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医生曝光真实一天:医院,才是检验家长最残酷的地方……

 优家教育 2021-09-22

 文丨 优宝

要说每个成年人最害怕的事情,恐怕就是一个“病”字,却不是担心自己生病请假少了工资。

而是上怕年迈的父母病,随便有个头疼脑热、磕着碰着就能牵出一大堆的并发症;

下怕年幼的孩子病,挂号、看诊、拿药、走人,这份行云流水的自如感只属于没什么大病的成年人,

小孩的诊区无不是家长叫孩子哭,全家齐上阵的“热闹”景象。

因此每一位儿科医生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医院往往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的真情,医院的墙壁往往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这里发生的故事最丰富、最鲜活,甚至充满了戏剧性。

有妈妈出差,爸爸带孩子结果孩子头上撞出一个大“洞”的难父难子,爸爸还反复强调不能让妈妈知道。

有抱着被鱼咬到手指的孩子紧急赶往急诊室的妈妈,她问医生有没有见过被鱼咬的宝宝,随后伴随着哈哈大笑。

还有妈妈在孩子睡觉时抓住孩子的脖子来移动身体,直接导致孩子脖子错位动弹不得。

如果都是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恐怕就不会有“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干小儿科”的传说了。

这里还总能见到每一位家长最真实、可怕的模样。

我就是想让他长个教训

这天,湖南省儿童医院接收到一个3岁的小男孩,可怕的是孩子下体一直在流血,初步诊断后竟是孩子的阴茎系带断裂。

面对医生的病情询问,妈妈直接丢出3个字“我踢的”。

医生继续询问是不是本来想踢屁股,妈妈却直接了当地说:

“我直接踹的,猛踹。我就是这个打算,今天就想治一下他。”

她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因为孩子不愿意去上兴趣辅导班。

什么事让这位妈妈动了这么大火气呢?

原来她一口气给孩子报了5个课外班,孩子不开心想要请假,妈妈就经常发脾气。

课外班对这么小的孩子没太多要求,但要强的她却觉得这样不行,自己应该给孩子布置一些课后作业,结果可想而知。

这次妈妈觉得孩子学习态度不对,就想给他个教训,让他长点记性。

直到孩子被推进手术室前,她才感到后悔,不停问大夫:“会不会影响生育、会不会影响智力,以后还能排泄吗?”

可就算手术非常顺利,这些都不影响,孩子的心里又忘得掉吗?这份童年阴影终将伴随他的一生。

这两年的教育内卷让很多家长内心的恐惧被无限放大,怕孩子比不过别人,怕他考不上好学校,更怕孩子未来不如自己,过不上理想的生活……

但一个过分焦虑的家长又怎么可能养出一个身心正常的孩子呢?

纪伯伦曾在诗中写过: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相比之下,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更让人动容。

手术费太贵我就不做了

有个男孩患上了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这个病会让人的身体承受很大的痛苦,而且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手术前一天晚上,他独自来到医生办公室,正儿八经地告诉医生:

“要是动手术钱多的话,我就不做了。”

男孩知道妈妈每天早出晚归赚钱的辛苦,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懂事,对此他的妈妈也深感自豪,逢人就夸:

“我放任他,但是我家小孩他就是真的是比同龄的小孩都懂事,很坚强。”

但每个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最可怜的那一个,就像男孩的病,正是因为他的坚强才引发的。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个最大的症状,就是经常会肚子疼。

谁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坚强的,男孩肚子疼起来的时候也曾向妈妈哭诉,可妈妈却和他说:“你是男子汉,要坚强,忍一下。”

就这样男孩忍了一次又一次,实在疼得不行了,妈妈就给他吃点止疼药,也就又忍了过去。

忍到最后,小病终于拖成了大病,男孩体内的囊肿,已经快占据身体宽度的一半了,这也导致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

我们总是将“懂事”定义为褒义词,也总会告诉孩子:“要做个懂事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却忘记了告诉孩子懂事的底线,一味要求孩子坚强、勇敢,反而遮蔽了孩子的脆弱和痛苦。

是谁,在过早剥夺孩子“不懂事”的权利,鼓励他们一次次“逞强”、“撒谎”?

真该被上一课的,或许是那些心比天大的家长。

平常的每一天

要说儿科诊室中最常见的病,无非是头疼脑热、上火发烧,以及先经历了一轮偏方洗礼的孩子。

发烧靠棉被捂着,不吃药靠刮痧、贴膏药,额头上抹蛋清……这些还只是比较常见、杀伤力小的偏方。

还有让孩子生吃小蝌蚪的,相信猫毛可促进伤口愈合的,用无花果洗脚给孩子治腹泻的,用四年陈酿冬瓜水帮孩子解暑的……

家长们各种奇怪的操作简直屡见不鲜。

接诊的医生们劝了一次又一次,有些人还能听得进去,改不改不好说,起码还是感觉到自己做错了的。

但也总能见到那些自觉有理、固执己见的人:

“我这个小孩发烧了,那时候都是这么干的。”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知道了。”

偏方就像那些陈旧的育儿理念一样,它们之所以顽固难去,其实是附和了人性中的一大弱点——自负。

当这份自负用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孩子便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只不过是受操纵的木偶而已。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探讨什么才是一个孩子未来拥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呢?

心理学家科胡特是这样描述亲密关系的:“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拒绝。”

我认为,这对于亲子关系也同样适用。

“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孩子,我爱你,但我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不会诱惑你,去做我想让你去做,而你不愿意的事情;

“不含敌意的拒绝”就是:孩子,我会拒绝你那些越界的行为与要求,不是因为我讨厌你,或不信任你,只是因为我不认可你这个行为而已。

因此,拥有“边界感”的孩子,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都发生在现实生活的每一天中。

纵使是那些“奇葩”的父母,他们所期盼的也不过是孩子能健健康康,除此之外其他都是小事。

只是在父母修行这条路上,有时走着走着,就会忘了自己教育的初心。

当我们感到迷茫、焦虑,或是情绪上头的时候,问一问自己:

我们到底在为什么烦恼?

事情,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相比孩子的健康快乐,这件事真的值得吗?

也许,适当的暂停和思考,才能让我们回归到教养孩子本身上,成为更好的父母。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