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长城‖贺兰山下,隐藏多少未被破解的长城密码--石嘴山惠农区旧北长城

 客舟听雨 2021-09-22

回顾此前踏寻宁夏长城的经历

这段时间在银川,利用周末,走了宁夏的几段长城,分别是:

2019年9月1日:宁夏西长城之三关口长城、永宁段长城;

2019年9月7日:河东边墙之水洞沟长城

2019年9月21日:平罗北长城及简泉农场一号墩、惠农西长城的起始段

2019年9月28日:河边边墙之盐池头道边长城、隋长城

 

于是,决定这个周日,2019年10月27日,探访宁夏旧北长城。

出发

早上不到六点起床,赶汽车北站(旅游汽车站)7:10的车,晃晃悠悠出了。迎着晨曦,荒野中寒霜遍地,地面白茫茫一片。

 

时而经过一片水面,水平如镜,蓝天倒映,寒光凄冷。有白色的像是白鹭的鸟在水面上空飞翔。

有时候,水滩边会是一群雁,或者三五成群的野鸭。这些没有南迁的鸟,不知是对冬季的感觉迟钝,还是气温暖到可以在这塞上越冬。

大巴车下了调整,拐入110国道与红果子园交叉的路口,在此下了车。

一番打听,得知长城距此处有三四公里,为节省时间,听取了当地人的意见,打了一段车,很快就看到了长城,实际距离为三公里。

边地霜寒重,又见古长城

关于旧北长城,有资料介绍如下:

明魏焕《皇明九边考》载:“宁夏北,贺兰山、黄河之间,外有旧边墙一道。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总制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官军遂弃外边不守,以致田地荒芜。”

这道旧边即宁夏旧北长城。筑于明成化年间。东起黄河西岸惠农农场,经尾闸张乡、红果子镇至贺兰东蔍的扁沟山下。

关于旧北长城的保存状况,网上的资料介绍说:由黄河西岸至石大公路以东的地段,因属平原地带,长城遗址早被农民开垦耕地、修建渠道所毁,今已难辨其原址。

据此,对旧北长城的保存状况,已经不抱太大奢望,只希望能看到它的残墙。

却没想到,到达长城旁边的时候,却看到一条壮观的夯土长墙,无无看上去,笔直地向贺兰山方向延伸,在天地之间筑起一道长坝,将辽阔的贺兰山下的平川切割出富饶湿润的农耕地带与荒凉干旱的游牧空间。

(距离起点3.17km 当前海拔1127m,从110国道处计算)

 

公路往西的这一段,为夯土墙体,基宽4米,顶宽2米,高3-4米。保存状况接近于三关口向南的永宁段长城。

{距离起点3.49km 当前海拔1139m)

墙体中也混合有砾石,但此段长城中的砾石大小不规则,有些偏大,整体感觉,不如永宁段长城修筑得精细。根据网上所搜索到的2010年的游记,那时候的墙体似乎圮毁更为严重,现在的状况不排除曾经修复的结果。

 

个别地段可见明显的分段夯筑的茬口。

 

城墙整体被围护在铁丝网内,而能够搜索到的2014年的驴友游记,尚未设置围护,所以,这铁丝网应晚于2014年。

接近山下的时候,墙体拐了个弯。上方可见一座夯土墩台。

(距离起点4.19km 当前海拔1195m)

 

夯土墙到达这个缺口,上方演变为半土半石的墙体。这种墙体保存状况较差,墙体基本坍塌了,残高在2米左右。

(距离起点4.67km 当前海拔1231m)

 

过这个缺口,改从城墙北侧向上走。上方墙体应当属于石墙,但墙体中掺杂有砂土。

(距离起点5.08km 当前海拔1251m)

这处霍口往上,则是明显的石墙,墙体较为规整、坚固,经修复的可能性比较大。
(距离起点5.13km 当前海拔1258m)

接近墩台的时候,墙体中断了一截,与墩台相连的墙体,又是夯土墙。

这时意识到,城墙的缺口或者中断处有一个规律,就是夯土墙与土石混合墙、土石混合墙与石墙衔接之处。同一种材质的墙体,往往结合得更好。特别是夯土墙,粘合性最高。

(距离起点5.25km 当前海拔1281m)

 

近距离所见墩台,墩台及相连的这段墙体,土质均匀,砾石细小,是用心夯筑的结果。

(距离起点5.32km 当前海拔1306m)

 

墎台向西还有一段墙体,从山头直跌入沟谷深处,谷口处早被山洪冲毁痕迹无存。
(距离起点5.32km 当前海拔1307m)

 

城墙往沟谷的坡稍有点陡,关键是山坡上遍布碎石,而我又是无准备的皮鞋,鞋还大了一码,本来脚就在鞋里游移不定,在这样的山下上往下走得严防打滑。拉着遍布倒刺的铁丝,小心翼翼地下行了一段,太过费劲,后半段沿山坡较缓处绕行了一段,下到山下。

(距离起点5.50km 当前海拔1267m)

