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之乡话“半夏”(下)

 嵩风阁 2021-09-22

1 半夏的药理作用

1.1 呼吸系统作用

1.1.1镇咳:半夏中生物碱能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的煎剂静脉注射,均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

1.1.2 祛痰:以生半夏和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用酚红法测得清半夏的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生半夏未见明显作用。研究表明半夏贮存时间越长,祛痰作用越强。

1.2 消化系统作用

1.2.1 镇吐、催吐:制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生半夏则能“戟人喉”“令人吐”。

1.2.2 抗溃疡作用:半夏水煎醇沉液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游离酸度和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消炎痛性溃疡及应激性溃疡的作用。

1.2.3 对肝胆的影响:半夏能促进家兔胆汁分泌,能使小鼠血中皮质酮上升,增强皮质酮对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诱导作用,升高肝脏内络氨酸转氨酶的活性。

1.3循环系统作用

1.3.1 抗心律失常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夏浸剂,可使氯化钡所致的室性早搏迅速消失且不复发,有效率为97%。可使肾上腺素所致的室性心动过速迅速转为窦性节律,有效率为96%

1.3.2抗凝作用:半夏具有较明显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降低全血黏度、抑制红细胞的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1.4 抗肿瘤作用

在临床上有半夏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

1.5 抗早孕作用

半夏蛋白被认为是半夏中抗早孕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之一。半夏蛋白能与甘露聚糖结合,它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该蛋白结合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

1.6镇静催眠作用

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小鼠对热痛刺激甩尾反应的潜伏期,减少由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达到镇静催眠作用

1.7毒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在一般临床剂量范围内,半夏配伍川乌、草乌或附子不会出现毒性增强或疗效降低,但临床应用时还需慎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半夏具有神经毒性,其水溶性成分加入乙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蛙及小鼠骨骼肌痉挛和使蛙瞳孔散大的物质;滤液中则含有使蛙产生中枢性及箭毒样骨骼肌松弛的物质。生半夏误服微量即可中毒,所以生半夏按毒性中药管理,临床需炮制后使用。此外,半夏还有对局部黏膜强烈刺激性、肾毒性、妊娠胚胎毒性、致畸作用。

2 炮制方法

2.1 生半夏:用时捣碎。

2.2 法半夏:取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lOO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lOkg

2.3 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干,或晾至半干,干燥;或切薄片,干燥。每lOOkg净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

2.4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lOOkg净半夏,用白矾20kg

3 半夏的功效与应用

3.1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3.2 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3.3常用配方

3.3.1 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如二陈汤等

3.3.2 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如小半夏汤、二陈汤、《金匮要略》大半夏汤。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如黄连、竹茹等温胆汤等

3.3.3 治痰饮咳嗽心下有支饮:配生姜、辰砂等,如(《袖珍方》辰砂半夏丸、小半夏汤等。

3.3.4 治肺胃虚弱,好食酸冷,寒痰停积,呕逆恶心,涎唾稠粘,或积吐,粥药不下,手足逆冷,目眩身重陈皮(去白)、半夏(煮)各七两。上二件,锉为粗散,每服三钱,生姜十片,水二盏,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留二服滓并作一服,再煎服(《局方》橘皮半夏汤)。

3.3.5 治痰厥:半夏八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同为细末,分作四十服,每服用水一大盏半,姜二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侯(《卫生家宝方》省风汤。

3.3.6 治目不瞑,不卧:以流水千里已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灵枢》半夏秫米汤。

3.3.7 治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伤寒论》半夏散及汤。

3.3.8 治痰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半夏(洗)五钱,草乌一字(炒),桂一字(炙)。上同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至夜含化(《素问病机保命集》玉粉丸)。

3.3.9 治产后晕绝:半夏末,冷水和丸,大豆大,纳鼻中(《肘后方》)。

3.3.10 治重舌木舌,肿大塞口:半夏煎醋,合漱之(《纲目》)。

3.3.11 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等。治疮疡肿毒生半夏末,水调涂,一日二次(《外科小品》。毒蛇咬伤鲜半夏、鸭食菜(苦麻菜)、香蒿尖各等量,混合捣碎成膏状,敷于伤处(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 注意事项

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血证及燥痰者禁服,孕妇慎服。 半夏使用不当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口舌咽喉痒痛麻木,声音嘶哑,言语不清,流涎,味觉消失,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喉头痉挛,呼吸困难,四肢麻痹,血压下降,肝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