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亓莲关一秃尾巴边一甘涧峪,发现亓莲关处长城不简单

 客舟听雨 2021-09-22

这个周末,征询老夏的意见,周末去哪?商量了半天,决定穿越亓莲关-秃尾巴边-甘涧峪。

这条线路全长约11公里余,其中亓莲关-慕田峪大角楼已经走过两次,秃尾巴边走过一次;甘涧峪即灵慧山景区,曾用名红螺慧缘谷景区,这个景点以前也去过;但把这三段路、三个点连结起来走一次穿越路线,还没有走过。秃尾巴边至甘涧峪,大约8公里余,可以搜索到线路,曾见过相关的游记,行前再搜索,没有搜索得到。

群里征询了一下其他驴友的意见,最终有自然哥加入,同行者共计三人。

9:20于家园发莲花池的公交车,大约10:00到达终点站。

等车遇见一对者年夫妻,男的已经七十了,这样的高龄竟然还出来登山,并且中间中止登山有两年了,不知体力耐力是否还能适应,实在令人佩服!为之点赞!

 

我们选择在亓莲关关堡对面,莲花池桥头的登山点登山,这对老夫妻向里走,寻找更方便的登山点,彼此分手。其实一路很关注他们的行踪,只是最终没有再遇到。

 

亓莲关城堡下,护林老人正心不在焉地与人聊天,应该根本没有想阻止我们。上个月去慕田峪看红叶,遇见的就是他,但一番商量后,还是给我们行了方便,现在心里还是感谢老人家的。

 

进山的路上,雁栖河的支流栖河水已经结冰,但此处莲花池桥下的溪水,潺潺作声,涌流不止。

 

莲花池桥头的登山起点,有一个高坎,需要翻过去。

 

刚上山这段坡有点陡,不过,来过几次,也都是轻车熟路了。

 

过了这段陡坡,视野立即开阔。对面亓莲关-官地长城已经展现在眼前。

 

从慕田峪长城后侧的山谷里汇集的泉水,在谷底清晰可见,流水声隐隐传到耳中。

 

虽然天气阴沉,但能见度很好,那就是单纯的阴天,没有霾的影响。判断是雾还是霾,能见度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天气预报山区有零星小雪,真要能下下来最好了。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慕田峪长城上忠于毛主席的大字标语。

 

不久到达第一座敌楼。敌楼经过维修,但难以掩盖历史的沧桑。敌楼内部没有找到通向上层的楼梯;这座敌楼的西侧,现有的这道墙并不是外墙,而是敌楼内部的相连相通的一部分,最外面的那道墙坍塌到悬崖之下,找不到痕迹了。通向敌楼上层的楼梯,是否也因此坍塌不见了?

 

向西北方向望去,山谷右侧的山脚下,有一段石栏杆,不知是一处小景点呢,还是与长城防线有关的遗迹?

 

第二座敌楼保存状态相对较好,但通往上方的墙体随着山势左右扭曲,不同地段分别向内外倾斜,承载了数百年历史的重负,有些不堪承受,有些颓败了。这段墙均为单边墙,只有一侧修筑了墙体。

 

继续上行,到达第三座敌楼。通往上层的楼梯被坍塌的墙砖堵住了大半,记得上个月我们还通过这座楼梯到达上层。

转过去,东侧整面墙倾倒在山坡上。

 

倒塌的城砖还是新鲜的灰浆颜色,还没有经历风吹雨打;上个月来时也没有留意到有这样的坍塌,一定是最后刚刚受到的破坏。不过,破坏力之大,应该是历史的寿命使然,不会是人为的损害。

内心还是非常的痛惜。长城的损害速度,非常之快,牛角边那处券门,去年11月去时,还没有塌断,今年上半年去时已经塌断;涧口与小布达拉之间的那处断崖,由于众多驴友从此处攀爬,导致墙体坍塌,路几乎要断了,等等。在长城毁坏的过程中,人为的损害可能比自然的损害更大。愿户外活动的驴友们,在体验长城艰险、欣赏长城美景、感受历史沧桑时,不忘尽力保护长城,至少做到不人为加重长城的损坏程度。

 

倒塌掉的外墙的断茬,从这个角度看,从券门爬上楼梯,也上不了楼了。

 

顶层的城砖,危危欲堕,这处险情,应是上个月来时也看到了。

 

继续上行,是残存的第四座敌楼。远眺对面亓莲关-官地段,十余座敌楼依次排开。其中孤楼左上方的敌楼往左下方,有城墙相连,往右至最高点的敌楼之间,并无墙体相连;孤楼孤悬于一座悬崖巨石之上,三面是无底深渊,一面与上方无法攀援的更高的绝壁相连,高不可攀。山路一直垂降至山谷深处,下降的尝试与坡度都非常大,路程相当难走。

 

