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为赏红叶,不意穿箭扣--秋游慕田峪与箭扣

 客舟听雨 2021-09-22

提示:

1、生命重要,尽量减少单纯的冒险

2、不要盲目轻信个别人炫耀没有啥难度的说法

3、途中险关重重,且往往没有退路,要有思想准备

4、最好不要独行,最好有熟悉的人带队

早上第一缕阳光照进屋里的时候,带来的是一份惊喜,光线特别的明亮,天空特别的蓝。于是决定出去转转。

那就看看慕田峪的红叶吧。

远远望去,就已看到长城雄姿,山坡上红叶如燃;沿途五彩缤纷的秋叶将世界打扮得绚丽多姿,成熟丰胰,韵味十足,有酒之醇香。山川之美,只需放眼领会那种愉悦,用心陶醉,无法言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手机即时发送时,成了层林尽柒。也对吧,天然无毒调色柒)

一路看长城雄姿,不由而生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之心绪。
 

一路赏秋色之美,内心叹长城之峻伟。更高处的山上,已显秋之萧瑟,草木凋零。

 

 

已经走到景区尽头,时间才上午十一点。兴尤未尽。

矮墙外面,依然是无际的长城。根据门票的图示,那边将通向箭扣。

试试?

试试就试试。

于是,越过矮墙,向前进发。

(本没有明确的目标,谁知就止不住了脚步,一发不可收拾)

穿过一段山谷中的强风区继续前行。前面一直有游人的身影,偶有从身旁路过,基本不会寂寞。

地势越高,更显寒意浓重,万木凋零;冰冻的泥土化冻后呈现泥泞。 

 

从此处看,嵌入城区一角的怀柔水库如原石中剥出的翡翠,尽收眼底,又如手边把玩的一件盆景。 

脚下已经是野长城,灌木丛生,墙体残破。

(人到山前疑无路,无路才是真长城)

这座坍塌的敌楼,穿进去半天没找到路,还以为此路不通了。 从右上侧翻上敌层顶层,又是一重天。

(岂疑老天绝我路,跃上陡壁又重天)

这段长城,没有台阶,全是难以控制的打滑的石板路面,如无蹬天梯,只能手脚并用,真正是爬。

从这一侧看,此处是个大之字形转折;过了这段,回望过来,又呈现一个几字形转折。

几字开形转折的最高处,是牛角尖,海拔超过1000米。

跃身直上三千尺,银河离我几多远

危墙耸立,似乎高声一呼,也有倾倒之险。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山风肆虐,飞沙走石,很快手机飞屏幕上就厚厚一层沙土。吹起来的,都是风化的长城的灌浆的砂与糯米汁的结合物。这岂非是毁我长城!

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从牛角尖走下一段缓坡,也是一段保存非常完好的自然状态的长城。到达之字形前面的敌楼,是正北楼。前面之字形照片中可以看到,从小布达拉的方向回望,远处是正北 楼,稍近些是西二楼。从牛角尖看正北楼地势很缓,下了西二楼再回望,却又显险峻高耸。

小布达拉已经呈现在前面,看上去,都会心中凛然。这一段,险象环生,处处生险,步步惊心,可以说是奇、峻、绝、险。

长城在此处劈开巨石,才得以通过。 

往小布达拉上面走,先要下探到一处地势低的关口。从前面小布达拉的远景图片中可以看到,往下的长城已经无法走通,要从稍上边的一处峭壁处往下降。

据看守木梯的山民介绍,此处叫鬼见愁。

我们在山民设置的绳索处挪移了半天,等待几个反方向往慕田峪去的游客从这本应是单行道处小心挤上去,又通过一个收费的木梯,我们才缓慢下得悬崖。

而我在下了鬼见愁以后,没仔细分辨,看路似乎往下走,脚步正前移之中,忽然觉得下方视线无法看见路,止住脚步往回退,才发现此处是万丈深渊!差点就此超度升天。

下来以后,一队户外探险的组织,竟然徒手攀岩通过!让人惊叹,而又为之担心。何况,绝壁下方还是绝壁,只边上有宽约一米左右的算是一条山道或台阶,一旦跌落,将成飞天。

回望鬼见愁上方,依然心惊。

险象一处接着一处。

这段下坡,关键处要反身双手用力抓寻着力点,还要低头寻找脚下可容半个脚尖踩踏之处。

岌岌可危的残墙,需要从此处向上通过。

通过下面照片中高处的敌楼时,又有一处收费木梯。过了木梯,有一处陡峭的石壁,一个狭窄的通道,难以找到抓手,尝试几遍,都无法独立翻上去。幸得上面旅友施助,才把我拉上去。因忙于应付险情,未能拍照。

