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逾此门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见回--环形穿越石门山青龙峡记

 客舟听雨 2021-09-22

又是周末,终于成行。此次有夏姬高江四老同行。

此处称老高者,其实更应是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好在年轻差距不大,且共称为老。

从国道边上,从农家果园处翻越一道陡峭的小山梁。下面石门山景区的路清晰可见。再从铁丝网上面或者树枝上面翻越这道樊篱,很快下到了景区。

沿景区观光道上行,头顶上方就是天门洞。远远望去,似是山体中间剥落了一块巨石,形成一处向内凹陷的空间。

于是沿山路向着天门洞的方向进发。先经过一座飞翼的小亭,稍作停顿,继续上行。

到达天门洞的时候,才发现果然不负虚名!

登临天门洞的铁梯异常陡立,所以也多了一道防护,不然,真会腿脚发软,不敢攀登。平台临空架在悬崖上方,看起来也会惊心。

 

石门一侧的石壁缝隙并不宽,往上似乎可以通上崖顶,只是景区担心游人安全给封死了。

昔逾此门登天去,得道成仙未见回

石壁上浮雕有老子画像,仙风道骨,飘飘然意欲绝尘而去;浮雕前有香案香炉,香炉前有供奉的盘盏,旁边有驴友敬献的白酒,且为其满上三盏(盘);以示我们对天地造化的敬畏,借酒礼献,表达我们对先哲的敬意。

下了天门洞,沿石径继续上行。这条道应为新修,以往的驴行轨迹,都是石门洞处原路返回,形成一个环形,这次我们不用走重复的路了。 

石径走到最高处,遥见对面山巅之下,有一道冰瀑挂在山体上。

天河奔突觅去处,绝壁之巅落冰瀑

我们需要先下到深深的峡谷之中,再向上攀登。

沿途随处可见跳跃的小松鼠,有一处三几只松鼠集体玩耍嬉戏,一只松鼠轻松从一棵树向另一棵树滑飞。

观音寺附近,路边山体上,恰似一只巨手,指向天空,似有几多疑问,历千年风雨,未得解答。

天问

今日孰可共语兮,惟夏姬高江四老

山野岂不寂寞欤,群峰伴回音激荡

 

往前不久,山壁间一挂冰瀑呈现眼前。这是姐妹泉的妹泉,冬天就成了冰瀑。

螳螂捕蝉:老夏要为冰瀑拍照,老姬在为老夏拍照,老高在为老姬拍照,我在为他们三人合影。

再往上走不远,是姐泉。此处流水更为丰沛,冰瀑更宽,冰面晶莹剔透,瀑面冰雕玉琢。

天赐玉璧予我兮,惜无巨室可安放

继续前行。从开始登山处的海拔220米左右,到石门洞400余米,现在仍然在500余米。向上望,一个山口,应是高点,垂直落差估计不会有500米,不由对驴友记述生疑。

绝壁之上疑无路,胜景仍在更高处?

回望远处,山体巨大,山势巍峨,构建成天然屏障,形如照壁。

再往上,就见到了从石门洞上来时远远望见的冰瀑。

右侧山体峭壁上,有一个山洞,并不显眼,因为形成一处冰瀑,才得以注意到。

行很久,终于石径消失,再往上是护林及驴友踏出的山路。山路开始险恶,需要手脚并用,攀岩附壁,沿面临深渊的绝壁边缘的石径攀行,一路艰难前行,行至山体断崖顶端。

有巨石悬空耸立。老夏往孤悬凌空的巨石上站的时候,我已经不敢大声说话,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恐怕惊到他。真正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凌空何足畏,生翼我能飞

此处已经看得见山下的青龙峡,在荒芜的灌木与树木的枯枝间忽隐忽现;青龙峡的对面,是前次攀爬的河防口-青龙峡长城,高点就是北斗峰,山梁上的长城烽火台已经可以肉眼辨认。远处的的雁栖湖、怀柔水库也尽收眼底。可惜的是今天能见度略低,看不见北京城区的国贸、央视大楼了。此处已经海拔900余米。

