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茹彬:​离婚的家庭对一个儿子深深的伤害

 汪平书屋 2021-09-23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二百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茹彬:离婚的家庭对一个儿子深深的伤害

  ——来自心理医生的故事之二

    作者:茹彬

    我和发小又一次见面,这天我们坐在湖边,波澜不惊的湖水只略见风吹过时的褶皱,多数时间平滑如镜。湖对岸的房屋隐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中,一派生机盎然。我们刚坐下来,发小就给我讲起了故事A的后续情况。

    在和A女士谈过之后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Y接到一个电话,她刚用专业的接话用语说了句我是Y医生,那头没等Y再说下去,就自报家门说我是您上周谈过的A的儿子,听我妈说了和您谈的结果,也想和您谈谈。我叫B。

    Y略有惊异。一般在与父母谈过之后,大都是父母要求孩子也来谈谈,希望能通过心理医生的开导让孩子明白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懂得“孝”的含义,认同中国的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希望孩子能对父母多体谅与关心。但孩子常常心不情脑不愿的,最后可能是因为父母恐吓,比如断掉或减少遗产,也可能是捎带利诱,比如许诺承担婚礼费用或将来帮助照顾孙辈等,孩子才勉强来Y的诊所。他们来了也多是敷衍塞责,对付完规定的一个小时就急不可耐逃跑一般地离开,少有孩子自己找上门来的。

    于是Y说你希望面谈的话,下班以后就可以来,我可以晚些下班。

    一见B,Y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B长得很普通,站在人群里就极会被人忽视,但五官端正,属于让人看了不讨厌还有些舒服的;而且耐看,多看几眼之后,觉得他的眼睛虽不很大但明亮有神,有点英俊的味道。B进门后缓缓关好门,开口一笑问候Y,举止不算毛糙,还算大方得体。

    坐定后B没有耽误时间,马上开口说,我知道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们不孝顺,丢掉了过去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一些同龄朋友觉得很委屈。我们是看着父母如何对待他们的父母长大的,他们没有对自己的父母做到的义务却希望我们做到。这是不是不太公平?我认为和妈妈的关系是重要的,想向您咨询一下,我和妈妈怎样才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和互相体谅。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审查自己的语气是否得体。然后接着说,我知道我妈觉得我对她关心不够,我也承认我想的多是工作、前途、女友、业余爱好等事情。但是,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妈也没把我的外公外婆更多地放在心里。有一次我外公心率不齐住院,我妈也没去陪床,我外婆一个人忙里忙外的,我也没看出我妈有什么歉意。我看我的同龄朋友们的家里也大都是这种情况。这好像是正常的,很难改变的。其实网上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是否是事实真相的质疑很多呢。甚至还有观点说孝道将人奴性化。

    Y以为这是他的疑问,正要说几句,但B看着Y,盯住她说,我还得另说一件事。您可能会对我家多些了解。我去我妈支教的地方和她过春节那年,我爸给我写了一封信。

    B这时低下头来,从口袋里拿出来几张纸。挑了一张,做了一次深呼吸,慢慢念道:我承认对你的教育是失败的。你的学习还可以——也许潜力不大,而你在心理上有很大问题。也许是你的“内向”倾向,也许是你的同代人中有一种只顾自己,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思潮。你在很多事上的表现越来越使我失望和感到陌生。我重组家庭后,自诩喜欢家庭平等的你,不知为什么与最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合拍,产生了一个敌视你后母的情结。因此你在若干问题上的表现低于平均水平。你应该知道,一个人不能把已得到的一切视为当然,毫无领情的表示,同时继续索取。一个人不能利用别人到最后一刻,然后毫不犹豫地以怨报德。你导致了我的新生活有一个糟糕的开端。你的同学中有不少人对你似乎“被虐待”颇感同情,这种抱怨甚至传播到了其它城市的亲友那里。你在家里要权力和地位,但尽的义务呢?越来越少,降到零。我只能遗憾地说,你的心理问题已相当严重。

    读到这里,B停住了,嘴有点颤抖。Y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B的肩膀。一会后B的情绪平静下来,继续说了下去。

