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胡记022丨《食物探险者》读书笔记

 胡子自然杂记 2021-09-22

    继续参加@小丸子举办的壹木读书会读书漂流活动。继续选择了博物方面的书《食物探险者:跑遍全球的植物学家如何改变美国人的饮食》是一本能准确普及科学知识,又需要文笔优美的科学散文。

    第一次知道“科学散文”这个图书分类,先看看这句描写,“我吃了整整两个菠萝,随后肚子疼得要命,胃里好像装入了夏威夷的冒纳罗亚活火山。”用活火山形容翻滚疼痛难忍的肚子,真是精彩,这就可以首先感受到这本科学散文的魅力。

《食物探险者》【美】丹尼尔·斯通

    本书主要讲了戴维·费尔柴尔德,一生到过50多个国家,为美国引进了近20000种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的历险故事。不仅让美国农民富了起来,还满足了喜爱美食之人的胃口,给美国人的餐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就是像他说的那句话一样,坚持不懈的去实践他的植物追寻之路,“千万不要满足于你已知的东西,使你满足的只能是,你发现了新的东西。”

费尔柴尔德探寻植物路线图

    在他全球植物的探寻的背后,离不开百万富翁巴伯·莱斯罗普的慷慨资助,既出钱又陪他一起走访世界各地。在植物引进方面取得了的突出成绩,名气渐长,开始被电话的发明者贝尔所关注,并邀请参加私人宴会,后来还娶了他小女儿玛丽安·贝尔,成为贝尔的乘龙快婿。

1919年,加利福尼亚,莱思罗普和费尔柴尔德

    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外国人名字,又长又拗口,我就把戴维·费尔柴尔德,亲切的称为“小费”,巴伯·莱斯罗普,就简称“老莱”,这样一来感觉阅读起来顺畅多了。

    一天晚上看这本书,看见书上有一些食物残渣,第二天就用微信好奇的问书的主人,“你是不是边看书边吃过饼干的呀,在027页发现疑似饼干的残末。”回答道,“肯定是薯片 !”我继续推测,“看颜色可能是番茄味的?”还真被我猜中,对方发来信息,“薯片,我只中意番茄味!”我看着《食物探险者》成了“食物侦探者” ,觉得有趣,记上一笔。

1905年,迈耶独自前往中国进行植物探寻

    在序言知道费尔柴尔德到过中国,其门徒迈耶还到过中国许多地方,最后遗憾的跳入长江自杀。看书时也就特别关注关于中国的内容,突然“巴东”两个字映入眼帘,突然异常兴奋,因为我老家就是巴东县。紧接往下看,“一枚黄色的悬钩子吸引了他眼球,他摘下来尝了尝——味道酸,口感粉。”悬钩子呀,想想都流口水,就是树莓,我们一般称作刺泡儿,四月泡儿等,是我们小时候的美食,等到四五月份成熟的季节,我们漫山遍野的寻找这个吃。

1901年,广州附近果园

    我们巴东县城也是在长江边上,加上悬钩子的描写也相符,我就确信认为是描写的我们县城,就越发更具吸引力,迫不及待的继续往下读,非常认真仔细,生怕漏掉什么重要内容,看了几页,“巴东”两字又出现了,“两人的关系在巴东市进一步淡化,该市是苏门答腊岛的港口城市……”哈哈,白欢喜一场,自作多情了。

《食物探险者》读书笔记手帐

    费尔柴尔德到广州的感受不是很好,“没有空间可以移动,没有地方可以下脚,甚至无处可看,看到的都是别人在盯着你看的眼睛……。” “店铺的遮阳棚下挂着活蹦乱跳的鸡。空气中飘荡着米饭、海草、蒸菜等的气味。飘荡的最浓重的气味是下水道污物的气味。”我想他是不是误入了菜市场。

在空白处画了山茱萸

    最后自作主张在《食物探险者》空白页画上一枝山茱萸,因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哪种美国树木能与樱花树的雅致魅力匹配,但是,官方还是决定把一种也算很不错的东西回赠给日本——一批山茱萸,这种树原产于美国,开出的花呈亮白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