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汉斯咖啡真难喝 2021-09-21

二战期间,为了将武器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废物利用'一直都是各国军队战斗第一法则。除了财大气粗的美国,其他的国家都希望将武器运用到最关键、最实用的地方中去。

不过在这些'废物利用'的武器当中,有一款武器却一直被后世称为鸡肋。虽然在实战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总体上依然是被外界称为无用之物,它就是著名的豹式炮塔碉堡。

一、废物利用最大化

1943年8月,纳粹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失败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完全转向了苏联一方。德军的装甲部队开始有计划地向德国周边集结,以便于防御苏军对德国本土的进攻。

但在德军大本营看来,因为原料的紧缺无法研制一款新型防御武器,于是德军高层决定将防御武器的重点转移到废弃的武器上面。这当中最支持该说法的是时任装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他的想法也是简单而粗暴:在德国本土建造一批钢制的反坦克碉堡,然后将其分割后,送到指定地点后安装。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那么哪一款反坦克碉堡能够堪当大任呢?施佩尔考虑再三后,发现了一些被运回的'豹式'坦克炮塔,于是决定将'豹式'炮塔作为反坦克碉堡的主要武器。此言一出,不少德军将领表示反对,认为现在正处在装甲武器的短缺局面下,将原本可以安在坦克上的炮塔放在固定碉堡上,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还有一些将领直言不讳的提出,用装甲部队去前线与苏军作战,总要比龟缩在国内被动防御要强的多。因此施佩尔的反坦克碉堡提议一直没有在大本营中获得坚定的支持。不过作为元首身边的红人,施佩尔对于自己的方案还是很坚定的,在多次'深入交流'之后,元首希特勒鬼使神差地同意了这一方案。而且命令施佩尔,不仅要建造,而且还得以数量取胜,多多益善。

二、豹式炮塔'无敌'构造

外形上,豹式反坦克碉堡看起来十分惊人——一个长宽高均为3米的正方形钢制外壳,在外壳的最上层安放着一门70长倍径75mm的坦克炮。炮塔吊篮深入底板下面,这一位置作为战斗室和炮弹存储室。深入地下的面积,当中有着一张折叠床和一套供照明和排烟使用的发电机,在一侧开有逃生门。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根据大本营的要求,所有的炮塔碉堡都要事先生产好各部分的零件。然后分为两个部分运往指定的防线,然后在当地进行组装、结合才算大功告成。整个反坦克堡垒重量可以达到40.8吨,几乎与一辆'豹式'坦克重量相当,可以说这款反坦克堡垒在重量上已经是达到了'巨无霸'的级别了。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反坦克碉堡在布置完成后,炮塔中与'豹式'坦克里面的人员相一致,可以说是一款不能移动的固定'豹式'坦克。虽然从火力上来看,这款反坦克堡垒对任意一款苏式坦克造成严重的破坏,作为一款反坦克的利器绝对是合格的。

不过该堡垒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因为没有原来炮塔上的液压旋转装置,因此该堡垒的炮塔转动时,必须要炮手和装填手在保持绝对水平的情况下,匀速地进行转动,旋转一周大约需要8分13秒左右。如果有任何的倾斜,那么这个炮塔是无论如何都旋转不动的;此外该碉堡的隐蔽效果在实战中也表现不佳,一旦开火,这种固定的火力点很容易被盟军轻易击毁。更为尴尬的是,如果敌方从其他方向进攻的话,这种固定的炮塔碉堡地就变得毫无用处。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1944年中期,经过一系列实战研究之后,德军武器局要塞设计处对该反坦克碉堡提出了三点不足,并希望大本营停止该碉堡的生产。首先就是该碉堡的重量过于笨重,在运输中十分不便;而且在实战中无法保证安装时间,十分浪费宝贵的作战时效。

第二点就是为了增强防护力,该碉堡周围需要建立一处牢固的混凝土防护带,德军认为这时浪费功夫,不如直接修建最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碉堡来得实在;最后一点就是大量的耗材浪费,修建这样一个反坦克碉堡需要大约32吨的钢材,而传统碉堡仅需要2.5吨就可以轻松搞定。以德国现在的工业实力,如此大量消耗钢材是根本行不通的。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不久之后,豹式碉堡的升级版本被研发出来,与之前相比该碉堡设计是完全按照钢筋混凝土碉堡方式进行制作;同年年底,第三版本的碉堡方案也应运而生,为了节省物料,地下部分完全使用木材,也不再安装混凝土保护层。上部用一块带孔钢板封闭,炮塔就安装在其上。根据战后的统计,纳粹德军在整个二战中总共部署了大约1000个这样的反坦克碉堡。

三、最后的失败命运

实战当中,这款被施佩尔赋予众望的武器并没有拿出来什么过于傲人的战绩。以部署最多的意大利山区为例,虽然有一些的德军士兵以'打黑枪'的方式击毁了一些盟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但一旦被盟军火力发现,等待这些固定火力点的只有被摧毁的结局。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还有一些碉堡,面对盟军疯狂的潮水进攻时,几乎没有打出一发炮弹,就连人带炮成为了盟军的战利品。众多的碉堡也极大浪费了本就宝贵的'豹式'坦克炮,造成盟军进攻德国本土时,德军根本没有足够的坦克对盟军展开防御和对峙。如果这些炮塔能够安装在坦克车体之上,那么盟军在进攻时就不会如此轻松地进入德国境内。

除了'豹式'坦克以外,德国后期研发的四号歼击车在选择火炮方面也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换成了老式的48倍径火炮,也极大影响了该歼击车的作战效率;并且无论哪一型豹式炮塔地堡,其施工时间都比较长。造成许多炮塔地堡施工尚未完毕即已被敌军缴获,根本没发挥出作用。

二战最费时费力的无用产物,德国豹式炮塔碉堡,鸡肋般的武器

战争后期,德军也一度将部分坦克用作固定堡垒来抵御进攻的盟军。虽然在灵活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依然无法挽回纳粹最终战败的局面,这款'豹式'反坦克碉堡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结语

'豹式'反坦克碉堡虽然体现了德军一贯的节俭观念,但在实际研发和实战中,这款武器掺杂了过多的人为因素和利益纠纷。德军上到大本营,下到装备、工兵部门都竭力从中获得一些利益,这也反映了纳粹内部官僚倾轧和管理混乱的一个缩影,也注定了'豹式'反坦克碉堡最后的悲惨结局。

参考资料

1.《第三帝国的反装甲作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武器名录:德国篇》

3.《第二次世界大战编年史:19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