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困死在阅读时代的中国出版业

 路边小石杜辉 2021-09-22

/杜辉

此文原是2010年写成,2011年开始的以通胀为表象的经济危机,比2008年的更加猛烈。若干年过去,危机没有解除,反而随着房地产、金融等泡沫愈演愈烈。一方面泡沫经济更加稀释了普通百姓的财富,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必需的刚性开支节节攀升,这些都严重的压缩了图书等文化消费的支出空间。这期间移动阅读、电子阅读等新媒体及阅读介质,用廉价、便利等手段快速抢占并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实体书店在受到网店冲击、房租及人力成本高企的多重冲击下,全面衰败。传统的纸媒市场哀鸿一片,曾经众多出版界的弄潮儿凋谢散去。

不过纸媒图书在面对了多年的冲击后,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重新找寻定位。反倒是移动阅读、电子阅读在经历过高速增长后,出现了瓶颈。发展速度降低,模式渐渐走入死胡同。未来反倒不如纸媒清晰,明确。短期内看,电子阅读是完全不可能替代纸媒。不过是一种市场、渠道、受众、应用的细分。

笔者通过这些年从业中所见到、遇到的问题,更加冷静、谨慎的面对电子阅读。反而到对纸媒未来的充满了信心。纸媒要做精、做深、做专,才会有未来。现在这种粗制滥造的小农经济模式,必然失败。

文章虽写于6年前,但现在稍作修改,重新阅读,仍是很好的回顾。通过此文见证行业的发展,见证自己的成长。

伴随着2009年的经济危机,书业同仁曾经期盼过纸媒市场会出现韩国的“口红效应”。但希望落空,纸媒依然保持者颓势,勉力苦撑。大家的努力并没有换来新的腾飞,很多人可以做到的,只是延缓自己事业破产的速度。

许多出版界朋友在一起交流时,总是哀叹“看书的人少了,书卖不动了”,一种行业的悲观情绪无形中在蔓延。是真的看书的人少了吗?是真的没有人在消费文化产品了吗?是真的没有人在阅读了嘛?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阅读的人群,肯花钱的消费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大幅度增加。那为什么纸媒出版品的销售还如此萎缩?那我们能否换一种思维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

图书(包含期刊报纸)商品在销售的时候,读者购买的核心是图书所包含的内容、内涵,也就是思想性、知识性。这些内在的性质才是图书的真正卖点。我们所约定俗成的“图书”被片面的认定为纸媒图书,但纸媒只是图书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的一个载体。图书从最早的载体,金属器皿、甲骨、竹简、丝帛上,逐渐伴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到纸媒上。就是纸媒也在不断的改良制作工艺,丰富着品种。在现代科技下图书也好,光盘也好,磁带也好,互联网、数字阅读也都不过是“图书”这一内涵下,承载内容的载体,而不是图书商品的本质。但是因为我们受固化的经验束缚,使得我们已经本末倒置。单纯的在看纸媒的好坏,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印刷、装订、封面设计、排版、纸张、目录、腰封、宣传语上,而忽略了核心的思想性、知识性。现在爱看书的许多朋友,很爱去淘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的出版物。为什么?老书在内容上是丰富的,在文章上是严谨的,在学术上是有价值的,在知识上是权威的。但是现在的书如何?炒做概念,玩噱头,拼工艺,但内容上有多少价值?以前的经典读物,如古籍、文学、学术著作流传几十年上百年,仍可不断再版,不停加印。但我们现在最火爆的图书又有几本可以流传下去?曾几何时销售百万册的百家讲坛,论语等书。不过才几年时间便已退出人们的视界,若干年后又有多少人会去重温此类作品?目前的图书产品在抛弃了自己的核心价值之后,开始加入实用性、娱乐性、时尚型的价值因素,在期刊报纸中这类情况最为突出。但此类特性在新媒体上,在如网络、音频、视频上,则能够更好的表现效果。纸媒用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竞争,这就必然的会导致纸媒的进一步衰退。

现代人不看书了吗?不阅读了吗?我想肯定不是,人们是在前所未有的大量阅读着信息,阅读知识,阅读思想,阅读娱乐等等。在手机上看短信,不是在阅读吗?形式有文字,有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移动阅读,这些不是阅读吗?车载电视,楼宇电视,随处可见的各种宣传资料,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互联网上的文章,视频,博客,音乐,DVD游戏,电视剧,电影(现在兴起的微博、微信)都是在传播知识、思想、娱乐。我相信现在每个人的阅读量都是前人的几倍甚至更多。只是大家的阅读方式在改变,阅读的工具在改变,载体在改变。我们的纸媒固步自封,忽视了技术进步所带给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用自己的短处(娱乐性,视觉色觉冲击)来和新载体竞争,却不抓住产品的核心价值(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纸媒粗制滥造所产生的低廉,你竞争的过电子阅读吗?纸媒逗比、闲扯,你比得过微博、微信嘛?这些问题形成的内心,一方面是从业人员能力智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经营能力、战略能力的欠缺。纸媒还在以一种小农作坊式的经济思维在运作。

没有思想的突破,没有观念的更新,没有智识的提高,如果我们永远只看着一张一张的纸,在考虑怎么把这个“图书”作好,把这个事业作好,这不是自欺欺人,痴人说梦?所以我们应该以商品的核心价值为基础,打破我们头脑中的框框,不要去想什么纸媒、音像、数字、电子媒介的差别和界限,用广义的视界来看待图书。如果还是思想僵化,冥顽不灵,那我们只能在困死在阅读时代中,因为最终没有人来阅读我们自认为的“图书”而被市场所淘汰,被其他媒介所超越。希望我们的图书业不要困死在2010的大阅读时代。

作者注:原文发表于20104月的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928期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