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麒麟: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陈掌柜0757 2021-09-22

图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狗屁。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01 

图片

郭麒麟以前挺胖的,

差点170cm的个头,

体重就有196斤。

那时候无论做什么事,

他都觉得自己不行,

因为他爸是郭德纲,

“我这个身份,

干什么都让别人觉得他靠他爸。”

所以不管是读书也好,

还是说相声也罢,

他都特别没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

做很多事都是半途而废。

 02 

图片

有一天,

郭麒麟幡然醒悟,

觉得这么下去这辈子就完了,

于是他下了一个大决心,

“我一定要把肥减下来。”

为什么一定要减肥呢?

“因为减肥这件事,

跟我爸一点关系也没有,

如果我能减肥成功,

证明我就算不依靠郭德纲,

我也能做成事情。”

于是他拼命锻炼拼命节食,

终于减到了120斤。

这次减肥成功,

给了郭麒麟巨大的自信,

“我是可以干成事情的。”

于是开始全力学说相声,

三四年之后,

他就成了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我为什么要说郭麒麟呢?

其实我想写“胜利者效应”。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用大白话说就是: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03 

图片

说完郭麒麟,

我再来说说胡海岚。

2021年8月,

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候选人名单,

47岁的胡海岚赫然在列。

胡海岚有多牛我就不说了,

她三年前就获得了凯默理国际脑研究大奖,

是该奖项设立以来,

第一位非欧美地区获奖的科学家,

《人民日报》称她为“亚洲第一人”。

胡海岚研究成果有很多,

今天我只说其中一项,

就是登上《科学》杂志的“胜利者效应”。

 04 

图片

胡海岚做过一个实验:

将实力较弱的老鼠豆豆,

和另一只实力较强的老鼠,

放进一个狭窄的管子里。

结果在争斗中,

豆豆很快就败下阵来。

下一次实验,

她又将豆豆和该老鼠放进管子里,

这次没有发生争斗,

豆豆自动就退让了。

在做这样的实验中,

胡海岚发现一个现象:

两只小老鼠斗狠时,

它们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

会很明显地增加,

而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更高的老鼠,

会在争斗中占据上风。

图片

于是她利用药理遗传学和光遗传学原理,

刺激豆豆的前额叶皮层细胞。

然后再将豆豆和那只老鼠放进管子里,

结果豆豆这次没有退让,

不但没有没让,

还瞬间就把对方推出了管子。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

胡海岚持续刺激豆豆的前额叶皮层细胞,

分别再把三只更强壮的老鼠放进管子,

结果豆豆都战胜了她们。

在实验中胡海岚发现:

帮助豆豆成功逆袭6次以上,

就算不再对它进行神经刺激,

它自己也能逆袭。

“因为一次次成功的经历,

增强了它大脑中'胜利者神经回路’的连接强度。

6次以上的成功,

就会让大脑发生质变,

强者恒强。”

这就是胜利者效应。

 05 

图片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就是哺乳类动物,

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后,

然后再与强者竞争时,

胜算要比一上来就面对强敌大得多。

胜利者效应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

“小成功有助于大成功。

就是你做成一件事情后,

内心就会开始生长力量,

你就会有信心,

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做成功的事情越多,

你的信心就会越强大,

就越有力量去完成下一件事。

也就是说,

胜利的经历可以改变身体内在机制,

从而形成更有利于再次获胜的状态。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在研究中胡海岚还发现:

胜利者效应还具有迁移效果,

“豆豆经历多次单挑胜利后,

把它和其他很强的小鼠,

一起放进只有一个热源的寒冷空间中,

豆豆也会毫无悬念地抢到热源。”

这种效果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

“先做好一件事,

然后以此为基点,

就可以习惯性地做好另外一件事。

就像达芬奇,

他开始只是绘画很强,

但他以绘画经验进行迁移拓展,

最后成了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

很多人最初都只是一方面很强,

后来为什么会很多方面都很强,

这就是因为胜利者效应的作用。

 06 

图片

我为什么要写胜利者效应呢?

就是想说三件事情。

1、你一定要先拼命做成一件事。

减肥也好,健身也好,

写作也好,写字也好,

画画也好,烹饪也好,

就像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的,

“无论做什么都行,

让自己体验一次'能做得很好’的感觉,

这种经历会让你感到其他事情也能做好。”

就是一定要竭尽全力做成一件事,

只要做成了这件事,

你的内心就会生长力量。

你就会有信心,

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第四件事,

你就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这就是所谓的“一事成则百事成”。

 07 

图片

2、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很多人在做事情时,

总是喜欢妥协和放弃,

“以为在小事上让步无关紧要,

待到重大事情重大时刻到来时,

自己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力,

很好地完成这件事情抓住这个机会,

然后现实并非如此,

等到重大事情重大机会来临时,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意志力。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总是喜欢妥协和让步的你,

一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就会不可控地妥协和让步。”

“就像考试,

试卷一发下来,

你这道题粗心忘写了,

那道题不小心算错了,

但你觉得没关系,

大考时我一定会小心的,

但大考时你同样会如此,

因为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优秀是一种习惯,

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这就是所谓的'一事不成事事不成’。”

所以我们如果要想成为优秀的人,

一定要尽早尽全力做好一些事情,

做一事成一事,

远比做百事不彻底更有价值。

 08 

图片

3、所有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都是从做好小事开始的。

没有人能一上来就担当重任,

所有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

都是从做好小事开始的,

都是从做成小事开始的。

只有当你能够做好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小事,

让人看到了你工作的态度和结果,

别人才能让你承担更重要的事情。

“所谓人才,

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

他全力以赴做成了;

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

他又千方百计做成了。

所谓庸才,

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

不但没有做成,

还找理由说是别人的原因,

并声明和他本人无关。”

请大家一定要相信一句话:

专注把一件事情做好带来的收益,

要远远大于把所有事情都做还凑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