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中医泥灸(二)李晖

 健康医学科普 2021-09-22
泥灸的禁忌

1、禁忌人群

(1)孕妇: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能够做泥灸,四肢可以使用;

(2)发热患者:发热患者通常不做泥灸;

(3)实证患者有实证的患者做泥灸相对要注意,泥灸主要是补虚,有实火一般不做泥灸;

(4)阴虚火旺者阴虚火旺的人做泥灸要选择好部位,如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明显阴虚火旺的患者不建议做泥灸;

(5)其他:患有易出血的疾病以及局部有皮肤损伤不允许做泥灸,皮肤损伤做泥灸容易造成感染。

2、禁忌部位 
  • 颜面部,心区,大血管部和肌腱处尽量不要施灸,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施泥灸;

  • 颜面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宜施泥灸。


3、忌温度过高
泥灸的温度在使用过程中要时刻询问患者的感受,避免温度过高烫伤肌肤,一般维持温度在50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中医泥灸常用穴位

1泥灸敷于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常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各系统都有调理气血之功,扶正培元,平衡阴阳,祛邪防病,可使元气不衰,延年益寿。

功用: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推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2泥灸敷于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在任脉交会点。



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主要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功用: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
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成效。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用,提高免疫力,防止变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3泥灸敷于中脘穴
中脘穴属奇经八脉之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泥灸此穴可治疗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等胃及消化系统疾病,还可以有效缓解胃痛等不适症状。

功用: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4泥灸敷于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手臂的内侧,在腕横纹上2寸,手臂内侧中间两条明显的肌腱之间。


心包经始于胸中,下行至横膈膜,所以有宽胸利膈的作用,因此在内关穴施灸可使气随经络,有宽胸顺气的作用,还能够调节心律,并能够调节心情。

功用:
一是理气活血
二是安神定志。

5泥灸敷于合谷穴
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筋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患有慢性头痛的人,一旦感到疲倦时,在合谷穴做泥灸,可缓解头痛的症状。


功用:
一是清热解毒;
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其中首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6泥灸敷于涌泉穴
涌泉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根”,是肾气的起始。


涌泉穴意指肾经之气犹如涌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功用:
一是清脑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热散风。

7泥灸敷于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作为足少阳胆经上的会穴,也即著名的八会当中的筋会,有运化中焦,化湿滞、调膀胱、祛风冷的功效。

在阳陵泉穴上做泥灸,可以起到疏肝利胆的效果。

功用:
一是通筋活络
二是疏经利节;
三是清热利胆。

8泥灸敷于风池穴
风池穴有散风息风、通关开窍之功。当天气骤变,你感受不舒服时,泥灸此穴,会觉得头部很轻松,鼻塞也会减轻。


功用:
一是清心明目
二是清热散风
三是通窍活络。

9泥灸敷于殷门穴
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在半肌腱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有股深动、静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常泥灸此穴,对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下肢肌肉风湿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功用:
一是通经活络
二是疏通筋脉。

10泥灸敷于命门穴
命门穴是维护生命,推进活力生机的穴道。

常泥灸此可激起该穴的脉气,起到维护生命健康的效果。

功用:
一是补肾调经
二是理肠固脱 

链接点击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李晖

配图: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