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堡老槐紧相依,不见戍边植树人--独行撞道口二道关长城记

 客舟听雨 2021-09-22

曾经在黄花城向东的十八蹬段,以及在黄花城向西的石湖峪段䇞上,都可以远远地看见在北侧的嵯峨的大山之下,有一列稍矮的山岭,山岭之上,分布着数座敌楼,却看不见城墙。那段长城是孤楼吗?如果是孤楼,在并不高峻的山岭之上,如何能起到防御的作用?

 

于是就起去走一走那段长城,二道关长城。其中西侧与石湖峪长城相接处,有一个三岔,有低矮的城墙相连,而在东侧,与黄花城长城相接处,似乎只是靠山险相衔接,靠近几字形边的山崖边,还曾经看见过一座疑似圆形敌楼,如果能够得到证实,将刷新北京地区圆形敌楼的数量记录。并且那段二道关长城在东北角还有一条支线长城,不知通向何方,没有更多记载或线索可查。

这个话题提起过几次,迟迟没有成行。中秋小长假,有几天休息时间,群里讨论去哪转转,骆驼提议周日去涿鹿白家口龙字台长城,二道关长城再次被搁置。恰好周六还有一天空档,于是决定独行撞道口-二道关。

走,挥舞起我的登山杖,让流云成为四散的霞光,来一场随心所欲的长城之行。

 

早上乘6:25的H14,恍忽之中,大约7:53在撞道口村下车,好像是睡了一觉,并没有耽误正事。

问了一位村民,好像听力不好,不过还是告知我过桥,从红房子旁边向山口走,很近。

(距离起点0.14km 当前海拔233m)

 

穿过一段果园,很快到了长城之下。这就是撞道口关,关口上方的匾额字迹模糊,仔细分辨,依稀分辨出撞道口三个字。这块关口题名石,在长城维修时经过了清洗,看起来崭新一般。

(距离起点0.67km 当前海拔314m)

 

撞道口关口外侧的匾额,名镇虏关。

 

从关口旁边的上兵道登上城墙。

 

撞道关西侧第一座敌楼,残破不堪,用钢筋支架把残存的两门券孔支撑了起来,沧桑感顿显。虽然我不喜欢太过于明显的人工修饰痕迹,但此处的修复却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这个敌楼很快坍成一堆碎砖,而且逐渐消失。

天气难得的好,天像洋河海之蓝一样蓝得醉人。

此后的敌楼相当密集,于是决定记录一下敌楼的分布情况。

第二座敌楼,墙体在券门处有一道贯通的裂纹,但汉白玉的券门柱梁,上檐排列整齐的花砖,使得这座敌楼颇具美感。
(距离起点0.80km 当前海拔362m)

 

过第二座敌楼,部分地段的城墙呈现单边墙的形制。

想起不久前闯入龙峪口长城的时候,金山岭长城两侧的树木上,挤满活蹦乱跳的肉虫子,观察了一下怀柔长城两侧的植被,并没有那些虫子,只是阴凉的地面,爬满一些多足的虫子,没有那么恶心,看来短短数十上百公里的距离,物种的分布差异还是挺大,金山岭所在的滦平县与密云交界处,这种虫子失去了天敌,繁衍成灾了。

(距离起点0.84km 当前海拔366m)

 

从此处可以远眺属于二道关段的一座敌楼。敌楼远处的一座花岗岩大山,是鳞龙山。

(距离起点0.84km 当前海拔367m)

第三敌楼,距离起点0.92km 当前海拔380m。

 

此处向北远眺,苍穹之下,可以看得见二道关段长城的两座敌楼。
(距离起点1.00km 当前海拔396m)

向西远眺,石湖峪西侧的长城,如同一条巨龙,在莽莽山林中蜿蜒起伏,漫天祥云笼罩,蛟龙跃跃欲试,似乎要腾空而去。

(距离起点1.00km 当前海拔396m)

 

第四座楼,只余两个券孔。
(距离起点1.08km 当前海拔381m)

 

此处远眺二道关东侧长城及敌楼。
(距离起点1.16km 当前海拔397m)

 

第五座敌楼,侧后方是六座敌楼。这座敌楼东侧的两眼券窗并不对称,一眼开在偏南侧,另一眼开于相对居中的位置,城墙通过此券窗进入敌楼内部。
(距离起点1.16km 当前海拔397m)

 

走到跟前,才发现没有办法绕行,只好硬着头皮从半悬空处翻去。有时候,一个人爬山,首先就胆怯了,走得颤颤惊惊。
(距离起点1.19km 当前海拔407m)

 

真羡慕飞鸟在蓝天之上的翱翔的自由自在。

 

