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gudian386 2021-09-21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女党员,她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川省妇联开展以“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女性的精神和风貌。回望奋斗百年路,方知征途漫漫,通过她们的故事,呈现出细节更为丰富、情感更为细腻的百年党史,引领广大妇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文/沈付莲 图片由四川省妇联提供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戴克宇同志1937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入党介绍人。她早年参加革命,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出生入死,立下了功勋。她长期从事妇女儿童工作,是中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分子”的先驱者,为推动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投身革命,成为江姐的领路人

1938年底,戴克宇和后来与她相知相守了一辈子的爱人李培根,同时考入巴县兴隆场中国公学附属中学高中部。那时,李培根18岁,戴克宇17岁,都已是中共党员了。不久,学校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李培根任特支书记,戴克宇任支委。他们一道开展党的工作,一道组织学校的抗日救亡活动。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戴克宇保存的中学同学江竹筠的照片

1939年春,正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江竹筠也考入此校。戴克宇很快发现江竹筠学习非常认真,课余时间常读一些进步书刊,又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示威游行、撒发传单总是走在最前面,与敌人针锋相对地斗争。戴克宇便主动接近江竹筠,和她一起议论时事,交流阅读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江竹筠大胆地向戴克宇吐露了想加入共产党的愿望。

“你要找共产党,学校就有。”戴克宇高兴地回答,并立即报告支书李培根。

李培根便与江竹筠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之后的一个星期日,在学校附近的丛林里,李培根、戴克宇、江竹筠三个人举行了庄严而又简单的入党仪式:李培根宣布党组织同意吸收江竹筠入党的决定,江竹筠宣誓,许下了她至死不渝的承诺。戴克宇作为江竹筠的入党介绍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1939年底,形势紧迫,上级党组织决定让戴克宇和李培根疏散转移,他们便先后离开学校。1942年下半年,戴克宇又奉命转移到李培根的家乡江北唐家沱玉皇观小学校教书,与李培根重逢。1943年春,组织决定李培根离开家乡,转移到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南川县合溪乡,并决定戴克宇以夫妻关系同去。最终由党组织促就了这桩美满婚姻。此后他们又转移了好几个地方。解放战争期间,党的地下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他俩总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1949年11月他们在江津迎接解放。当得知江竹筠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牺牲的消息时,戴克宇李培根悲恸不已。

投身妇女工作,为妇女权益鼓与呼

四川一解放,戴克宇便走上妇女工作的岗位。1950年任川东区民主妇联组织部副部长。1956年,出任四川省妇联副主任,1973年至1983年连任两届省妇联主任之后退居二线,任省妇联顾问,并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戴克宇思维敏捷,工作深入,做事雷厉风行。

1973年8月,在四川省第四次妇代大会上,戴克宇当选为省妇联主任。当时,作为以维护妇女权利为己任的妇联组织,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猖獗。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对此,戴克宇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忧心如焚,她把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列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日程。

1974年3月,公安部、农林部根据中央指示派工作组来四川,中共四川省委通知由公安厅、省妇联等部门抽调干部协同工作,组成联合工作组,分别到遂宁、蓬溪、万县、云阳几个县,就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和试点工作。戴克宇担任副组长。

这次调查和试点,不仅弄清了情况,还明确了一些政策界限。 1974年6月,四川省成立了由公、检、法、民政厅和群团领导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戴克宇任副组长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她带领工作组到拐卖妇女问题突出的一些地方县,边调查边落实打击犯罪分子,解救受害妇女的工作。

戴克宇常说:“妇女如果连生存权都没有,何谈解放。”1978年,戴克宇率团出席全国第四次妇代大会。会议结束时,她以代表团名义反映四川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阻力和问题,并建议中央发文责成有关省协同作战,以便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和解救受害妇女。此信引起了中央的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拐卖妇女儿童之风被有效遏制。

宣扬女性文化,抢救女性历史

戴克宇深知妇女的真正解放必须依赖于女性在思想上的觉醒和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这就需要女性有自己的文化研究平台和载体。

一直到1966年前,时任省妇联副主任的戴克宇,分管宣传工作,同时兼任《四川妇女》杂志总编。1982年4月,四川省妇联的机关刊物《妇女生活》(现已改名为《分忧》)创刊。

党的女儿·四川芳华丨戴克宇:江姐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戴克宇参与了创刊号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之后,她又十分重视促进杂志社与各级妇联组织的沟通。凡省妇联召开的执委会或基层干部会,她都会给杂志社提供机会宣传介绍编辑计划和听取大家的建议与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戴克宇认识到抢救和编纂妇运史资料的紧迫性,并与省妇联领导班子全体成员达成共识。1980年8月成立了妇女运动历史编纂小组,后又经向有关部门申请,正式建立妇运史研究室。她不仅布置、指挥,还参与走访老同志、召开座谈会等具体工作。

她与妇运史几位干部先后编辑出版了《妇女之路》《巴蜀巾帼壮歌》这两部书。这些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受到党内外同志的赞扬。

1983年,戴克宇退休后,依然热心妇女工作,担任了10年四川省妇联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