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 狗屁。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01 郭麒麟以前挺胖的, 差点170cm的个头, 体重就有196斤。 那时候无论做什么事, 他都觉得自己不行, 因为他爸是郭德纲, “我这个身份, 干什么都让别人觉得他靠他爸。” 所以不管是读书也好, 还是说相声也罢, 他都特别没自信, 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 做很多事都是半途而废。 02 有一天, 郭麒麟幡然醒悟, 觉得这么下去这辈子就完了, 于是他下了一个大决心, “我一定要把肥减下来。” 为什么一定要减肥呢? “因为减肥这件事, 跟我爸一点关系也没有, 如果我能减肥成功, 证明我就算不依靠郭德纲, 我也能做成事情。” 于是他拼命锻炼拼命节食, 终于减到了120斤。 这次减肥成功, 给了郭麒麟巨大的自信, “我是可以干成事情的。” 于是开始全力学说相声, 三四年之后, 他就成了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我为什么要说郭麒麟呢? 其实我想写“胜利者效应”。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用大白话说就是: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03 说完郭麒麟, 我再来说说胡海岚。 2021年8月, 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候选人名单, 47岁的胡海岚赫然在列。 胡海岚有多牛我就不说了, 她三年前就获得了凯默理国际脑研究大奖, 是该奖项设立以来, 第一位非欧美地区获奖的科学家, 《人民日报》称她为“亚洲第一人”。 胡海岚研究成果有很多, 今天我只说其中一项, 就是登上《科学》杂志的“胜利者效应”。 04 胡海岚做过一个实验: 将实力较弱的老鼠豆豆, 和另一只实力较强的老鼠, 放进一个狭窄的管子里。 结果在争斗中, 豆豆很快就败下阵来。 下一次实验, 她又将豆豆和该老鼠放进管子里, 这次没有发生争斗, 豆豆自动就退让了。 在做这样的实验中, 胡海岚发现一个现象: 两只小老鼠斗狠时, 它们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神经细胞活动, 会很明显地增加, 而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更高的老鼠, 会在争斗中占据上风。 于是她利用药理遗传学和光遗传学原理, 刺激豆豆的前额叶皮层细胞。 然后再将豆豆和那只老鼠放进管子里, 结果豆豆这次没有退让, 不但没有没让, 还瞬间就把对方推出了管子。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 胡海岚持续刺激豆豆的前额叶皮层细胞, 分别再把三只更强壮的老鼠放进管子, 结果豆豆都战胜了她们。 在实验中胡海岚发现: 帮助豆豆成功逆袭6次以上, 就算不再对它进行神经刺激, 它自己也能逆袭。 “因为一次次成功的经历, 增强了它大脑中'胜利者神经回路’的连接强度。 6次以上的成功, 就会让大脑发生质变, 强者恒强。” 这就是胜利者效应。 05 什么是胜利者效应? “就是哺乳类动物, 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后, 然后再与强者竞争时, 胜算要比一上来就面对强敌大得多。” 胜利者效应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 “小成功有助于大成功。 就是你做成一件事情后, 内心就会开始生长力量, 你就会有信心, 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 做成功的事情越多, 你的信心就会越强大, 就越有力量去完成下一件事。 也就是说, 胜利的经历可以改变身体内在机制, 从而形成更有利于再次获胜的状态。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在研究中胡海岚还发现: 胜利者效应还具有迁移效果, “豆豆经历多次单挑胜利后, 把它和其他很强的小鼠, 一起放进只有一个热源的寒冷空间中, 豆豆也会毫无悬念地抢到热源。” 这种效果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 “先做好一件事, 然后以此为基点, 就可以习惯性地做好另外一件事。 就像达芬奇, 他开始只是绘画很强, 但他以绘画经验进行迁移拓展, 最后成了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和作家。 很多人最初都只是一方面很强, 后来为什么会很多方面都很强, 这就是因为胜利者效应的作用。” 06 我为什么要写胜利者效应呢? 就是想说三件事情。 1、你一定要先拼命做成一件事。 减肥也好,健身也好, 写作也好,写字也好, 画画也好,烹饪也好, 就像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说的, “无论做什么都行, 让自己体验一次'能做得很好’的感觉, 这种经历会让你感到其他事情也能做好。” 就是一定要竭尽全力做成一件事, 只要做成了这件事, 你的内心就会生长力量。 你就会有信心, 去做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第四件事, 你就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 这就是所谓的“一事成则百事成”。 07 2、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很多人在做事情时, 总是喜欢妥协和放弃, “以为在小事上让步无关紧要, 待到重大事情重大时刻到来时, 自己可以通过强大的意志力, 很好地完成这件事情抓住这个机会, 然后现实并非如此, 等到重大事情重大机会来临时, 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意志力。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总是喜欢妥协和让步的你, 一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就会不可控地妥协和让步。” “就像考试, 试卷一发下来, 你这道题粗心忘写了, 那道题不小心算错了, 但你觉得没关系, 大考时我一定会小心的, 但大考时你同样会如此, 因为习惯已经深入骨髓。 优秀是一种习惯, 失败也是一种习惯。 这就是所谓的'一事不成事事不成’。” 所以我们如果要想成为优秀的人, 一定要尽早尽全力做好一些事情, 做一事成一事, 远比做百事不彻底更有价值。 08 3、所有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都是从做好小事开始的。 没有人能一上来就担当重任, 所有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 都是从做好小事开始的, 都是从做成小事开始的。 只有当你能够做好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小事, 让人看到了你工作的态度和结果, 别人才能让你承担更重要的事情。 “所谓人才, 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情, 他全力以赴做成了; 你再交给他一件事情, 他又千方百计做成了。 所谓庸才, 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 不但没有做成, 还找理由说是别人的原因, 并声明和他本人无关。” 请大家一定要相信一句话: 专注地把一件事情做好带来的收益, 要远远大于把所有事情都做得还凑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