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外春风久不至,忍教胡虏窥中原--铁矿峪大榛峪长城行记

 客舟听雨 2021-09-22

铁矿峪的山花,比别处开得稍晚一些。

上上周的时候,像疯一样自由群组织的铁矿峪-响水湖穿越,因山花尚未开放,失望而归。那时,我与老夏正在围绕旺泉峪耷拉边展开连续五周的探索。那个时候,旺泉峪已经是花开漫山。

两周以后,当我们走进这条山沟的时候,花事正盛。

天蓝如洗,一尘不染,蓝天之上,白云驰荡,蓝天之下,漫山尽染。十里桃花,十里之外依然是十里桃花。

这场花事,似乎专为等候我们而来。我们没有来时,它恹恹不乐,不肯开颜。当我们来时,它倾尽所有的热情热烈与奔放,在风中,在明媚的阳光之下,花枝乱颤,不无招摇,迎接我们。


本来我是要独自往这条线路上探路的。行前突然看到像疯一样自由群里大树再次发起铁矿峪-大榛峪的徒步活动,好不开心,正好加入他们,省得自己一个人不熟悉线路。也幸亏。

从H23的终点站铁矿峪村继续前行,有长城石碑“南冶口”城堡。没有见到城堡,石碑后面的这道墙,像是现代建筑。就如同一直没有找到擦石口城堡一样。且留个悬念,以后再说。

漫山盛放的,全是惊喜,满天飘荡的,全是放飞的心。

枯草丛中,随处可见鲜嫩野菜。

远处的是羽霞霓裳,近处的是满天繁星。


花红,柳绿,雪白,人美。杨柳已经绿了梢头,山花已经侵占了山坡,巨石之侧,一挂残冰却一再留恋,不肯离去。


云载我心,满天飘飞。绿柳我意,何其欣欣。

比较全的一张合影。大树,王者,微笑,是三位男士;飘舞,九,还有三位女士叫不上来名字。不过,多数都是熟悉的面孔。因为人少,早上我刚到公交车站的时候,就被尚未谋面的微笑直接叫出我的名字客舟听雨。

山谷上空的云,千载悠悠;漫山的花,年年盛放;只有云与花掩映下的人,是匆匆过客。

勿需多言,风自低诉;勿需多语,云不停留;勿恨岁短,山川不老;勿虑易老,光阴不逝。所有的解释,都是多余,每一片云每一缕风每一丝日光,无不让人留连。

太多的云需要关照,太多的风需要轻挽,太多的日光需要明媚的装扮,太多的照片需要留下。

不要怪我垒图太多,每一张都不忍心割舍。



路长费腿,景好费电。不多时,相机里的一块电池即将没电。换了备用电池,却发现那块电池基本没有充进电。这是自春节前去旺泉峪就已经出现的迹象,当时还以为是忘记充电。

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路口,大树带我们共计5人拐上山间小路,王者继续沿主路就近直奔长城。这条路久无人行走,灌木荆棘滋生阻路。

终于寻得登城口,此时海拔已经755米。

(距离起点2.16km 当前海拔755m)


登上长城,才感觉到猛烈的风从塞外吹来,瞬间强风时,人趔趄欲飞。头天就知道有阵风七级,其实我也是犹豫过的,不过一直观望其他驴友并未退缩,我也在迟疑之中坚持了这趟行程。幸亏--否则一定会错过如此美景。

后面的路段,风越来越大,风力最大时,瞬间应该超过了七级。

云如行舟,张满风帆,一列列急驰而去。

长城兜了一个半环,东南方即是西大楼,这段长城的制高点。

要到达西大楼,须经过这座白色的山峰。长城在此以天险为屏障,墙体并不连续。通往山顶的崖壁陡峭艰险,大树说可以攀爬,只是今天山风肆虐,恐被吹落,决定绕行。此是第一处绕行。--此前说幸亏与他们同行,正因此类绕行,一个人不熟悉线路,很容易滋生险情。