在此处,也才知道沿峪道口无法走通青龙峡,原因是峪道河与青龙峡之间隔了一道小山梁,虽然不高,但却全是峭壁;青龙峡北端沿岸也都是峭壁,无路可寻;如果要穿越,只有上山,但上次在北斗峰下所见,悬崖下全是无法攀登的直立的陡崖。因此,需要放弃从石门山景区沿峪道河河道穿越青龙峡景区的念头了。

在崖顶平整处吃点东西,稍事休整,然后基本在向阳的一面向上攀爬了。

一棵整树,在林下已经腐朽成数段,用脚一碾,就粉成碎渣,这该是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

历经风雨枯木朽,老当益壮同行人

白云与蓝天相间,山色与天色辉映,一切都是那么净澈。

遥见瑶台宫阙繁,青云直上数重天

转过一个山角,密云水库半遮半掩,比以前每一次都更近,更加清晰。

往上的路,基本在一处稀疏的树木中穿行。几经波折,又翻回到山峰的阴面。终于走到翻越此山的垭口,这是今天穿越的最高点。户外软件因为信号不好已经不显示海拔高度,手机显示海拔1094米。

一路在灌木丛中穿行。努力寻找着这段长城的踪迹。

下坡处落叶虚浮堆积,常使人不慎滑倒,究其原因,是不知脚下虚实深浅,无法脚踏实地。不若与君子交,坦荡如水,简单清澈,无须设防,使人愉悦。

透过丛林枯枝,已经看得见山谷东侧的长城敌楼。再前行不久,果然要座敌楼在峡谷西侧出现。这座敌楼保存非常完整,但并没有筑墙体,只是敌楼间遥遥相望,此段长城并非用于防御,仅起到瞭望作用,游牧民族的骑兵基本没有可能从山上越过。因少有人至此,都被荒草淹没,故而保存完整。

后面又陆续出现几个敌楼,情况相似。走过以后回望,天空碧蓝,白云悠悠,令人心神宁静,不胜向往。

下面一座敌楼的上方,出现了一段城墙,虽然驴友轨迹并未指向该处,我们还是打算尝试一下是否能够走通。

这座敌楼至下一座敌楼之间,依靠山体断崖做天然屏障,也未修城墙,而山崖过于陡峭,无法走得通,不得不无功而返。

在此处向更远更高处眺望,山色氤氲,阳光斜照,无限风光,尽在眼底。放在大背景之中,神堂峪-河防口之间的鲤鱼背,只是一处较低的山峰。在此处一览众山,坐看云起。青龙峡对面西侧,是青龙峡-河防口长城;东侧及往北,是青龙峡-云蒙山长城,其中位于青龙峡景区的砌有墙体,景区往上,多无墙体。

风雨无度皆散尽,山河依旧夕阳红

虽然满眼皆是荒草枯木,却有些颜色鲜艳的野果仍然高挂枝头;有些灌木的枝头已经发出芽苞,早早迎春了。 

于是退回重新寻找路线,这次找到了下山的路,却遗憾偏离了明长城与青龙峡景区。

在这段偏离明长城的路线上,竟然有一座应当是长城敌楼的残存,以不规则石块垒砌,与明代惯用的城砖及规则的石条明显不同。慕田峪、河防口、青龙峡长城均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因此,此处应当是北齐长城遗址,只是明长城废弃了这座敌楼,如慕田峪长城某处明长城敌楼外,舍弃了一座残存的北齐长城的敌楼情况相同。

沧桑尽随风雨去,故城湮没荒草中

下面还有人工构筑物残存的痕迹。

天色渐晚,远处暮烟处处升起。好一幅夕阳盛景。

冉冉暮霭起,殷殷夕阳意

千山别时暖,长烟落日圆

下山后,沿铁路线,很快走到青龙峡的公路上。

回顾一下今天的线路,老高驱车带我们到青龙峡道口,换乘公交至石门山,穿越石门山、青龙峡后下山。步行回到青龙峡道口,构成一个环形穿越的路线,完美结束。

2017-12-9,10日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