夯土墙向西延伸了大约三百米,终于一处山坡之下。

 

寻找西长城未果

见过一篇介绍,说惠农段的西长城,北起旧北长城在贺兰山下的终点向南。

从旧北长城的终点向上登山,一直到达上方的山脊,终未发现城墙痕迹。后来查寻有关西长城的资料,有其他说法,北端起点并不在此处。

寻找地震错位点

行前已经知道,旧此长城有一处地震错位,上下错位、横向错位均在一米多。但上山的途中并未发现。于是返程的时候,就留意寻找。资料一般说,错位点在墩台之下200米处。

在这处缺口处,铁丝网较低,登上城墙,向上下瞭望,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错位的迹象。

 

一直走到地震遗址保护牌,墙体都是相连,也拿不准哪儿是长城错位的地方。

(距离起点7.41km 当前海拔1230m)

 

保护牌上方约30米位置,一段石墙有点奇怪,与上层的城墙低了一层,左右也不对齐。那地震错位点是在此处了?

--后来再翻网上的资料,有说错位的墙体是一段石墙,如此说来,应是此处无疑。至于城墙仍然相连,据说错位处被村民挖坏,后由地震局出资重修。不知是否修复到原有状态。

(地震错位,距离起点7.53km 当前海拔1239m)

继续下行,回望地震遗址保护牌处的墙体,又有发现:


大致在与遗址牌对应的高度,夯土墙有长约五米的一段颜色异于整体,像是补修。后来查资料,有说错位点有两处,那这是第二段错位的城墙吗?

 

旧北长城外侧,惊现壕堑与早期长城痕迹

沿城墙外侧下行,有一道石壕沟,行走不便,不得不与长城拉开一段距离。这会是长城外的壕堑吗?或者是现代为保护长城而开 挖的泄洪沟渠?有点拿不准。在别处看长城的时候,对城墙外侧的陷马坑,总是痕迹不明显,无法得出结论。对这条沟,也不敢判断。但后来查资料,确定城墙外侧确实有壕堑,无疑就是所见到的了。

 

与城墙并行,还有一道碎石垄,这又是什么?如果是现代构筑,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那会是什么?一时不敢想像。

回来后搜索资料,无意中见到驴友西夏之地发表在绿野上的《宁夏红果子一带的惊人发现》,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答案,这竟然是一段早期长城!至于其所属年代,并未给出答案。

贺兰山下,隐藏多少长城密码!

根据西夏之地的介绍,考察队在红果子镇旧北长城附近,共发现四道长城(与旧北长城走向并行)。详情可搜索其文章。这四道长城分别是:

①旧北长城:这是广为所知的明长城。

②旧北长城外侧的墙体:即我所见到的碎石垄,长2.7公里。在冲积扇一带与旧北长城仅隔8米左右,向东逐渐消失于水毁之处,向西山梁部分与旧北长城分开延伸1公里,为石砌结构。

③石边沟口北侧壕堑:是四道长城最北侧的一道,距旧北长城70米—200米,西起距离旧北长城北120米山坡,东至包兰铁路西被洪水路径毁灭,存留长度约1300米。保存状况极差,难以辨认。历史不详。该墙体形迹十分古老,应为这一代长城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段。
④白虎洞沟口南滩长城墙体:四道长城中最南侧的一道,西侧起点在白虎洞沟口南400米海拔1250米山坡之冲沟侧壁,东至红果子开发区西南冲积扇末端,长约2500米。由两种形态构成,靠山约270米,为石砌墙段。滩地部分约2200米,由垒土加石块构成。这段足迹保存较好,但没有明确的记载。

在放弃旧北长城、嘉靖十年修筑现北长城(边防北关门墙)前,史料记载在西起王玘口(今之王泉沟),新修长城代之,但因为工程耗费颇大而未能完工,不得不改筑于现大武口北-平罗的北长城。该位置与白虎洞沟口南滩长城相距不远,但未敢做出结论。

而且,根据西夏之地的介绍,在贺兰山的山岭上,多处发现有不同于明长城的长城遗存,包括城墙、墩台、城堡等。这些遗存,缺乏史料记载,与我们平常所认知的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均不相符,更加显得神秘。这些神秘的历史密码,鲜有能揭开者。

继续探察平原地带的墙体

回至公路边,可以看到向东延伸的墙体,于是,继续向东探察。

(距离起点9.07km 当前海拔1129m)

 

向东进入人群密集区域。这段城墙旧有的铁丝网已经不起作用,但仍显墙体高大,残高约6米,比公路西侧的夯土墙要高。墙体被分割成数段。

(距离起点9.31km 当前海拔1122m)

这段墙体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墙根处向内凹陷,不知是人为的破坏,还是雨水的侵蚀。

 

回望,自贺兰山一直延伸过来的长城,如同一条黄色巨龙,蜿蜒横亘。

向东,长城被铁路阻断。从低矮的铁路桥下小心钻过,长城又被一条公路分割,而后进入工业区。

(距离起点9.96km 当前海拔1100m)