王者他们一行已经在途经的第二座敌楼等候我们,于是两路人马重新汇合一处。



西北方向,从铁矿峪-九公山的长城沿陡峭的山崖一路攀升而去。去年这个时节,曾经跟随宅女的团队走过一次,大树他们直接从峭壁上爬了上去,我们绕行却被高大的城墙阻挡,最后由城墙上的驴友用绳子一个个拽了上去。

从对面的长城上看这一侧的长城,更是一面高耸入云的绝壁,高不可攀。不过,据大树说,可以上,但不好上。当然,更不好下。


山风更加强劲。大树攀上途经的第三座敌楼的时候,强风吹得人无法站稳。这确立了今天不再攀爬身后这座白色山峰的决定。

于是在一处上兵路道的券门处下了长城,沿右侧山间小路绕行。绕过这座山峰,在一处登楼的券门处重新回到长城。

(距离起点3.33km 当前海拔882m)

这一侧的长城,从接近山顶处延伸下来,山顶有小路相通。我们绕行的途中,应有小路可以通过山顶。


不久前还在我们前方屹立的那座白色山峰,如今已经在我们后方脚下了。

继续前行,这座敌楼坍塌严重。

此时天空转而阴沉压抑,长城北侧阴风怒号。北方的群山巍峨耸峙,隔绝了半边天空。山上依旧枯木萧瑟,春风不度。

而长城南侧,则是鲜花烂漫百里相连,就连天空也以长城为界,半是晴朗,半是阴霾。

春风入驻长城内侧的山岭已经两个多星期,而塞外仍是一片萧瑟景象,这道长城,分明是一道界限明显的地理分界线,半温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从而也构成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中原汉人与草原民族的人文与种族的分界线。塞外春风久不至,忍教胡虏窥中原;纵马偷得春风去,疾风摧落百花残。这才明白,为什么历史上游牧民族为何屡屡侵扰中原。

目光超过群山,西侧则是黄花城和延庆方向的群山,连绵不绝。

已经可以看到鹰飞倒仰的雄姿,尤其有气势。

偶尔会看到一些残雪,是昨日(周五)的降雪。周五怀柔城区一片晴空,雁栖湖是大雨倾盆,而箭扣及幽谷神潭的山上,都是雪花纷飞。一日分四季,十里季不同。


往西大楼去的长城,中途一处落差较大甬道不通的墙,无法直接通过。从上方垂直向下看,照片显不出效果。就如同旺泉峪夹扁楼与宾馆楼之间的那段陡墙。

等到王者到达,才知道后面小路走到长城下方绕行。此处需要在强驴的保护下,从这段水槽处下到长城外面。此为第二处绕行。

水槽上方长城甬道上的排水孔,砖雕精美。

王者率先下去接应,大树在上方保护,大家依次下到长城下面。

通往西大楼的路段,上升比较陡。

过了这段绕行的陡壁,回望这段长城。

路遇一队人数众多的以老年户外爱好者为主的驴友,造成堵塞。

西大楼的下方,有一块石碑,原应镶嵌在城墙的内侧墙上,不知是人为还是自然掉落,石碑断裂,但字迹依然清晰,由于石料颜色偏淡,字迹需仔细辨认。开头几个字是:“山东右营春防军士三千名,内除杂流火役四百名,实在修工军士二千六百名。。。。。。”等字样,这段碑文似曾相识,好像是旺泉峪段御史楼原有碑文与此类似,而且均为山东春防军参与修筑长城的内容。

由于识别过于费力,拍下照片,不再一一认读。

继续前行,对面仍有不少驴友错肩而过,需要避让。在这个即使倾倒的断墙附近停留,也是有风险的。

回头看那座绕行的第一处绕行的海拔约800余米的白色山峰,此时更显渺小低矮。

这面断崖,一般人是上不去了。由于风大,大树与王者也没有坚持从此处攀爬。这是第三段绕行处。

据说西大楼处有整面墙的文字砖。驴友北纬84度说在西大楼西侧100米,大树说在西大楼东下方约100余米。可惜我没有见到。相信还会再来,连同寻找那座南冶口城堡。

西大楼,以鹰飞倒仰为背景留影。


今天的队旗是土匪群,这是一群体力与勇气超强的驴友组织,箭扣、蝴蝶结等断崖从来没有阻挡过他们的脚步。

身轻如燕,心从此处起飞。



踏云而去。

从此处看这段长城,绕了一个孤形的弯,劈开了那段直接相连、山势险峻、海拔1000米左右盘桓的主山脊,而选择从这道低矮的山岭上绕行。在这样的山岭上筑城,无疑工程量与难度要降低很多,但也导致山口趋势平缓、难于防守。是否有偷工减料的嫌疑呢?

