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好,中秋节!

 济宁文学 2021-09-21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你好,中秋节!

作者:赵桂君


过去,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幽默,现在,他们发现,中国人无处不幽默。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中国人的幽默之花开满各个角落。那么,我们过去为什么少幽默呢?幽默是自信和思想解放的表现,是对生活的满足。古代,中国人民备受封建王朝欺压,近代,更有三座大山压在中国人身上,我们想幽默而不能,只能自嘲。而今,我们的生活好了,自由的宽度大了,幽默的种子自然而然的生根发芽了。林语堂曾说:“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能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心灵放飞了,中国人民的智慧跟着飞涨。

其实,中国人从不缺少幽默。张爱玲曾说,西方人的幽默是小丑,中国人才是真正的幽默大师。《史记》有《滑稽列传》,文学有《笑林广记》,多灾多难的一代文豪苏东坡是著名的幽默大师。即使我们传统的节日也不乏幽默,比如中元节本来是祭祖的日子,老百姓却称之为“鬼节”,颇有人鬼情未了人神分不开的意味。中国人的幽默还表现在雅俗共赏众神合一上,例如很多庙宇之类的大殿上供奉着儒释道三家创始人,菩萨与三清并列,孔孟和八仙同台,多神论的祭台上摆着土地神、社稷神、灶神、财神等等说不清的神。各路神仙整天围绕着袅袅烟火不知施主到底需要为他们干点什么实质性的活,只好只问祭品优劣,不管结果如何,每天醉醺醺的东游西逛。

说到节日,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如何休息,如何亲朋相聚,如何大快朵颐,从现实的角度说,节日的旨趣大概离不开这些内容,至于节日的内涵、意义,真的没必要攥紧拳头瞪着眼睛去追寻。西方的愚人节、狂欢节不就是全民欢乐颂嘛,我们为什么不让一些节日变得轻松愉快点呢?也许有人说,我们的节日不缺乏欢乐啊。确实,从古人描写节日的诗句看得出有些节日的狂喜程度并不比外国的节日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到的《元日》写出了春节的蓬勃旺盛;“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把上元节的热闹繁华描写的淋漓尽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白居易的《二月二日》,则将龙抬头节日游春的盛况描绘的如在目前;明朝诗人沈明臣用一句“通国如狂歌舞来”,就把中秋节的狂欢景象写的如真似幻。

所以,节日的意义不仅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承继发扬,而且预示着创新与发展,更象征着快乐幸福。就像现今所谓的“双十一”光棍节,除了欢乐,还有购物消费,给经济发展添上一层时代色彩。

当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与欢乐有关,端午节的追思,中元节的缅怀,清明节的慎终追远,重阳节的登高怀亲,都是严肃庄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的基本义可以不变,但其形式甚至内容都有革新充实的必要,譬如中秋节。

中秋节是团圆庆贺的节日,挖掘和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但是,传统里的中秋节合家团聚,一齐拜月赏月,在今天就有些陈旧甚至迂腐。我们的许多节日都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与今天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在一个节奏上,肯定需要变革更新。就如中秋节,如何搞好敬老孝亲、感恩父母,决不是往家买几盒月饼、打个电话、叩三个响头这么简单。中秋节时值一年中天高云淡风清月明的最爽朗的时间段,团聚、旅游、赶庙会,相亲、会友、文娱活动等,都可以一起上阵。这个节日可以拉长点,搞成一个举国派对无如不可。当然,因为和国庆节离得近,假日的时间不好安排得太长,但可以弹性安排假日,与国庆节很近有时是同一天,就更好安排了。

中秋节完全能办成一个集团聚、庆贺、购物、娱乐、演出、旅游、幽默机智的全民活动。中秋节,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月宫嫦娥,联想到浩浩长空,联想到我们国家的天宫工程航空事业,把这个节日搞成科技活动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中秋之际,瓜果飘香,秋收在望,办成农业农民节同样合情合理。尽管国家把秋分立法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但那一个节日得不到休息,何不与中秋节合在一起。

《红楼梦》前八十回写过三次中秋节活动,曹雪芹将这个节日写的很精妙,各色人等在这个节日里的表演,都指向贾府一步步走进衰亡的结局,体现了作者构思之巧。在年年岁岁的周而复始中,每个人也都会在每个节日中为自己画下一个重重的记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秋之月,寄托着今古多少人的追忆、缅怀和希望,新时代的蓬勃壮丽,让我们看到中国永远是和平的故乡、梦想的家园、发展的胜地。《红楼梦》的时代早已过去,中秋节将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火热、最上进、最浪漫的节日。

在富足充满自信的今日,我们有理由给中秋节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和形式,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写满自豪快乐宽容大度。请敞开怀抱,热烈的拥抱我们的中秋节吧!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