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的思想枷锁

 猎户ywysh4sdge 2021-09-22

今天想聊原生家庭的影响,侧重于家庭中父母有形的和无形的思想控制,我们如何界定,如何摆脱。

Image
from:Josh Willink

原生家庭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家庭环境、氛围和习惯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的思想输出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想输出能否成为禁锢孩子的枷锁,主要取决于父母思想输出的初衷方式

01
什么是思想枷锁?

思想枷锁主要指父母依靠自己极具优势的“阅历”为依据进行思想灌输,从而达到使子女无条件地认同其思想,甚至“传递”思想的目的。

父母的思想输出绝大多是都是以教育为本意,而一部分人的教育却是站在“我是对的”这一思想高地之上的。

他们认为让子女全盘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就是一种“教育”,因而会使双方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平等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又会加剧这样的思想输出,打造更为牢固的思想枷锁。

Image

from: Anirudh Bhatnagar

思想枷锁的形成方式有暴力控制柔性渗透两种,分别从孩子的畏惧感和负罪感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思想控制。

暴力控制是较为常见也比较容易辨别的,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子女身上”,通过暴力的手段来使其产生畏惧感以接受自己的思想。

而柔性渗透则不易被察觉,它通常体现在父母对于某一事件的评价和做法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渗透自己的观念,并以“我很爱你”为金字招牌,通过强化孩子的负罪感来完成思想控制。

当然,软硬兼施,暴力与柔性共同作用似乎有更好的效果。

在畅销书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主人公塔拉的父亲正是在不断输出偏激错误观念的同时,使用暴力压制孩子们新思想的出现。

而从形式上来说,柔性渗透比暴力控制更难以摆脱,因为柔性渗透看上去更像“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更加倾向于相信父母,更有可能会自主选择全盘接受从而实现“被控制”。

02
为什么会有思想枷锁?

本文主要从父母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观点。

Image
Image

思想枷锁是父母权威的变相展示。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一些已经经历过的事情会有“经验之谈”;我们愿意相信“老中医”;打针时会害怕“实习护士”;“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也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话……

在年龄和阅历的加持下,父母这一本就自带光芒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在我们心里树立起了权威。“唯父母之命是从”的观念也就有了一定的市场。

在这种权威的笼罩之下,我们会下意识地将他们的思想输出进行包装,甚至使其成为我们自身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而对于父母来说,对经验主义的偏信和对维护权威的执着,更是焊死了“思想牢狱”的门。

from: Pixabay

ImageImage

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少年说》中,一个初中女生喊话母亲,为什么总是要将她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她也很努力啊,为什么不看看自己的孩子呢?

Image

小女孩声泪俱下,内心对母亲的认可的渴望呼之欲出。然而,母亲却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女儿需要打击教育,不愿退步。女孩则表示,“你们总是打击我,我会真的觉得自己很差。”

女孩最后还是哭着跑下了台,没有得到母亲理解。

不知道一个小女孩在面对“阅历丰富”且具有权威的母亲的“打击教育”后,如何建立足够的信心,面对未来的其他挑战呢?

Image

思想枷锁暗含父母对理想人生的渴望。

已经有一定人生经历的父母对于理想人生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的一套标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们将自己的标准套用在子女身上,然后告诉孩子“我这是为了你好”。

 “好”在哪里呢?

好在父母以他们的人生阅历为你规划了一条他们觉得最平稳,看上去最有价值的道路。

他们希望能帮助你规避他们曾经犯过的所有错误,从而过上他们标准下的理想生活。

Image

          from: Stefan Stefancik

无论是希望维护和展示权威,还是将自己的理想人生寄托在子女身上,打造思想枷锁的父母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自私的个体。

不过父母们通常喜欢“自我感动”,因为在自我感动中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最合适的借口,以赢得舆论的支持。

03
在思想枷锁下成长的人有什么特点?

缺乏主见

思想枷锁之所以是枷锁,正是因为子女们在父母的思想灌输下逐渐丧失自主判断,独立思考和表达见解的能力。无论是出于畏惧感还是负罪感,孩子们都倾向于不思考不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叛逆”的孩子可能并非思想枷锁的受害者,因为“叛逆”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父母权威的挑战,是在对他们的思想观念的质疑下产生的反抗行为。

因此,“乖孩子”更有可能面临思想枷锁的束缚。

Image

对新事物产生抗拒心理

因为时代的发展,父母的某些观念可能会趋于陈旧,如若孩子被陈旧思想所“洗脑”,新事物的涌现便会对其本身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书中,父亲对女性的歧视思想深刻地植入了塔拉的意识中。因此塔拉在大学里看见穿短裙的女同学时,会下意识地感到抵触,甚至脑子里会冒出“妓女”二字。

Image

成为亲情关系中低能儿

思想枷锁会使孩子在未来的亲情关系中始终处于低能水平。

因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和遭受“爱的绑架”后的负罪感,他们始终没有办法将自己与父母置于一个平等对话的地位,不平等的关系将长期存在,并且会在有形和无形中向下一代传递。

Image

from: Pixabay

父母是孩子生命早期的最主要模仿对象, 父母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都无可避免地会对孩子产生示范效应。

因此,孩子将来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可能也很难认识到亲子之间平等对话的重要性,仍然会偏信经验主义和权威的力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04
如何避免和摆脱思想枷锁?

虽然前文中一直将父母作为一个群体概念,然而实际上,在避免思想枷锁的问题上,父亲和母亲应该分别站在教育天平的两端,任何一方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都有可能使天平倾斜,孩子受到某一方的影响大于另一方,受到单方思想控制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似乎是根本不可避免的。

精神分析学派大师弗洛伊德从“原因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与人格具有密切的关系。

后来许多学者的补充研究证明,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婴儿期到儿童期,还是到青春期,对于人格的形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1]

from:Pixabay

但幸运的是,人的成长不仅仅依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为我们改变自己的思想提出了一个理念:

Image
Image
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  
Image

也就是说,摆脱父母打造的思想枷锁是我们在接受外部教育后主动选择的结果

但是,即使在获得重生之后,由于和父母之间有着不同的思想体系,两代人的冲突似乎仍然不可避免。

此时,如何平衡剪不断的血缘之情新思想、新未来之间的关系,又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

Image
from: Lalesh aldarwish

或许,我们应该以成年人的身份,来寻求一次平等的对话,争取一丝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机会。

毕竟,即使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长大,但你的身体你的思想始终是你自己的,从不属于任何人。

Image

参考文献:

[1]卢婧,曹莉莉.混沌理论视角下原生家庭影响力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71-74.


感谢阅读,期待思想的碰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