在西大楼下午餐、休息。

从西大楼下撤的途中,地势一直走低,从海拔近千米的西大楼,直落至海拔约300米,落差约700米。

行走途中,忽见对面山岭之下,明长城的内侧,分别有一段石墙,与明长城相交。这不就是《长城踞北(怀柔卷)》及驴友巨蟹恶魔所提到的那段北齐长城吗?而其走势,延伸到向下方更低的山口之后,与对面山岭磨石口关附近的那座烽火台连成一线,再往东,就是上次我们所探明的在响水湖长城段再次与明长城相交沿旺泉峪长城外侧分布的三座敌楼,尔后基本与耷拉边长城走向一致,并沿“秦皇旧址长城”通往箭扣的那段长城。

再往西,北齐长城已经没有明确的记录。北齐长城还有吗?这段墙往上的走势,似乎正是我在西大楼的楼顶所判断的,应该沿海拔更高的主山脊通往南冶口城堡方向而去。就是说,对面那道低山岭两条长城的相交处,会是另一处长城的十字路口。

其实,在我与小田行走黄花城-九公山长城时,在明长城的外侧山崖边,应当看到一座孤立的圆形敌楼,与“秦皇旧址长城”段的圆形敌楼形制相近。如果能够再次证实,那无疑北齐长城仍在继续向西延伸,只是山岭险要处,也以天险为屏障,并无墙体,只是偶尔修有实心敌楼(烽火台)。

再有,九公山附近的接续十八蹬的那段明长城,也是毛石垒砌,要么是明早期长城,要么是北齐长城基础上加以利用的明长城。

(距离起点5.34km 当前海拔971m)

随着地势的走低,长城两侧及甬道上的遍是盛开的山桃花,高处还含苞欲放,越往下走,开得越灿烂。






这是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长城被掩映在花海之中,如同一个生命,有着自己的四季,如同长城自身的盛放,有着自己的花期。







而那段北齐长城,也更加清晰。今天的行程,再次圆了继续探寻北齐长城的期望。

人高处可以看到一个椭圆形的石砌的构筑物,不知做何用途,不知是现代建筑,还是长城的附属物。

关口上方的一段长城,过于险峻,普通人无法直接通行,于是我们绕行。进入果园,以杏花为主。


长城内侧,灌木已经绿叶繁茂,一片绿意盎然。

山谷的谷口,是一座关口,即是大榛峪关,或者叫贾家口关。关口西侧,有敌楼一座。

关口西侧的城墙,中间部分塌断,普通人无法通过,只有个别强驴可以通过两侧的墙垛上下。

这段也叫天梯,但比箭扣天梯、司马台天梯要险得多。

早开的桃花,经过昨天的雨雪摧残,已经凋谢,开始孕育果实了。

关口内侧东边,是大榛峪长城的石碑。这儿才是狭义的真正的大榛峪长城。因此,对旺泉峪段长城所立的石碑,我还是怀疑有所不妥,毕竟中间段已经细分命名为磨石口(响水湖)长城、驻鞍岭长城,一个长城的命名被其他段长城插入截断,感觉有些怪。

山上看到的椭圆形构筑物,原来是大榛峪城堡。墙体明显修复过,不知还有几分像城堡的原貌。


长城之内,绿树即将成荫,流水潺潺,而且水流量很大。这与长城上所见到的长城外侧万木萧瑟的景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这儿的山溪,即是怀沙河的源头,汇入怀柔水库,最终成为白河的一条支流(怀柔水库的修成,基本阻断了怀沙河流入白河的水量,而成为向北京城区供应的饮用水)。


步行至响水湖路口,乘铁矿峪的公交车返回,结束一天徒步的行程。

2019-3-30,4月1日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