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早期洪州窑青瓷茶臼

 睫毛上的风尘 2021-09-23

  茶臼,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茶叶加工制作过程中用于捣烂蒸青鲜叶的杵臼,也就是《茶经二之具》中提到的“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这类茶臼体量相对较大,臼腹也相对较深。

  茶臼出现得很早,三国时期张揖《广雅》中已有“荊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葱芼之”的记载,说明当时的茶饼在喝之前,先要在火上稍加烤炙,让它色泽呈微红状,再用茶臼捣成茶末放入瓷碗中,以沸水冲注,还要添加姜、葱之类的香料调和饮用。

  瓷器中较早的制茶工具,至今已一千七百余年。图中所示这件器物就是西晋早期的洪州窑青瓷茶臼,高11.5厘米,直径17厘米。类似的器物在江西省博物馆也有一件。

(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王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