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动 | 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做个实验?

 Holiday历险记 2021-09-23


一般的习惯养成教你:21天,每天做点什么;但我想做个实验:21 天,每天不做什么。

你要来试试嘛?

—— Holiday 


自由职业之后,我养成了个很不好的习惯 —— 通宵赶稿。

千万别以为是甲方爸爸不善解人意(我的合作方都非常好!真心话!),之所以常常熬到深夜才动笔,单纯因为这活儿白天干不下去。

我给自己戴上了一顶名为「创作者」的帽子,对心里那个深知熬夜有害健康的理智小人说:“你懂什么,创作需要灵感,夜是灵感的海。”

事实证明,通宵做出来的内容更令人满意。为此我还想过要不要干脆调整一下自己的生物钟,改成早上和深夜工作,下午那段效率最低的时间睡觉。

直到最近,我猛然醒悟,熬夜确实能提高写作的品质和效率,但和灵感玄学没多大关系。


下午一向是我工作效率最低的时间,但前几天有个下午却自我感觉良好。准备发消息的时候才发现电脑微信没登录。

难怪一下午这么清静!

晚上看书,读到一句:注意力即生产力,顿感醍醐灌顶。

原来深夜工作的魔力是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我可以更专注,也更有机会进入「心流」状态。


专注才能提高效率,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相信你和我一样,一早就明白。

我曾经不理解为什么有些大学生明明要去图书馆自习,结果却掏出手机玩了一晚上。成年人的自制力就这么差吗?

后来我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原本我坐在电脑前面,预计4小时里写出一篇初稿,但总是莫名其妙地做了别的事情。虽然大部分也是不同类型的工作内容,不过一会儿聊个需求,一会儿做个排版,最需要完整时间段去写的文章几乎没什么进展。

无论是自制力不强主动寻求娱乐,还是被迫接受外界的指令,都会影响和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就结果而言没有本质差别。

为什么注意力被分散会影响我们的效率?

工作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机械重复式的,一种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对于后一种工作,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才有可能进入心流,这种忘我的状态有利于好创意的形成,是灵光乍现的高光时刻。当然,心流不会每次都有,但专注至少能让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到 70 分。

“只是回个消息,只是用 5 分钟顺手做了下别的工作,把这几分钟时间补回来就可以了。” 

不,补不回来。

转做其他事情的成本和代价远比想象中高得多。比如我正在写一个故事,微信来了条消息,我顺手回了一下,又聊了两句,前后也就2分钟,可是当我再想继续写故事的时候,刚才想的下一个句子可能已经不记得了,我需要把前面写过的内容从头看一次,再整理下思路才能继续,这已经远比 2 分钟要长,而被打扰前的某些想法可能永远找不回来了。

道理依然懂,可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制力,主动去做其他事,而是不得不被弹出来的消息打扰。


起初我非常不喜欢用微信聊工作,这会让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彻底糊掉,但整个社会趋势如此,我也不得不每次开机就登录微信。

之所以下午工作效率最低,是因为这个时间段会收到最多消息。客户的,朋友的,家人的,各种微信群的。谈工作的,聊私事的,跟自己没多大关系的。

看到新消息提示,我通常会判断一下,不着急的通常也不立刻回复了。但其实在看消息的那一刻,注意力已经被分散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连看都不用看呢?有,不登就完了。


有个专业做民宿的朋友,经营十几套公寓,每天既要像客服回答平台上的咨询,又要像管家回复和处理客人的问题,生怕不及时影响入住体验。想要做好服务真的要付出很多外人看不到的努力。 

有天他发了条朋友圈说,很想用一个下午,把手机关机,安安静静自己待会儿。

我想,为什么不可以呢?如果一周甚至一天是奢侈,一个下午亦或是两个小时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开始尝试写作时电脑不登微信(比如此时此刻),有时发现除了那些群组根本没有单独发给我的消息,有时会收到消息看到后再回复也没有任何影响。

客服还有上班时间,只不过是给自己几个小时安心做事而已,没什么不行。


到这里,关于工作效率和专注的关系我就零散地分享完了。总结一下:

越专注,越高效,且在质量上还可能有超出预期的意外收获。
专注不仅取决于自制力,也越来越多受到外界影响。
强制摒除外界干扰是保持专注的有效手段。


如果看到这你还有兴趣,那么让我来介绍下这次的「专注力试验」

实验目的:

给自己一点儿时间,沉浸其中,提高工作效率或充分享受生活。

实验内容:

参与者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不小于 1 小时)内完全不看社交软件,摒除外界干扰,专心做一件事。

举个例子,我的目标是每天用 3 个小时,在完全不看微信不被打扰的情况下,学一门课程。

一些说明:

  1. 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性质不同,比如有些工作及时性要求非常高,就不适合在工作期间实验;有些工作独立性更强,允许事务统一处理,就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实验,总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即可。

  2. 社交软件是本次实验最主要的抵抗对象,但除此之外其他影响你的方式也可以加入到摒弃行列。比如,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吃零食,那就这段时间内不吃。

  3. 微信已经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这个实验不会像某些禅修活动让你连续很多天完全不用手机。我希望它是可以落地执行并被你长期坚持下去的。所以时间长短并不重要,3 小时也可以,1 小时也可以,但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时间段。

  4. 专心做的事情领域不限。用这段时间做 PPT、看书、画画、瑜伽、烘焙、和家人相处,甚至打扫都可以,关键是你要沉浸其中。

实验方式:

1. 招募10位小伙伴,每人缴纳 39 元保证金,建立微信群,需将群置顶,群内平时禁言,每人每天有且仅有一次机会在群内分享一句话。

  1. 一句话的内容可以是当日收获、感悟、对自我及他人的激励

  2. 每当注意力不集中时,看到置顶的微信群就是一次对自己的提醒

  3. 不打卡,不签到,我提供我想到的方法,但蜕变还要靠你自己

  4. 这里没有老师,不会教大家做什么,也不强制要求什么,只是提供一个机会让希望做出改变的伙伴汇集,在彼此的分享中摸索着成长

2. 实验中期开展一次线上讨论,实验结束后开展一次线下分享会。

  1. 非广州区域小伙伴实验结束后可获得一份定制小礼物;

  2. 在地小伙伴可免费参加线下分享会,分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坚持下来的收获等不同维度的感悟。

实验时间:

2021.2.1-2021.2.21(共21天)

据说 21 天可以形成一个习惯,如果这对你有用,就继续保持吧~

如果上面的内容让你有点晕的话,那么简单说这个实验就是:

坚持 21 天,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不看社交软件,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之所以称之为「实验」,是因为抱有期待却不知道能否顺利进行,更无法预测是否会成功。如果你和我一样,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那么...

名额有限,赶快扫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