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之路是一条魅力之路

 小桥流水1i79ra 2021-09-22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单元。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中小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和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专业化”是中小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体量尽管不大,但通过深耕细分市场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持续提高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不仅能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更能通过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

“精细化”是中小企业提高运行效率的必要条件。完善的内部管理是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这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更高、性价比更好、品质更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更大优势。

“特色化”是中小企业顺应消费升级的内在要求。消费升级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在医疗设备、移动终端、智慧家居等消费升级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其“秘诀”就是这些企业能够利用特色资源,聚焦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形成各自“拿手好戏”“拳头产品”。

“新颖化”是中小企业提质增效的持续动力。新颖化的本质就是创新,通过创新来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能够紧跟科技发展趋势,运用创新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体验,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面临的障碍

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一定时期内,我国中小企业在追赶发展过程中偏重规模和速度,对基础研究的重视不够,缺乏重大原创性成果,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和服务往往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则要求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原始创新,避免盲目多元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把自身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金融市场支撑力度不够。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言,精准化的金融支持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多层次融资体系仍不够完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股权和债券融资支持力度仍然不足,比如动产融资发展较慢、上市辅导针对性不足、应收账款融资面临棘手的确权问题等,这些都导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虽有融资需求却无融资能力和渠道。

政策保障精准度不高。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产业链体系中分布最广,竞争和生存局面最复杂,往往处于市场的高风险区,需要加强基础性政策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这些政策在针对性、有效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比如政策措施不够精准直接、上下工作联动不够紧密、已获认定的中小企业创新协作不足等,使得部分政策流于表面、陷入空转,未能形成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支撑。

多措并举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练好创新内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必须加大投入,传承和创新独特工艺、技术、配方和原料,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并通过工业设计实现品质和品牌双提升,切实做到在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同时,还要积极主动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合作,相互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的良好创新生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全方位、宽领域地提升创新水平,弥补自身的技术创新短板。

加强金融支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处在成长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按需融资”特征明显,必须实施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措施。在直接融资方面,进一步健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各地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开设“专精特新板”,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在间接融资方面,鼓励银行机构加快设立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中心等专营部门,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中小企业商标质押、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并且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通过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完善政策设计,确保精准施策。政府有关部门要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核心标准,加快建立完善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选择重点行业、关键节点企业,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图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即时反馈机制,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政策诉求予以帮助解决,形成有效的监测、反馈、研判、帮扶一体化精准支持机制。同时,还要因地制宜为有“专精特新”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量身打造财税优惠政策,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专精特新”专项,探索实施“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扶持范围,引导形成更加精准有效的企业资金减压机制。除此之外,分行业、分区域建立中小企业高层次人才精准对接平台,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应用开发、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揭榜挂帅,助力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劳动者大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