清廷各派还在耍心眼要面子,互相掣肘暗自拆台,这又焉能不败?这江南局的十二门120速射炮的分配过程,正是这种情况的最真实反应!

参考文献:

《战后の刘公岛》

《中国近代兵工史》

《马吉芬回忆录》

《下濑雅允回忆录》

《江南制造局记》

《试析近代西式钢铁技术向东亚转移的开端》

《克鹿卜快炮图说》

《沿江沿海各省炮台图说》

《李鸿章全集》

《盛宣怀传》

《日清战争》

《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

《晚清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要塞设防考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