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6高分,这部纪录片凭什么?

 卧龙动 2021-09-21

不知不觉2021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虽说今年的影视行业整体都不景气,但纪录片却是出现了不少黑马。

最近出圈的《无穷之路》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无穷之路,既取自「无穷无尽」之意,同时也暗含对「没有贫穷」的期许。

这部由TVB拍摄的扶贫纪录片,一经上映就拿了9.6的高分,在两地引发了巨大关注。

摄制组一行通过实地考察,历时三个月,在海南、四川、贵州、广西、宁夏、云南六省之间辗转,跨越几千里路云和月,真实记录了国家脱贫的奇迹。

图片

对于扶贫这类主题,主流媒体的拍摄基调大多豪迈昂扬。

而《无穷》以香港视角看内陆现状,这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感受。

尽管整个摄制组只有4个人,但从最终成片的高品质不难看出,这绝对是一部诚意之作——

谦虚的姿态、平等的视角、温和的表达,故事大多由村民自己讲述,没有刻意的煽情和歌颂,却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扶贫工作的伟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此处特别介绍一下主持人陈贝儿。

她的采访随和真诚,共情感超强,无论是登悬崖还是过怒江全都自己上,尽管途中多次因为高反住院,最终还是坚持完成了拍摄。

图片

影片从大凉山的悬崖村开始讲起。

作为经典的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共有五百多万人口,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少数民族。

这里的风景很美,有大片巍峨的高山,和幽谧的深谷。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地理面貌,让在此处居住的人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贫穷这两个字,早已世世代代与他们缠绕在一起。

图片

事实上,造成大凉山贫困的除了地貌,还有一部分要归于历史原因。

对此陈贝儿介绍道,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这里才真正废除了奴隶制度。

在此之前,人们甚至没有拥有财产的意识,可想而知想要快速追上文明社会,需要花多大的力气。

图片

阿土列尔村,也叫悬崖村,是一条全国非常经典的彝族贫困村。

他们的祖先原本是游牧民族,路过时发现这片人间净土,于是选择在此定居,整个村庄建立在海拔1500米的悬崖上。

村民某色拉博说,很早以前,悬崖村条件并不差。

无论是灵秀景色还是肥沃的土地,都不会输于其他地方,可后来外面开始修路,他们一直没有通公路,才渐渐落后于时代。

由于山壁陡峭无法修路,全村人上下山只能靠一条藤绳制作的天梯。

几乎呈直角的坡度,让这条简陋的“路”变得凶险万分,危险无处不在。

图片

某色拉博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坐在家门口,他向陈贝儿讲述曾经的悬崖村:没有水,没有电,更别提手机和网络这种现代化的东西。

对村民们来说,没有电尚且能够忍受,可没有水就连基本的生存都保证不了。

图片

为了到隔壁村打水,他们会在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出发,打完水再回来继续农作。

小孩子们总是不知道,爸妈去哪块地干活,什么时候回来。

肚子饿了就哭,哭累了就抹抹眼泪,在家里继续等。

图片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想要去学校,就必须经过那条简陋的悬崖路。

“那个路真的太难走了。”

看着面前的土地,某色拉博陷入了回忆。

一群稚气未脱的奶娃娃,要从海拔1400米走到海拔2500米的地方,还要继续往前走……

通常是天没亮就出发,天黑之后才到学校。

图片

因为环境闭塞,又没有网络,某色拉博说,自己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以为大家都差不多。

直到二十岁时出门打了两年工,他才知道,原来城市的楼那么高,路那么宽,孩子们可以坐车去上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几年之后他还是回到了悬崖村。