    他们离婚时我选择跟妈,因为我觉得我妈真的疼我。可我看出来了,我爸认为我没选择跟他,他很没面子,因此讨厌我。我妈支边后,我必须继续在原学校读书,不合适跟着我妈转学去边疆的新学校,所以只能跟爸住。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不能拒绝我跟他住,要不他会面对舆论暴风雨般的指责,但他明显有意无意地把气撒在我身上。他马上再婚,我确实有抵触情绪,但我不想也不能反对。继母年轻,又是突然来的,我以前根本不认识她,我爸住的房子也还用了我妈的名义一起在单位分的,我刚经过他们离婚的大浪拍击,马上一个陌生的继母陡然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好几天就像川剧变脸一样,换上一付笑脸。离婚是父母的事,孩子永远还是父母的孩子。一般的家长都会在离婚后对孩子更多地关心,以补偿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各方面伤害。可他呢?我最苦恼的是我那时正在读高中,几乎是人的一生压力最大的阶段。除每学期的常规学习外,还要准备毕业考、升学考,哪家的父母这段时间不是尽力保证儿女的饮食起居?我没做太多家务,吃了他做的饭,其实不少时间还是吃了食堂,而没有经常向他表示感谢,这就是他说的“把已得到的一切视为当然,毫无领情的表示。”我希望他能在我最紧张困难的时候不要马上带新人满世界旅游,把我一人放在家里不管不顾。这些情况,我都向同学的家长诉过苦了。这就是他说的“一个人不能利用别人到最后一刻,然后毫不犹豫地以怨报德。”这是一个父亲正常的态度吗。B面露愠色,接着说,我的同学确实说过,我们要把你爸揪出来问问,你到底是不是他的亲儿子?

    说到这里,B咬了咬牙。我不想评价我爸,也不想细数他的不好,毕竟他给了我生命。但我确实有一段时间很恨他,连带着对我妈的感情也打了折扣。我妈为什么当初嫁给了他?虽然我不太同意她随现在的大流像别的妈妈一样把我看得这么紧,不让我自己发现我的爱好和长处、短处,但我理解她作为母亲的关爱。只是她也有很多我朋友们的父母都有的心理,认为我将来该做什么都应该听她的,尽管那未必是我想做的。她的理由是我年轻幼稚,哪懂得什么好与不好,也看不清自己。但我以为人的天性占很重要的地位,后天环境、高人指点当然也重要,但这都要建立在自然天性的基础上。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俗话说朽木不可雕,金子埋在沙里也会发光,就是这个意思吧。我妈有时说她小时候家里根本不管她的学习,完全听其自然,她不也自然地成了响当当的学霸吗,为什么到我这儿就要另来一套呢?

    Y不由得对B刮目相看,看来他至少是一个有头脑有主见的青年。B也确实属于内向性格,不常说这么多的话和像今天这样动的感情。Y懂了,其实他只是需要倾诉一下,心理医生是最合适的人选。他并不需要过多的指导,他会自己阅读、领会、观察,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逐步成长。

    此时,Y也有些感动,开口说,我理解你的背景了。我读过一些国外的各类书籍。国外对孩子的态度,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大不一样,就连孩子很小时也采用正面教育,就是鼓励为主,而不是指责为主。中国很长时间讲究长幼有序,孩子如果提出和父母不同的意见不按父母的要求做,甚至被认为是忤逆,其实这很大地限制了下一代选择的自由度和创造性。

    Y又接着说,该表示我的看法了吧。你父亲已经离你远去了,目前是你考虑和你妈的关系。两代人之间有不同看法、做法,甚至有矛盾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只是要努力把这个矛盾处理得尽可能地好,毕竟血浓于水,亲情永远不会泯灭,尤其是绝大多数母亲,都会把对孩子的关爱放在自己的事务之上。这在人的一生中一定会起很重要的作用。假以时日,我相信你能处理好你们母子的关系。我给你的唯一的建议是尽可能地多找些时间和妈妈相处,多和妈妈沟通,平衡一下你们母子之间的代沟。还有,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能换位思考,如果你能想象你处在妈妈的位置来看自己,那会很有帮助的。如果你妈也能这么做,关系一定会很快和好。

    B凝视了Y一小会,然后连连点头。此时的他看起来轻松了不少。一看钟,不早了,B站起来连声道谢,起身告别,关门时还是轻轻的。

    Y看着他的背影,走路的样子还真像他妈。想着这个年轻人,和他们家的特殊情况,又一次感觉到这个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生活就是一个无限大的五味瓶。不由深深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时Y又想起A说的,B虽然长得像她,但性格却非常像他爸,甚至有过之而不及。但是B今天的表现还没有显露这一点。时间这么短,不可能对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A是否对B也有误判?有机会时还需进一步深入了解。世间之事,扑朔迷离,且瞬息万变,还需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更有效地帮助这些人。

窗外已经暗了,Y顿感饥肠辘辘,她知道,他们肯定还会再来,于是笑了笑,这才下班走了。

作者文章链接:

茹彬:谁知寸草心,能报三春晖?

作者简介:

笔名:茹彬,实名为赵某如,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学系,后获美国电子学博士学位,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工作数年,在美居住30多年。因喜好文学,时常写点小文聊以自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