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凤韶:雨花台 英勇就义的女杰

 窗前有树905 2021-09-23

看最新电影《悬崖之上》,张宪臣被捕后遭遇严刑拷打的场面,不禁让我想起了台州一名女共产党员在生命最后时刻钢铁般的坚守。她就是“临海女杰”郭凤韶,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台州牺牲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年仅19岁。

在风云变幻的1911年,郭凤韶出生在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怀抱革命理想。读小学时,她加入了“风俗改良会”,是年龄最小又最活跃的会员。1925年夏天,她参加了临海“乙丑读书社”, 以“努力读书,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参加读书活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白色恐怖面前,郭凤韶没有退却,还愤然挥毫画下“钟馗捉鬼图”以示革命决心。她爱好绘画,留下了不少作品,她的《钟馗捉鬼图》原作在临海的郭凤韶故居,另一幅《且向百花头上开》原作则被收藏于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1929年,在好友徐明清的鼓动下,她考入南京晓庄学校继续求学。同年冬天,转为共产党员,并担任中共晓庄学校党支部秘密交通员和党小组长。

1930年4月5日,郭凤韶参加了我党在南京发动的一次规模空前的斗争活动“四五”反帝示威游行,在游行队伍中领呼口号散发传单,声援“和记厂”工人的罢工斗争。6月22日,郭凤韶又积极参加南京地下党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夫子庙示威行动。郭凤韶机智沉着应对,最后化装脱险。

为了抓捕革命人士,反动当局实行清乡搜捕,郭凤韶与徐明清一同转移到无锡乡下。由于撤离时走得太匆忙,两人身上只穿着单薄的夏衫。9月之后,天气转凉,徐明清征得组织上的同意,准备去南京,一是探听被捕同学的消息,二是去南京小王庄取冬衣。这时,郭凤韶主动要求由她去,但没能说服徐明清。两人争到码头,眼看船要开了,郭凤韶一把夺走徐明清手中的船票,执意代替她去南京。

谁知,这一去竟是凶多吉少。

郭凤韶刚到南京,就被暗藏在晓庄学校学生中的中统特务余仲箎盯上。郭凤韶错信了他,转而去上海,结果一到上海就被逮捕了,后被押回南京,关在卫戍司令部。

郭凤韶入狱后,遭到敌人的严刑逼供,被打得遍体鳞伤,衣服沾满了鲜血,却始终守口如瓶。她几度昏迷,醒来时便怒斥敌人:“你们想用逮捕、屠杀的办法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趁着女监放风的机会,她还不忘告诉可能被营救出狱的同志,“余仲箎是坏人。”

1930年9月26日,郭凤韶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同一时期,还有石俊、叶刚等11位党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在南京劳山的陶行知墓附近,我看到过一座塔碑,刻着烈士的名字,纪念这12名烈士。”临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吴伯钧说。

前不久,郭凤韶大妹郭凤林的女儿一家,带着菊花和红掌来到了郭凤韶故居缅怀。“郭凤韶的小妹郭凤书之前也经常来这里,现在老人家已有90多岁高龄了,今年她的女儿代她来故居,就在前不久。”郭凤韶故居讲解员章冬玲说。

记者 徐颖骅 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