想像不出,这么沉重的巨石,是怎么在这悬崖之上垒砌成这么坚固的建筑,并且这一段,在自然状态下保存得如此完好。 

通往小布达拉最后这座敌楼,就在敌楼的面前,有一块巨石档在了城墙正中间,高差过大,并且找不到着力点,心中恐慌,真是进退不得了。

犹豫间,见一户外组织的带队或导游身份的人从左侧下来,带着满头汗水。这才得到指点,从侧面悬崖上绕过去。

在悬崖上方绕敌楼角过去的时候,脚下只有很窄的石径,还向下倾斜有角度,旁边就是无底深渊。壮壮胆,扶着墙,终于绕了过去。胸腔中依然膨膨乱跳。

再往下就是箭扣了。长城在此处弯成了一个弧形,形似弓箭;长城在此处跌落到一个低点,所以又名涧口;再往前,就是北京结、鹰飞倒仰、九眼楼。不过,今天是没有时间了。

慢着,下面视线看不到路了。下得去吗?

明显这是长城在此坍塌,已经断了。往右侧城墙外探视,深不见底,无意间又惊起一群寒鸦,引起下面的游人驻足仰望。鸦鸣一向是不吉利的象征啊。

往后退了一步,垂坐在上方。有两个年轻的小伙似乎想向上攀登,中途又折回去了。坐了良久,在犹豫,是下,是上。下,不清楚情况;上,回程的路也是艰难异常。

等到下方又有游客靠近,远远地借问是否能够下去。女游客说,除非有伞。我想了一下,雨伞倒是随身携带了,不过,这能行吗?

想了一下,无论回头路多难,还是往回走吧。

正好遇见几个人往这边下,说是下得去。原来是从侧面的悬崖上垂落下去,难度低了很多,总算不用走回头路了。 

 这段坍塌的断崖长城,少有攀爬,更少有人从上面往下降。能打听到的,从上往下走的,只有一人(当然也可能实际会有其他人,但绝对不多)。 

太阳也已经往下走。得找下山的路了。在木梯收费山民的指引下,往田仙峪方向走。

 今天准备不足,只带了水和几根黄瓜香蕉,没带干粮,支撑走完全程,也给自己一个赞。

下山的坡很陡,布满碎石,有些地方的岩石被磨得光滑,数次脚下打滑,好在都是有惊无险。

途中野藤与灌木杂树密布,透过落叶未尽的树丛,净彻的蓝天之上,一轮弯月高悬在空中。有鸦鸣在山谷中响起。

枯藤老树鸣鸦,塞上蓝天月牙

前面和后面的游客渐渐拉大了距离,偶尔还听得到人语,不久就听不见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四面鸦声起,回顾空无人

一路下山,一路天色渐淡,而上弦月则与人相随相伴。

(暮从寒山下,山月随人归)

沿着石径,一路跌跌撞撞,腿如灌铅,膝盖不听使唤。回望箭扣,虽然在上面看是地势低处,但从下面看,却又高不可攀。一缕残照正映在箭扣山头,涂上一层明亮而金黄的色彩(山头斜照却相迎)。

从三点多下山,到山下将近两个小时,终于下得山来。时间比上山时像慢了很多。

由此石径贬下山,跌落凡间疑隔年

此村即田仙峪,与慕田峪村在同一条山谷。从虹尊鱼场至离大槐树公交车站据说有1.5公里,走起来,似乎远远不止。

有卧佛山庄,这里离庄户村不远了吗?春天去响水湖的时候,那边好像也有卧佛山庄。此处应该与响水湖长城相接了。

在大槐树下等车的时候,才觉凉汗浸透几层衣服,阵阵寒意袭来,无风也冷。

六点半,坐上末班车,车里放了暖气,好温暖!

2017-10-29,30日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