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教育

 脸大旺夫张路 2021-09-21

又新读了一本书,就是讲当代父母对孩子教育。

其实也陷入了一种内卷的循环,也不敢说是恶性循环吧。因为这种让孩子提前接受各类教育的方法,到底对孩子未来是好是坏并没有一个标准的评判。

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特别是小孩。父母给他们创造这种学习环境,他们也一样是适应了。

这本书给出的观点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的基因还没有跟上这个时代的发展,几十万年人类幼儿都是自然生长。

父母把对儿童过高的期望转化成高要求,高标准。

特别明显的对比是我的小时候,在读书之前完全都是无忧无虑玩着长大的,即使是读书了也没有繁重的课外辅导班。这使我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

反观这些年,这些小孩大概三岁就开始提前接受教育,提前学习高年级的知识。而且对孩子的备赛更是从父母双方备孕就开始了,怎么吃、什么时候生,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健康聪明的宝宝,孩子如同产品一般接受相似的教育。

家长很焦虑,怕孩子落后,又担心孩子吃不消这种压力,想停下来但又停不下来。这种节奏更苦的其实还是孩子,因为他们失去的是纯真的童年,他们的心理同样焦虑,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整个社会施加的压力。

从这本书中我也发现了,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那些所谓国外教育就先进的观点,其实也是片面的。美国的孩子同样面临父母对他们未来成长的焦虑。

那么这种培养优秀孩子的竞赛是何时开始的呢?本质上还是源于技术的发展,让大众教育走进普通家庭,大众教育的目的是致力于让年轻人做好准备适应工业社会,所以这种竞赛的起源是来自工业革命。

随着19世纪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可以被研究、可以被促进发展,这种观点逐渐站稳脚跟。从此各种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但问题就是这些方法是单一的、片面的。几乎都是局限于如何提高智力,而提高智力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成绩。因此很多教育方法包括很多的产品、玩具,都致力于开发宝宝早教,效果也是出奇的好,现在的小孩懂得知识远远大于古代任何一个科学家。

现在大人们很难停下来了,即使国家重拳治理校外辅导,但家长们的竞争意识仍然存在,这场竞赛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即使大家都知道孩子们的难处,但谁也不想第一个停下来,因为他们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差,怕自己脸上无光,怕孩子没有美好的未来。即使有人意识到并且让孩子自由发展了,想必他们心里也是纠结的,毕竟当孩子参与社会网络之后他们就会有对比,这考验的是家长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孩子的心理建设。

人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应该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成绩只是他们成长的参考标准之一,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玩其实就是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通过玩才会增加他们对世界理解的维度,而不是以对错好坏来衡量。

有的人智商高,但是一路磕磕绊绊甚至心理很不健全,发展出了反社会人格。有的人智商平平,但一路平步青云。

这就是多维度的发展,这可以用情商来概括。情商包括的是自控力、热情、毅力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