老夏对从孤楼左上方的敌楼向上攀登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尝试向上攀登探险。不过,从我年初穿越那段长城的印象来看,敌楼后侧下方也是绝壁,通向上方的陡崖并不直接相通,所以,估计这个设想很难实现;从图片上看,即使下方不是绝壁陡崖,往上走山势陡峭,多巨大的光滑的石壁,也难走很远。

 

我们在第四座敌楼残存的砖台上面环顾四周的时候,一只乌鸦绕着我们脚下的敌楼盘旋了一周。我在举着相机追寻它的时候,身体与目光随着它的身影转了几乎三百六十度,在临渊的高墙上,有一种身体要腾飞而起的感觉。

 

向西望,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尽收眼底。从右往左,依次是慕田峪、牛角边、正北楼、小布达拉、涧口、天梯、鹰飞倒仰,而北京结与西大墙,则在这个角度,折叠了一个角度,在上方的山岭上折向右方呈现。


 

天梯与鹰飞倒仰

慕田峪与牛角边  

遇见一队返回的驴友,大约十几人的队伍,他们进不了慕田峪景区,邀他们一同前往甘涧峪,他们说他们有两个人往秃尾巴边方向去了,但后队人马受到阻拦没能过去。另外,他们还需要原路返回乘车。

第五座敌楼残破得尤为严重,修复的痕迹明显,也只是尽量保持原貌,券门处只剩下几简单的一个圈,其余的城砖都塌落了。

前方就是慕田峪的大角楼。

 

我在前面走,绕过角楼的时候,目光甚至没有往箭孔里看一眼。后面自然哥跟上的时候,里面的工作人员问了一句上哪去,自然哥回复去灵慧山,景区工作人员没有再吭声。

秃尾巴边长城长度约1000米,修筑的质量绝对是上乘,两侧都有垛口,据说这段城墙被认为是修错了的错长城而杀了一员大将,后来又为该将领平反,那就还是认可这段工程能够与主线长城互为犄角起到御敌的作用,这段公案,网上可以搜索到更为详尽的记述,不予详说。

从上个月来过以后,这儿又出现一处塌方,应该与游人的踩踏相关,当然,也与自然的风化年久失修有关。

 

旧有的塌方。前方的墙体,可以看得出修复的痕迹。

 

一路往秃尾巴边方向走。因为前不久已经走过一次,这次走得比较快。


 

在此处,老夏突然发现对面亓莲关往神堂峪方向的山谷中还有一座敌楼,一座孤零零的敌楼,没有城墙相连,偏离了前面所提供的长城走向示意图。这座敌楼,是哪段长城的组成部分?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在之前行走亓莲关-官地(神堂峪关)长城时,曾发现在亓莲关东南方的山谷东侧,有一座类似修复后的敌楼,形似现代建筑,所以不敢肯定确属敌楼;如果是,那会不会如同神堂峪关的“重边长城”(因为神堂峪往南有一座关堡,所以神堂峪两侧的环形长城,虽类似于居庸关,但还不能准确定义为关堡)一样,构筑有环形的封闭或半封闭防线,构成两道防线?如果这个推测靠谱,这个环形的城堡或者长城防线会不会是如下图所示的形状?

另外,小水峪错的“错长城”,也是在上方主线长城(同样有敌楼没有城墙)下方的山谷底部,修筑了一道城墙,以及配套的边沟墙,被称为“错长城”。

我们还知道,延庆八达岭至昌平居庸关一线的关沟,修有五道防线。

再加上慕田峪的秃尾巴边。

那是不是说,在长城的重要关口要冲处,均有可能修筑有复杂的防御工事?

因此,亓莲关处的长城,并不简单!

这段长城的尽头,是一个清晰完美的结尾,不像一般残长城的尽头,断壁残垣,破败不堪,湮没于荒草乱石之中。

 

至此,轨迹记录才仅仅2公里。应该是垂直的空间被平面化,实际所走过的路肯定远远大于2公里。

 

长城虽然结束,但防御在向纵向延展,长城的尽头,紧接着的是山脊与巨石。

 

站在长城的尽头,向远可以远眺雁栖湖。

 

东南方是怀柔水库,直线距离非常近。

东侧层峦叠嶂,从近处向远处,依次是亓莲关-神堂峪之间的山岭、神堂峪-河防口之间的山岭、河防口-青龙峡之间的山岭,可以看得见鲤鱼背段长城依稀模糊的身影。

山脊被丛生的灌木与荆棘覆蔽。虽不再修有城墙,对游牧民族也是难以逾越。

我们沿着山脊,在灌木与荆棘丛中穿行。荆棘丛中有小路,时而清晰,时而难以分辨。途中出现多条支岔,向右的一般是下到慕田峪所在山谷,向左的直垂落至山谷底部,可能是下山的路,但却不一定能够到达甘涧峪。遇到支岔,我们就尽量利用轨迹进行校正。

南蛇藤,一种中药材,根藤、果、叶分别有不同的药用价值,也可做绿化观赏植物。

 

另一种不知名的植物,果实硬而结实,并非浆果,没有什么味道。

 