第六敌楼,很有点意思,城墙直通敌楼二层顶部。
(距离起点1.22km 当前海拔422m)

第七楼塌了一半,可以看得出4X2的券窗形制。
(距离起点1.30km 当前海拔439m)

 

八九十楼楼距非常近,总共不过三四十米。
(距离起点1.43km 当前海拔454m)

 

回看第八楼。
(距离起点1.52km 当前海拔452m)

第九楼,也是岌岌可危,从上至下整个被撕裂成两半。
(距离起点1.52km 当前海拔453m)

第十座楼,距离起点1.64km 当前海拔466m。 

第十一座楼,距离起点1.80km 当前海拔503m。

不远处的敌楼,应当是二道关段长城最西侧的敌楼。此时,视野之中,可见二道关五座楼。
(距离起点2.06km 当前海拔523m)

远望水长城段长城,或者叫西水峪段长城。 

(距离起点2.07km 当前海拔527m)

 

如同一具妙曼的肌体,玉体横陈于天地之间。

 

第十二座敌楼塌掉了一半。从撞道口关算起,短短1500多米的距离,竟然分布着12座敌楼,平均的楼间距仅100余米,可见敌楼分布之密集,黄花城长城防卫之森严。这段长城担负着拱卫京师北大门,防卫明皇陵的重任,因而位置殊为重要。
(距离起点2.20km 当前海拔542m)

十二楼为三叉,向北通二道关。这使我想起旺泉峪段长城与庄户段长城的交叉点“穿过”那形象的命名,体现了驴友的简洁直观。
(距离起点2.22km 当前海拔543m)

从十二楼南侧看,这道残墙保存得有模有样。

 

右转入二道关段,墙体简易,属于毛石墙体。
(距离起点2.24km 当前海拔538m)

 

墙体是明显的单边墙。
(距离起点2.41km 当前海拔513m)

远眺俯视灏明湖,或者说黄花城水长城水库,如山间的明珠。

 

随处可见一种彩色蜘蛛,应当是具有毒性的品种。没有被蛰过,也不想尝试,所以每遇蛛网当道,务必要用手杖把网给搅乱,让蜘蛛逃到一侧树枝上。

 

秋天了,收获的季节,松鼠与野猪都爱食用的橡子也成熟了。

 

这种鲜艳的多肉植物,后来从风风筝处得知叫瓦塔,常于人家屋脊的瓦上可见。几次想摘几株回去,又嫌没有包装袋而放弃。

 

远望二道关长城最西端的敌楼,且命名为二道关西一楼吧,简称西一楼。
(距离起点2.53km 当前海拔510m)

西一楼是3*4的券窗,由于远离村落,保存非常完好,连二层的垛口都基本完整。
距离起点2.65km 当前海拔529m

 

毛石垒砌的墙体,也有三合土的粘合,只不过有些地段岁月久远,毛石间障过大,三合土早被风雨冲刷剥蚀无存了。

过这座敌楼,长城以山脊天险为墙,有一处小断崖。看了一下路网,似乎是沿断崖处直接下降;而下载的轨迹,不知何因与路网颜色一致,淹没在路网之中,无法分辨。早在刚刚开始行程的时候,就反复调试过,没能将其设成不同的颜色,一时不得法,也就作罢。这时候,轨迹对我已经失去意义。

 

尝试了一下从断崖处下降,右手攀着石壁的一角,左脚开始下探,正在此时,右手的岩石因年久天长风化而断裂,脚下急滑了一步,手脚均有表皮的划伤。
(距离起点2.76km 当前海拔509m)

再向下察看了一下小断崖的下方,依然似乎是无法通行, 可是路网分明就在此处。但刚才受了点惊吓,最终决定回退寻找绕行的路。

山脊顶部小树上有一根丝带的路标,尝试着走了几步,草木繁茂,看不清道路,似乎并非绕行之路,于是决定继续回退;回到西一楼之前,绕楼大半周,似乎有一条路已被丛生的灌木掩盖,不久又无法通行。于是继续回撤。

如果找不到绕行之路,可能我要原路返回了。

已经越来越接近三岔,听得见十二楼一群驴友的吆喝。我向他们挥了几次手,并不习惯高声回应。就在此时,发现了道路有一条向下的分岔,于是尝试下行。

 

穿过一段山路,然后下到了果园。

边行边观察,前方是一座小盆地,山势跌向低谷,而后再次拉起。从果园中可以遥见对面山坡上的长城,山腰上竟然还有一座疑似圆形敌楼,只是规模过小,那真的是圆形敌楼吗?

