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师生故事】醉卧蘭亭 || 北漂手记之:“胖子”

 醉卧蘭亭tumvn7 2021-09-22

 1996年,我已经在自己当初读中学时的母校教英语一年,但我时刻关注着北京这所外语学院的专升本招生信息,也每日努力学习英语为未来的考试做准备。199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专升本学生,但只面向华北五省招生。1997年终于等来了该校在我们省招生的消息,兴奋不已,当年参加入学考试却没能如愿。1998年五月第二次考试,终于如愿以偿。当年六月收到录取通知书,八月底辞去教职背起行囊来到京城,开始了我六年的京城读书和北漂的日子。

 
这所位于京城东郊的外语学院(隔墙就是著名的北京广播学院),当时在全国一共招收了专升本三个班大约100名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专科毕业后工作满三年才有资格报考的英语专业专升本学生,当然其中也不乏特例,比如专科毕业后应届考来继续读本科的学生。据我了解,我们这些学生工作和学习经历五花八门,有中专毕业后边工作边参加自学考试拿到专科文凭的,有中专毕业后继续全日制脱产读书拿到大专文凭的,也有当初高中毕业考上普通高校大专毕业的。当年我们班就有一个姓陈的河北女孩,竟然是北京大学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的,那时候觉得她真是神一样的存在,英语语音和流利程度比我这等土八路不知强了多少倍!
 
 
学校安排我们这帮专升本学生的宿舍在主教学楼背后的一片平房里, 一个宿舍六个人:我、老魏和老黄在二班,老大、老田和“胖子”在三班。其实我们大家上下不过相差一岁,当时正是二十三四岁的大好年华,大家都互相称对方“老X”的原因是我们都曾工作过几年,跟学校里普通本科生相比算是年龄大些了。

(1998年10月,胖子带我和另一位同学游览天安门广场)

我和老魏是老乡,老魏从家乡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在县城做过三年中学老师,97和98年连续两年我们俩都参加了专升本考试,一样辞职来京城读书,后来又先后考上本校同一专业研究生,师从同一个导师;老黄是北京市人,1996年本校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父母都是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这老兄如今在一家国家级国际广播电台任职;宿舍老大姓姜,徐州市人,毕业于南京特殊师范学校;老田河北高碑店人,老家离白洋淀不远,这兄弟也是中师毕业,2002年报考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商法专业研究生差几分没考上,后被调剂到上海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涉外律师事务所多年,如今任职一家大公司的法律顾问;“胖子”姓田,身高180左右,体重估计有150多斤,看上去其实不算太胖,但是跟我们几个相比他的脸白白胖胖的,一副非常和蔼可亲的神情,所以一开始哥儿几个论资排辈时就很自然地喊他“胖子”,他也不反对。
 
胖子跟我一样中师毕业,曾在家乡邢台的一所私立学校做过三年中学老师。他的父亲当兵转业后留在了北京一家工厂工作,母亲农村户口,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据胖子讲,他小学和初中是在北京读的书,由于当时的户口政策是随母不随父,所以中学毕业时胖子回家乡参加中考考上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胖子的家在京城西边五棵松附近,离著名的八宝山国家公墓不远。其实,胖子严格意义上也是北京人,因为他中学小学都是在北京读的书,一口北京口音的普通话相当有味道。
 
我从家乡初来京城读书,固执地仍坚持说家乡话。老同学红亮和老魏都曾提醒我说你要改说普通话,这样更方便交流。可是我不听劝告,认为放弃说家乡话就是忘本,于是仍然非常执着地坚持在生活中和课堂上用家乡方言讲话。前些日子看黄渤2000年主演的电影《上车,走吧》,黄渤初到北京站在北京西站的广场上用家乡话感叹道:“哎呀! 北京真大哈!”我竟然哑然失笑,顿时想起了自己也是1998年暑假背着行李挤绿皮火车一路站到了北京西站。如今想来,当年的自己好可爱!
 
有一天胖子郑重地对我说,老袁,你不能再固执己见讲家乡话了,你没发现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在交流的时候都一致选择用普通话吗?我说可是普通话我讲不好啊,与其用撇脚的普通话跟人交流,还不如用家乡话呢。胖子说,那以后我教你说北京口音普通话吧!我一想也是,在北京读书几年,将来回老家竟然仍然一口家乡话,却不会讲普通话,还不被人笑话?于是,便转变了思想,决心跟胖子好好学北京口音普通话。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中间除去他周末回家,我们俩基本上形影不离,直到他喜欢上了他们班那个高个子女孩,然后就是他和她形影不离了。

这段日子,胖子抓住一切机会教我说普通话,不断纠正我的口音。几个月后,我惊讶地发现,我竟然也能够讲一口相当流利的京片子普通话了!2004年研究生毕业后我来到南京一所高校教英语,入职前的普通话等级考试我竟然考了一级乙等,据说相当于地市级播音员的水平!哈哈,这要归功于当年胖子的不遗余力!

