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兴老龙河的“龙头”与“龙尾”

 乡风儒语 2021-09-21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笔者曾发过数篇桑梓老龙河畔的故事,说庄道巷,说到老龙河畔的黄家溪庄和师家巷;后来又连发了三篇关于老龙河的文章——《且说泰兴老龙河》、《再说泰兴老龙河》、《又说泰兴老龙河》。今天于这中秋节,忽然想起了老龙河畔的一则与中秋吃月饼有关联的故事,于是就想说一说老龙河龙头的古桥与古殿及龙尾的“鞑子营”村。龙头的古桥与古殿与中秋吃月饼无关,龙尾的“鞑子营”村与之倒颇有关系。只是不能只说“龙尾”自然得从“龙头”说起的。

先说这龙头的古桥与古殿。说是龙头,即是老龙河的东段位置泰兴黄桥镇所在地。这古桥便是拱宸桥,俗名北关桥、大关桥,横卧于东段老龙河上。它是一座石拱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据《重修北关桥碑记》)。其时,气势雄伟,十分壮观。桥顶有一圈门,门的耳额两边,朝东镌有“东流添锦”、朝西则是“西鉴生辉”,描绘了拱宸桥的周边景色。
    “北关桥水浪滔滔”,这是搓麻将的人常哼的小曲中的一句。过去桥下的水流确实湍急,因为桥拱的下面有一块很长的花岗岩枕石搭在两边,害得船夫不浅。下潮时,水往西流,桥东的水位比桥西高一尺有余,哗哗流水,奔腾向前,向东的载重船只,叫它老子也撑不过去,得绞环绞、纤绳背、篙子撑、木橹摇,齐心协力,几个回合才能过桥门。桥侧水深鱼肥,只要撒网,网网有鱼,鳊鱼、白鳍、鲫鱼、鲢子、翘嘴、青鲲……,随季节变化而捕到不同的鱼。桥下两侧,人们多积柴草于近岸河中,称之为“焐槮子”,到秋冬季节围网起鱼,一个槮子多的能捕几百斤鱼,人们尽享取鱼之乐。
       拱宸桥北堍(tu)东侧仅隔七步的西姜黄河上,原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小木桥,与拱宸桥是姐妹桥。因桥小而狭,称其为小关桥,故人们又称拱宸桥为大关桥了。1940年间,百姓集资,将小木桥改建为石桥,交通就安全方便多了,黄桥北关的“七步两座桥”即由此而来。时黄桥北关有桥上日行万人,水面夜点万灯之盛,姜堰、曲塘、海安乃至兴高宝一带的小商船白帆点点,往来穿梭于水上,与络绎不绝于“二桥”上的旱路生意人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黄桥北关绝妙的“清明上河图”。
      离拱宸桥北堍二十多米,有两座古庙矗立,一座称“三官殿”,一座称“龙王殿”。拱宸桥正对三官殿,小关桥则对龙王殿。此处原本无庙,据传当时有一位风水先生发现了这个地方是风水极佳的“龙地”。“龙地”中央翠柏森森,劲松苍苍,有一座十分气派的坟院。这就是吕户部(吕鸣纯,清顺治四年进士,户部主事)父亲之墓。据此宝地,吕氏之后将会出“天子”,还要出三斗三升菜籽数的大官。发现“龙地”者,如不将其破掉,则双目必瞎无疑。于是这位风水先生为了避祸,心生一计,便四处宣扬,说这里是佛地,必须建造庵堂,吕户部祖坟前要开一小溪,与姜黄河、老龙河相通,三面环水,风水更好,子孙更加兴旺发达。于是吕户部便令开渠,谁料满溪血水,“龙”首被斩,“龙”地已破,而吕户部却不知就里,接着便造了两座庙。座北朝南的曰“三官殿”,前后三进,第一进只有一大间,供一尊王令官菩萨,相背的是韦陀菩萨。第二进是正殿,设三官菩萨,左右是脚上戴有铁镣的天聋、地哑。为什么戴有铁镣?据说是因为他们二位显灵,出去买烧饼油条吃,所付的钱钞,仅是一小撮香灰。所以庙里的和尚就将其双脚铆在地上,并加上铁镣。左侧一间正中供着关老爷,左为关平,右为周仓;关平前有文天祥、周仓前有李甫。右侧一间则为客房,作待客、念经、写字之用。第三进也是三大间,中间供地藏王菩萨,两侧是十殿阎罗。这三进庵堂,一进比一进高,气势不凡。三官殿大门西侧仅隔三步便是龙王殿,座西朝东,故云“三步两座庙”。龙王殿内首供“龙王菩萨”,另供有“禅师”、“观音”、“城隍”、“大圣”、“八蜡”诸神,每逢农历初一、月半,顶礼膜拜的人接踵而至。特别是久旱不雨之际,人们便将以龙王为首的这些菩萨抬出来游行求雨,双棒锣开道,既虔诚又热闹。1929年,汪德龙先生于庙中创办北关小学,各位尊神陆续“遭殃”,庙宇也渐渐毁坏殆尽。