按照传统,哥哥成家之后,作为家里最小的儿子,他要负责照顾爸爸妈妈,所以必须要回家。

图片

层峦叠嶂的大山,阻隔了如某色拉博般山区青年的前路。

未来究竟会怎样,他不知道,在这里的大部分村民也不知道。

放眼全国,像悬崖村这样的贫困村比比皆是,而曾经的扶贫方法又太为保守广泛,按部就班导致进展缓慢。

直到2013年,一个名为「精准扶贫」的扶贫政策诞生,终于打破了僵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一个贫困村,政府都会派一位有能力的专责人员驻村,引导当地村民朝脱贫的方向走。

悬崖村的扶贫书记帕察有格说,自己五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印象就只有「落后」。

当时村民们几乎没有收入,自己种玉米自己吃。

有的背着玉米下山去卖,一听是悬崖村的还会被欺负压价,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不可能再费劲背着玉米回去。

图片

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帕察有格白天到处走访调研,晚上就和其他人围在火塘边商量对策。

在他的引导下,全村上下一起埋头苦干几年,终于在2016年有了转机。

这里第一次有了农村专业合作社。

为谋新出路,村民们开始一起养羊,随后当地又引进了青花椒,种上了脐橙。

图片

图片

日子开始越来越好。

同年8月,那条藤绳制作的简陋天梯被废弃,当地政府出资百万开始修钢梯。

120吨钢管,全村的壮丁及工人参与进来,大家一起排除万难,最终修好了这来之不易的2556级钢梯,悬崖村也因此世界有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6年是让所有人印象深刻的一年。

在此之后,那些让村民兴奋的好消息一个个传来。

政府改善山上的基建,大家终于喝上了自来水,全村电缆铺设完工,村民们在悬崖上也可以使用4G网络……

网络接通的那一刻,他们第一次感受到,在家就能看电视和上网的幸福。

图片

图片

许多年轻人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利用短视频直播与世界沟通,同时还能靠流量发家致富。

一来二去,他们从不会说普通话,到游刃有余地和网友们交流,尽管有不少没上过学的,但交流得多了,认识的字也就多了。

“未来究竟会是怎样?”

关于这个问题,或许村民们的回答依然是“不知道”,不过时至今日,他们可能乐意在后面加上一句“会越来越好”。

2020年5月,悬崖村全村搬家。

那些数年都未曾下山的村民们,这次纷纷自钢梯缓慢而下,住进了政府用四年时间,在周边平原处建立的安置社区。

图片图片

图片

35万名贫困村民在此安家,无论是医疗文化设施,还是学校和交通网络,全部一应俱全。

而这样的安置房,从2016开始全国已经兴建了266万间,帮助近1000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

悬崖之下即是康庄大道。

图片

《无穷之路》一共有12集,现在更新到第五集。

在大凉山之后,节目组走进了云南,带领观众将视线聚焦在怒江峡谷的交通扶贫和教育扶贫上。

影片一开始展示了峡谷的风貌,以及怒江的起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怒江的水名副其实,水流湍急,万马奔腾。

由于处在一个大峡谷地段,使它的水流量是黄河的1.6倍,日夜撞击着周围的石壁。

图片

数年以来,少数民族习惯依山而居,而在这里人口最多的是僳僳族。

他们也是最受贫困煎熬的一群人。

俗话说,怒江之困,困在交通。

这里的交通实在太不发达了,铁路、公路或是大桥什么都没有,只有最原始的山路,路况惊险事故频发。

图片

村民们说,因为交通不便,以至于他们如果想把物资和粮食运上山,都要给双倍的运费。

农作收获的时候,他们要将这些收成运到山下卖,因此又添了一大笔运费的支出。

光是运费,就占了收入的一半。

图片

除了运货,如果峡谷两岸的居民想要过江,只能靠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来实现——“溜索”。

一根绳,一把钩,几根兜身体的带子,就是所有的安全设施。

图片

在村民的帮助下,主持人陈贝儿体验了一把溜索。

她坦言,从刚开始的几秒脑子完全是懵的,恐惧占据了所有的思维。

直到安全落地后,才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和我们认知中的电动索道不同,这里的溜索要完全依靠人力进行,当重力达不到可以自由落体的程度时,就必须用手来拖拽钢绳,把自己拽到对岸去。