行不久,发现与轨迹偏离,于是退回重新找路,果然有一条与轨迹分离的点上有条支岔,向右转也有一条小道,与轨迹重合。于是纠正了路线。 

(标注图片:从此处右转。此处距离起点2.77km 当前海拔632m)

 

又前行一公里有余,渐觉脚下的路不再清晰,对照着轨迹图,果然再次发生偏离。我们正欲退回到偏离的点上找路,老夏向上方山脊的方向上切,发现了山脊上的路,自然哥与我随后跟上。

(标注点:偏离轨迹上切回归。此处距离起点4.24km 当前海拔557m)

 

时间渐晚,自然哥与老夏都觉得有些饿了。我倒还好,没有什么感觉,周三去峪道河西沟时,虽然带了点食物,但中午并没有进食,晚上到家一并解决了。大约14:00,找了个稍平坦的地方进餐,喝了点小酒。其实前面在秃尾巴边长城上就考虑过午餐,但那段路上有风,并且由于阴天,还是偏冷。这儿由于连绵的山峰与灌木遮挡,地势也在逐步降低,没有了风,正好休息一下。

 

此处看怀柔水库更是近在咫尺,水面半是冰封,水中两座小岛相依相存。

 

不久,再次发现偏离轨迹,并且脚下明显不是道路。对照轨迹左右校正,似乎应往山谷中下去;才要走到谷底,突然又发现了山路,并且山路又斜向我们刚刚下来的山坡前方上去。于是我们又回退数步,仍沿山道前行。

 

往后的路就比较清晰,行走比较顺畅。途中虽然出现过偏离轨迹的情,但山道旁边就是陡崖,陡崖下没有道路的迹象,最终山道与轨迹重合。估计是定位偏差造成。

 

山道上积满松软的落叶,不小心我滑倒了一跤。

 

终于看到了一段红色的围墙,一定是朝阳寺了。老夏说这是到陕北了,我说这是到西柏坡了,马上要进城了。进了景点,路就好走了,地势也平坦,没有山脊上荆棘丛中的起伏不平。

(标注点:朝阳寺,此处距离起点5.53km 当前海拔296m)

围墙有个缺口,顺利进入景区。


 

上方是朝阳寺。据说明代以前就有,始建年代未有详尽考证。前些年有来自好像雍和宫的高僧过来做主持,因此此寺有一定名气与影响。


 

往下走,是圣水泉,以前来时有一道瀑布,圣水瀑,此处山势并不高,很有可能是人工瀑布。现在天寒地冻,瀑布断流,也看不出泉眼从何处涌出。

 

天溪庵

 

灵骨塔

 

神泉,真的是山泉水,水温并不低,水质甘甜可口。

 

可能是天晚了,游人寥寥无几。

 

圣水湖,湖面大部分被冰所封锁。这与以前的圣水湖大不一样,以前湖岸边水草丛生,芦苇密布的景象不复存在,绕湖修了一圈的廊桥、栏杆与水泥路,不再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而像都市里的皇家园林建筑。

这让人大失所望,对称规则的皇家园林建筑,城里并不缺乏;人们从城里出来,需要的是放下满身的疲惫,放松精神,呼吸郊野的自然淳朴的气息,享受简单甚至低调的自然风光。而这样的公园,虽有数家佛家寺院,但仍给人一种浓重的俗气。

也许是这几年北京财政预算安排得过于充裕,有钱必然要花出去,花出去才有利益的再分配。但如此一修,不伦不类,大煞风景。

 

对面是德胜庵

 

其实以前的红螺经慧缘谷景区是这样的:

 

离开出景区大门,踏上归途。现在16:10分不到,最近的一趟公交是17:00从景区门口发车,我们可以步行下车,就近等待上车,不用原地等待。

 

景区外两株古树,有一定树龄,一棵认得出是柳树,另一棵或许是国槐。

槐树

 

柳树

 

景区之外又有一处古庵山西庵。这附近寺庙不少,东边是红螺寺,西边是圣泉山,圣泉山上有观音寺及一处道观。

山谷之中即是甘涧峪村。路边的小河,河面被厚实的冰所封锁,河道中枯萎的芦苇高举摇曳着株株芦花。

 

路东侧山上有登山步道,山腰及山顶有凉亭数座。


 

路西侧一座小庙,像是土地庙;庙门楣上有福德正神四字。只是内安两尊坐像,不知除土地神外,另尊是何方神圣?从相貌上看,均为男性,不应当有土地婆。

 

路边的几个拱形筒状建筑,其中几个背后有山洞。应当是在利用旧有防空洞的基础上修建的什么景观,只是尚未完工,即不了了之。印象中十数年以前来时,即有此物。

途遇公交车从城中进来,于是快速走到下一个公交车站等车返城。

回程时,想起今天是冬至,圆月初升,圆硕而金黄。看了一下日子,竟然又是十六,比十五还要圆的日子。

2018-12-22。次日补记

附:2011年6月所记《红螺慧缘谷(灵慧山)小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