 三官殿第三进天井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高约20米,亭亭如华盖,冠幅遮盖达半亩有余,主干粗大,四人环抱不及,距黄桥十里之遥便能见其倩影,蔚为壮观。传说这棵树是明太祖朱洪武的军师刘伯温栽的。树洞中的蛇仙,尾系树干,头可伸至拱宸桥下喝水,所以人们将这古老的银杏作为祥瑞之物、银杏老佛视之,许多庄户人家怀抱爱子至树前祭拜,以求一生无灾,前途无量;有病有痛,亦来祈求“仙方”,望老佛保佑早日康复,四季平安。特别是到了元宵佳节,上寿供奉的人纷至沓来,敬香秉烛,燃放鞭炮,披挂红绿丝辫于树枝上,祈祷“银杏老佛”永降福泽,太平康乐。这株古银杏历尽人间沧桑,在清末民初,遭受了一次劫难。那是夏日的一天,天空万里无云,顷刻间突然乌云翻滚,狂飙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一声霹雳,自上而下,竟将其削去四分之一。但“银杏老佛”不治自愈,年年硕果累累,显示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但万万没有料到,人祸猛于天灾,到了1943年,汪精卫汉奸部队盘踞黄桥,经常“封”树,以补给养不足,巍峨茁壮的“银杏老佛”未能幸免,竟毁于伪军之手,人们无不为之顿足。

1958年,泰兴县兴修水利,整治老龙河,重开西姜黄河。竣工之日,齐开三条大坝,水势如脱缰野马,冲垮了拱宸桥,堵塞了小关桥,一时交通隔绝。后加之土地平整,道路开拓,黄桥北关的“七步两座桥”、“三步两座庙”、“吕户部祖茔”、“千年古银杏”四大美景俱不复存在。1958年,拱宸桥倒塌后,地方政府将桥址东移,改建为木桥;1980年再修,改建为水泥农用桥,宽仅5米,荷载等级低,大型车辆无法通行;2000年6月,重建该桥,因地处黄桥北口,旧时桥上又曾设过稽查私盐的关卡,故定名为“北关桥”,并立碑以记之。现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长61.08米,宽14米,载重20吨,为黄桥镇北的交通要道。

再说龙尾的“鞑子营”村,也就是老龙河西段的向阳村。向阳村与滨江镇的过船港相邻,属济川街道办所辖。向阳村旧称“鞑子营”,是宋代金人入主中原地区时金兵驻扎的营盘。时隔800多年,该村仍有祭奠先贤英烈的武公祠、古渡桥等遗痕。辛弃疾年少时智烧金营的壮举就发生在这里。如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还在此地广为传诵。

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为消灭金兵有生力量,耿京领导的义军在泰山一带浴血奋战,面对金兵铁骑,牺牲惨烈,渐败而至泰兴。鞑子营周边百姓心急如焚,经周密考虑,根据金营料场囤积物资多、留守少的情况,准备智劫鞑子营,火烧草料场。时值八月十五前夕,利用汉民中秋送月饼之习俗,村民中的志士于月饼中夹有纸条,上写“八月十五,月明星稀,午夜子时,勇屠鞑子,不辱祖宗,精忠报国。”八月十五当晚,全村近百人都获得信息,群情激愤,只等午夜到来。子时刚到,在金营服劳役的村民先把哨兵头颅割下。村民随即十人一伙、八人一帮,直扑金营,杀进毡房。不到两个时辰,就把睡梦中的留守金兵消灭干净。随即一把大火烧光了金营马棚料场。前方金兵闻讯,无心恋战,仓皇而逃,马踏人踩,死伤过半。耿京、辛弃疾义军乘胜追击,大败金军。鞑子营从此不复存在,庄名却由此被传播下来。大概是1950年前后,鞑子营更名为向阳村。

一条老龙河,故事有几多?欲再闻掌故,且等下回叙说!

长情贯微,与君碰心;杏园秋雨,期盼几许!作者杏园秋雨(原名,李长贯,签约作家),挂鞭归去来兮杏园翁,好吟喜文,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常以涂鸦知会。欢迎关注、鼓励与赐稿(来稿可附百字内简介和生活小照一张)!QQ邮箱:398746528@qq.com 微信号:txxfry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请↙↙↙点击“阅读原文” (1)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2)鲜为人知的当代泰兴籍的一个重量级人物——殷渊(3)聊马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