果园边缘,山坡上的灌木杂树丛似乎有个缺口,路口处发现的条丝带路标,也看得见上方山脊上的巨石。于是以为这是重新回到长城主线的路径,顺此上山而去。

及至到了山脊之上,才发现这就是断崖上的驴友路标所示的绕行路径,当时被我所放弃。我是绕着两条下撤路线,完整地绕了一个环线。

于是原路返回,仍至果园,这是一个环线外加半条边。

沿果园的边缘,靠近山坡的地方走,为的是能够再次回到长城之上。行不久,果然发现了长城。

(重见长城,距离起点4.18km 当前海拔336m)

这段长城之上,灌木密集,不见路径,看来,虽然有很密的路网,但应当是多年积累形成,实际行走的人并不多,还是绕行的山路清晰明显。

山口外设一敌台或者烽火台,这是少有的敌台设于长城之外的形制。敌台高大坚固,可以瞭望,也可以作攻击之用。敌台之下,是一条被切断的山口。看地势较为平缓,似乎并非雨季洪水所冲垮,倒像是人为将长城断开。

(距离起点4.20km 当前海拔336m)

与敌台隔狭窄的谷口相对,有一组巨石构成的小山包;小山包北侧,是又一更宽的山口。山口北面相对的山崖,是一处落差较大的断崖,无法在此直接登上北侧的长城。
(距离起点4.24km 当前海拔336m)

正好我要在此寻找鹞子峪城堡,查看了一下地图,就在正东方向;又向村民大姐打听了一下,确认了方向,于是找寻过去。

走不多远,就见一道石墙,高约三四米的样子,心中暗喜,这不是城堡还是什么? 

(鹞子峪,距离起点4.71km 当前海拔320m)

到达南侧正中的堡门前,券门上有鹞子峪堡的石牌匾,字迹也需仔细分辨才能认得。城堡并不大,南墙长102米,北墙长91米,东西墙各78米,远不能与宁夏所见红山堡、镇北堡相比。

但城堡保存完好,是怀柔保存最为完整的城堡,有说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城堡,可能并不确切,密云的遥桥峪城堡应当也是保存非常完好的城堡。

 

城堡内数座破落的旧宅院,已经空无一人,破败不堪。

城堡东墙,成为一户人家的院墙,我循着城墙进入这户人家,院门屋门大开,却并无人语。东墙下有缺口,走近看时,果然是一处通往堡墙上的台阶。于是继续大胆地从此处登上城墙。 

(距离起点4.85km 当前海拔322m)

站在堡墙东北角察看这段城墙,后侧已与果木树丛混杂一处。

(距离起点4.86km 当前海拔324m)

 

城堡内有古槐一株,有数百年数龄,或许是当年戍边将士所植;树下端坐老媪一位,年已古稀,岂非当年戍边将士后代?

城中转了一圈,没有在后面找到可以出去的路,还得从城堡唯一的南门原路返回。经过一棵树下,一条细长的青蛇,青翠青翠的颜色,极为漂亮,在我脚边快速游走了。赶紧抓起相机,也没有能记录下来。

  

向村民打听了一下向北侧登长城的路,于是沿城堡西侧的路向北直行,然后拐入果园,几番尝试,最终登上长城。

 

北侧山巅上的这座敌楼,按今天的顺序,为二道关长城西二楼。

 

对面南侧山顶的敌楼为西一楼。西一楼之下,山势直落千丈,城墙几乎被灌木树丛遮蔽。山口的那座敌台,方方正正,高大而有气势。

(回望南侧断崖,距离起点5.45km 当前海拔384m)

 

来到疑似圆形敌楼旁边,才知道此为一座蓄水池,正好建在城墙的延伸线上,以致误以为是一座圆形敌楼。

(距离起点5.47km 当前海拔386m)

 

时间正好在正午时刻,太阳暴晒,虽然已经是初秋时节,这段长城上少有树木遮蔽,还是酷热难当。

走了好久,山势开始急骤上升,道路出现分岔,我选择了左侧更靠北一些的线路。灌木越来越密集,道路就在悬崖峭壁边缘,灌木密林之中。终于视野开阔,登上山脊的时候,发现已经过了西二楼的位置。

沿西二楼西北侧的一段毛石墙体向西二楼攀爬,爬了一半,上方以断崖天险为障感觉稍有风险。想想不冒这个风险了,放弃看这座敌楼,继续向前走吧。

(绕过的二道关西二楼,距离起点6.03km 当前海拔534m)

 

沿山脊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行,继续探寻二道关长城之行。可是,走一段以后,发现前面不再有城墙,二道关东侧的长城也偏离在了东南方。然后看到下山的长城,也在西二楼处向东延伸。

