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诚信品格与正确的义利观

 和善书屋 2021-09-22
Image




Image

王虹  老师

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国学教育研究专家

Image



自古以来,中国的圣贤君子都注重品格修养。孔子教育思想的主旨就是“人格”,他教育学生要修身进德,以德为政,即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去生活。孔子强调“言忠信,行笃敬”,即说话要忠实诚信,行为要笃厚恭敬。


为什么要“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准则。《季札挂剑》的典故教诲我们诚信往往体现于内心之中。


《季札挂剑》:周代的季札,是吴国国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鲁国时经过徐国,便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被季札腰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徐国国君虽然喜欢在心里,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季札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季札心里已经决定办完事情之后一定要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国国君。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季札来到徐君的墓地,把宝剑挂在墓旁的树上。季札的随从非常疑惑地问他,徐君已经过世了,您将这把剑悬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季札说,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自己的初衷呢?徐国的百姓知道季札的这一举动后,对他恪守信用的美德都赞不绝口。
Image
今天,在拥有34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的各处门店中,都在显眼处供奉着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联语同仁堂各代均严格遵循,已经成为了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和精神信条。

无论是“季札挂剑”还是“同仁堂”的联语,其行为都体现了人无“信”不行,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践行“诚”与“信”

对于孩子来说,诚信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守时。而要做到诚信,行事必然严谨,清楚知道哪些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交友必然慎重,交同样诚信的朋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Image
孔子说,要同真诚的人交朋友,同守信的人交朋友,同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而不要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


义利观——人生观的底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Image
人生中很多关键选择都涉及到“义”与“利”,且两者经常不可兼得,选择“利”便失去了道义,选择“义”便损失了利益。左右选择的因素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一个人的品质。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Image
孔子认为,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说明凡事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有了量变才会有质变,万不可焦躁,急于求成。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家长要陪伴孩子慢慢成长,用正确的思想浸润孩子。

Image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Image
引导孩子正确的义利观很重要。孟子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两个不能同时拥有,那就放弃鱼而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二者不可兼得,就选择道义而舍弃生命。

孟子认为,人对于生死的选择就像鱼和熊掌的选择一样,固然求生是第一本能,但有时存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当两者不可兼得时,就必须舍生而取义。

舍生取义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导人在做重大抉择的时候能选择、会选择、能做正确的选择,这一点对孩子的教育也同样重要。训练孩子学会选择,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思考:


1. 您认为诚信对于孩子人生观的意义何在?
2. 您如何看待义与利?

【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