(98年12月28日 平房宿舍602)
 
 
一个宿舍六兄弟,我的家境算是最困难的,除去学费之外我手头的生活费相当拮据。初来乍到,自己的土鳖英语又很不自信,所以出去找钱的门道很少。记得1999年暑假曾和胖子、老魏试图找个家教做做,一起去十里堡附近的华堂商场门口摆上牌子找家教,效果不怎么好。于是1998-2000年这两年间,我的生活相当艰苦,每日里拼命苦读,只希望两年后能顺利考上研究生可以从此脱胎换骨。(注:专升本不转户口,而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把档案和户口转到学校,然后毕业分配时也就顺理成章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
 
胖子家里也只有父亲一个人挣工资,养活一家五口人,所以他的生活也较困难。胖子是个很体谅父母的人,衣着打扮非常朴素。当时是夏日,上身一件长袖白衬衣,袖子捋到胳膊弯,衣襟散着盖住腰带,裤子胖胖的,一双黑色平底儿板鞋,这个打扮成了我多年后对他的记忆最清晰的一个画面。更令我诧异的是,前几年有一次在朋友圈我惊讶地发现当时已经做到那家京城非常著名的中外合资办学国际学校副校长的胖子笑盈盈地站在一群孩子中间,竟然还是当年的经典打扮,白衬衣仍然固执地散在裤腰外面,胖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皱纹,四十多岁的他似乎仍是我记忆里二十几年前的模样。
 
(99年9月与老魏在学校操场)

由于经济上我和胖子都比较困难,所以很自然地每次下课后去食堂吃饭我们俩都一起打饭。怎么吃饭呢?别人都是一个人打一份菜,我和胖子选择俩人一起打一份菜,而且常常选最便宜又最下饭的青辣椒炒肉片,辣椒很辣,肉片很薄又很少,只是象征性的有几片。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俩人几乎每顿饭都是这一个菜(也许也偶尔买过其他菜,但是印象不深刻),然后每人买两个馒头,很少买米饭,因为这个经典的青辣椒炒肉片最适合吃馒头下饭。
 
还有一个菜我印象也很深刻,偶尔我和胖子会一人买一条红烧鲢鱼(也可能是我们俩一起只买一条,20几年过去了,记忆有些模糊了),每人俩馒头。鲢鱼挺大,每条有足足半斤多重,只卖三元。我是北方人,很少有机会吃鱼,所以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可惜鱼刺太多,常常浪费很多鱼肉。几年后研究生毕业来到南京工作,身处江南鱼米之乡,自然不缺鱼吃,常常从菜场买来鲜鱼做来吃。前后一比较,总感觉当年买的三元一条的红烧鲢鱼的肉怪怪的,似乎肉质像豆腐脑,而且有股怪味,如今想来很有可能是食堂从鱼塘收来的死鱼,所以才那么便宜。不管怎么样,食堂的这道红烧鲢鱼帮助我们补充了青春时期身体需要的蛋白质。
 
艰苦归艰苦,但是当年我们竟然内心十分强大,没有一丝的自卑和不安。
 
说到吃饭,还要感谢当年几个要好的兄弟和女同学(马薇、聂鑫、红梅和二姐)。我和胖子的节俭大家是看在眼里的,所以每次吃饭经常有同学跟我们在一张桌子坐,女孩子常常说买的菜多吃不完,顺手便拨给我们一些。受人滴水之恩,永生难忘!
 
 
2000年1月份我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没有考上。过了年6月份要毕业了,我选择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同时准备下半年年底再次参加考研。我是当年几个拥有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的毕业生之一,只打算找个私立学校教英语,住在学校里,这样可以有个相对安稳的环境备考研究生。于是跟着胖子几个同学辗转京城多个招聘市场,却始终没有找到如意的工作。在67月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一贯晕车很厉害的我竟然冒着酷暑东奔西走跑遍了整个京城,最北跑到过昌平附近著名的汇佳国际学校,最南跑到过卢沟桥附近的阳光国际学校,最西边跑到过北京西山附近的一所民办大学。9月份曾在西直门附近的一所外国语学校教初中英语一个多月,当年10月初去了对外经贸大学附近的一所民办大学做班主任老师,然后12月份辞职回到母校附近借住在老同学红亮在褡裢坡租的小平房里,备考一个月后参加2001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胖子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选择了就业,他去了京城东郊的一家中外合资办学的国际学校做了一名英语老师,宿舍老大后来也去了那所学校。我后来读研期间曾多次和老魏老田一起去找他们玩。
 
2004年硕士毕业我选择离开京城来到南京在一所高校教英语。胖子和老大一直在那所国际学校工作,后来俩人分别任分管教学和人事的副校长。

(上图是如今的田校长,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

前些日子我浏览他们学校网站,惊讶地发现学校领导介绍栏里胖子的职务是“执行校长”,他的前面有一个中方法人校长和校长,后面有五六位中方外方副校长,由此推测,这小子经过20年的努力和积累,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京城这家著名的国际学校的掌舵人!照片上的他仍然白白胖胖的,似乎岁月根本没有在他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但是,我显然读到了他的目光中的自信和睿智!

温馨提示:

希望欣赏黄渤的首部电影《上车,走吧!》您可以点击下面标题:

电影|《上车走吧》黄渤处女作

作者简介:醉卧蘭亭,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现供职于南京一高校。

点击标题欣赏电影:

最新 || 中外经典电影(精选合辑)


推荐二篇文章,点击标题可阅读:

20年多前的中师中专生,他们曾是时代的“脊梁骨”!

农家子弟:初中毕业读中师,成就祖国优质基础教育的一代中师生!


致敬芳华已逝的一代中师生!


推荐几篇90年代的中师生写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