 

看来是走错了,于是返回往西二楼方向去。由于刚才已经放弃从断崖处登上西二楼所在的崖顶,于是坚持这一想法,回退寻找之前分岔的路口往西二楼上爬升。

(距离起点6.07km 当前海拔552m)

从岔路口往西二楼行进的时候,才知道其实刚才的路,才是长城的线路所在,城墙在那个方向向西二楼的西北角兜了一点圈,然后从西北角的断崖处与敌楼相接。重新选择的路,反而是一条上切的路径,坡度极陡, 但好在一路都有矮树可以借助,倒也没有难度。

西二楼保存状况更佳,修筑的质量也是上乘,以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做基础,台基高耸,腰线的花砖错落有致。与西一楼相同的是,这座敌楼券窗离地面距离太高,无法登顶,因而这也是这几座敌楼保存完好的原因。

过西二楼,坍墁成堆的城墙经过一座小山包,大体向东延伸。

 

长城外侧,群山起伏,放眼四处搜寻,希望发现三道关长城的踪迹,一直未能有任何线索。

就像在黄花城长城上,只能看到二道关长城的几座孤楼,而无法看到其城墙一样,在此处,也无法看到三道关的墙体。只是,三道关没有敌楼吗?

 

前方又一座敌楼,当为三道关西三楼。西三楼的券窗是5X3形制,因为这座敌楼位置稍低,可以看到顶部较为残破,上檐的花砖已经不存,但条石基础尚好。

(距离起点6.69km 当前海拔509m)

向东侧望去,二道关东侧的城墙清晰可见,在半山腰的敌楼处,长城应当是向南折转,越过口楼村所在的山谷,继续往黄花城长城的几字边附近沿山脊上升;但在那座敌楼的东北方向,却有一段支墙继续向上延伸。那段支墙,作何用途?属于哪一段长城?会是属于少有痕迹的三道关长城吗?而越过口楼山谷的那段墙,在一处陡崖下戛然而止,在其右侧,孤悬于城墙内侧的,应当是那座疑似圆形敌楼。

 

视线继续向东南方向移换,更加雄壮的是黄花城长城,与二道关长城分明构成一道大瓮城的形态。

 

经过西三楼的时候,看到南侧石条缝隙中,有驴友放置的数根钢筋,攀上去瞄了一眼,内部结构还好。

 

西三楼南侧,有明显的山路。沿山路下行,感觉偏离了长城向下延伸的方向,也就不再纠结,看来今天要完成二道关东西两段全程穿越的话,有点难度,再说不久以后可能还要陪群里其他驴友再次前来,留点路给下次直立也未尝不可。

 

山路连接果园,走完果园的路,在篱笆围栏中左冲又突,终于找到出果园的路,山下即是二道关村,又一个因长城而设立的村子,因修筑二道关长城才建成的村庄,村庄的居民,多为戍边将士及其家属。

再行不远,即至怀九河边,安四路上。

二道关村桥头,有二道关城堡的长城保护碑,又根据网上资料,村西北还有一座烽火台。

(二道关两侧修复的敌楼,距离起点8.13km 当前海拔338m)

于是向几位村民打听,皆不知二道关城堡遗址的位置;有指向怀九河西岸的镇河楼(修复的楼,已不是原状),有指向西三楼的;问及烽火台,也是不知;倒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线索,村西南、西北、安四路东侧的山上,各有洞穴一处。想起网上资料,二道关发现4处古崖居,想必是这些洞穴了。

后修的镇河楼的四面,各悬牌匾一块,其中三块分别是二道关、镇河楼、固若,想必北侧的该是金汤了。

说起金汤,怀九河岸边应当有古石刻一块,即为“金汤”二字,以前在黄花城长城下的黄花城水库边上没有找到,这次在这儿还是没有找到。

 

那些数百年的历史密码,就这样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记忆之中,渐渐隐退,直至鲜不人知,不为人知,甚至这些戍边将士的后代,也不再知道那些隐藏在村落地基之下,小桥流水之畔的久远的历史信息。

几点遗憾:

1、二道关城堡:没有找到遗迹所在

2、二道关村的烽火台:没有实地察看

3、固若金汤石刻:数次没有找到

4、撞道口城堡:或许已经不存了

5、黄花城城堡:是否还保留有遗迹?

6、三道关长城:据说杏树台附近还保留有残墙,只是都湮在荒草之中,还能够走得通吗?二道关东侧的那座敌楼向东北延伸的那段支线长城,会是三道关长城的一部分吗?

 

诸多的谜题,希望有机会一一揭秘。

 

2019-9-14,18日完成补记

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