(距离起点10.00km 当前海拔1100m)

城墙被分割在不同的厂区之内,不再有防护网。 

(距离起点10.14km 当前海拔1098m)

从一处停产无人看守的砖厂院内穿进去,城墙与废土废渣堆积在一起。

   

继续往东,城墙渐矮,夯土的土质似不是黄土,粘结性较差,易于圮毁。

(距离起点10.62km 当前海拔1093m)

墙体仍然保持直立的地方,厚度仅1米有余,夯筑质量偏差。这也应该是后来旧北长城圮毁被放弃的原因。 

(距离起点10.62km 当前海拔1093m)

 

有一段长城上被开挖了水渠,破坏严重,让人心痛。

(距离起点10.79km 当前海拔1090m)

此处长城被压在了院墙之下。

(距离起点11.07km 当前海拔1086m)

穿越村庄的城墙,几乎与地面相平了。 

(距离起点11.10km 当前海拔1084m)

穿过村庄,是110国道。国道边上,小墩湾1号墩台只剩2米多高的一个土堆。

 

消失不见的长城

越过国道,向东继续寻找长城。

可是,大片的农田,地面低平,哪有长城的踪影?

(距离起点11.34km 当前海拔1080m)

 

在田野中转了一圈,终未找到长城痕迹。东侧有一道土梁,上去以后,发现是南北向的第三排水渠的大堤。向水渠东侧望去,皆是平坦的农田。心中顿时大为失落,大为遗憾。其实,旧北长城的废弃,是嘉靖年间已有的事,数百年过去,难觅踪影,也在情理之中了。

(距离起点11.84km 当前海拔1069m)

带着失望,返回到公路边,路遇骑电动三轮的村妇,打听了一下附近的长城的走向,农妇说这儿没有长城。长城向贺兰山方向有 。

 

没有,我强调性地追问了一下,是这一段从来没有见过吗?是的。 

那就是说,这段长城的消失,已经不知是何年月的事了。也成了一团谜雾。

时间尚早,查看了一下地图,因为资料说在石嘴山四中附近有一座城堡遗址,可能是旧北长城之上的镇远关;地图显示,石嘴山四中在东北方向,而贺兰山下来的长城,是偏东南方向,难道,长城在此拐了个弯,所以才找不到?

往东北方向寻望,似乎北侧有一座墩台,墩台东北方向,似乎是一道长墙。那会是长城吗?可是,如果那是长城,村民不至于不知道,不会说只有贺兰山下有长城。

心有不甘,于是离开110国道,沿公路向东北红果子镇方向前行。

公路东侧,有一条黄土路基,向东似乎有一道墙,于是从桥头拐下去,是一条干沟。到达这条路基,像是河堤。当然,利用河堤做城墙也是有的,最有名的就是陶乐长堤。这会是长城吗?

(距离起点13.30km 当前海拔1069m)

 

河堤向东拐了个弯,上有一道土墙,这会是长城吗?

只是,这道土墙高只1米有余,宽仅数十厘米。无论作为河堤还是长城,都太单薄。
(距离起点13.30km 当前海拔1070m)

不敢相信这会是长城的城墙。不过,如果不是,那这道窄窄的墙,做为河堤,能阻挡突然暴发的洪水吗?或者,也许贺兰山的洪水水量并没有这么大,并不会漫到这么高的地方,如果漫到这么高的地方,水位将高于地面1米多,岂不是会把整个大地淹没?

 

路边惊现“镇远关”,谜团愈加浓重

带着疑虑,回到公路,继续向东北搜寻。

行不多远,之前看到的疑似墩台,近距离地出现在眼前。像是一座城堡,四周有绿围栏,肯定是历史遗迹了。

(距离起点14.15km 当前海拔1071m)

 

远离城堡约100余米远处,有石碑一方。走上前去,赫然题着“镇远关遗址”!

关于镇远关,方志史料的记载多有矛盾,至今多有认为石嘴山四中旁边的遗迹是镇远关。

(距离起点14.33km 当前海拔1071m)

有说法,经考古工作者认定,此处为镇远关。

如果是镇远关,镇远关在旧北长城上, 那长城从贺兰山下迤逦向东而去的墙体,怎么突然出现在了小墩湾1号墩的正北方?难道恰好在此处长城拐了一个90度的弯?但这座城堡两侧,皆是开阔地带,也并非农田,为何没有一点点城墙遗留的痕迹?

 

如果不是镇远关,那这座城堡又是什么城堡?如果不是镇远关,长城的走向应该继续向东,此城堡就会处于旧北长城之外。位于长城之外的城堡,会是始建于何年代?

如果这座城堡确实不是镇远关,而且不是明代遗存,那之前河堤上的那道矮墙,会是旧北长城吗?

又是一堆的谜团!

因为还有工作必须在周末及时处理,于是顾不上再往石嘴山四中方向察看,只好留有遗憾,结束本次行程。希望有机会继续探索,希望能够有机会揭秘旧北长城的多一点点的记忆。

2019-10-27,29日凌晨补记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