图片

怕吗?自然是怕的。

可对于村民们来说,怕有什么用呢?想要生存就没得选择,再害怕也要硬着头皮上。

为了购买盐巴等生活必须品,他们有时一天要在这上面往返数次。

有溜索技术生疏或出现意外情况的,会脱钩直接坠入江中,尸骨无存。

有人说,光是自己知道的,就已经有十几位因溜索不幸去世的人。

图片

小孩们上学也是一样。

他们大多还未经世事,却已经要学会在溜索上往返的技巧了。

尽管如此,悲剧还是会不时发生。

孩子们去往学校的路途实在太遥远,也太艰险,加上家长们大多还停留在“读书无用论”的传统思维,导致大部分的小孩从未接受过教育。

照顾家人,干农活,就是他们童年的全部记忆。

图片

做生意,收庄稼,买盐巴,上学校……当地人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在波涛汹涌的怒江之上,惊心胆战的生活。

村医邓前堆也是溜索上的常客,人称「溜索医生」。

在当乡村医生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过溜索到对岸去看病,冒着生命危险一天跑四五趟。

图片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溜过去直接撞上了对面的石壁,腿上的疤过了二十年还在。

图片

当年怒江的生存条件如此恶劣,过江行医又是如此的危险。

很多村医在上任不久后,都会申请调去县城。

图片

图片

图片

只有邓前堆留在了这里。

尽管这份职业在旁人看来过于“高危”,但邓前堆始终坚持着,将自己的大半生都用在了溜索行医上。

而这一切,全部都源于对师傅的承诺。

邓前堆曾经生过一场大病,那是他还没当乡村医生的时候。

这场病差点害他失去性命,幸好被一位医生救了回来,一时感触颇多。

医生看他看副样子,就问他想不想当医生,得到肯定回答后,便把邓前堆送去乡医院进修,并告诉他:

“你不要半途而废,要好好干,看好我们村的病人。”

当时的邓前堆许下了承诺。

而这份承诺一守,就是37年。

未来他也会继续下去,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就愿意一往无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渡江苦劫,困扰了怒江人民超过一个世纪。

而同样在2016年,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南省政府数年间注资20亿,决定进行「溜索改桥」大工程,199条大桥跨江而起,告示着曾经的溜索时代一去不返。

图片

图片

图片

村民们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心惊胆战的往返于两岸之间了。

以往需要以天计算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轻松又方便。

图片

图片

关于孩子们上学的问题,当地政府也不断努力,并且在2019年建立了普职教育融合寄宿学校。

让那些曾经没能上学的孩子,终于有机会重返校园,感受学校的氛围。

不过,有些家长仍然更希望孩子去打工,不让上学。

为此学校和老师们操碎了心,一个个到孩子们家里,给家长做思想工作,直到对方松口才肯罢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他们深知,儿童是需要教育的,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放任那些无故辍学的孩子不管,可能又会造成下一代贫困的恶行循环。

图片

因此他们说,就算自己跑再高的山,再远的路,也要让孩子有学上。

关于这份努力是否真的有所成效,孩子们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他们终于可以尽情翱翔,在国家为他们准备好的,这片属于他们的天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世界上每100个脱贫人口中,就有70个来自中国。

这个数据的背后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在《无穷之路》里,我们在最真实的记录中,看到了这条路的苦、艰、限;

在看似平铺直叙的讲述中,用更加客观的视角看到了国家脱贫的努力,让人自然地看到了扶贫工作者的伟大;

在村民们朴素的回忆与观众的共情中,扶贫不再是几个遥远的词汇,而是一种具体的情感和体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建设者们,都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贡献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值得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无穷之路,总有尽时。

end.
作者
震惊叔 
信息、图片来源
纪录片《无穷之路》/ 埋堆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