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西夏史(上)

 汪平书屋 2021-09-23

 作者:老尼克

建立西夏的是党项人,党项人最早来源于羌族,大概在汉代,党项人生活在青藏高原,党项人的诗歌记载了他们祖先和发祥地:“黑头石城漠水边,赤面父冢白河上,高弥药国在彼方。”

在唐代,党项人被大唐称之为“弥药人”。诗歌里提到的“石城”、“白河”、“漠水”,应该是党项人对祖先形象和生活地方的描述,但是至今史学界也没有能正确解读出这几个关键词是啥意思。

关于长相,大多数人认为“黑头”、“赤面”是指头发是黑色的,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紫外线强烈,所以有红脸蛋,也有人戏称“高原红”。

至于发祥地,一说在环青海湖一带,一说在四川北部,四川、西藏、青海三省交界一带。

大约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鲜卑人从大兴安岭一路向西,来到了党项人生活的这片高原,建立了东西四千里,南北两千里的吐谷浑帝国。

党项人打不过强大的鲜卑人,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党项人臣服于鲜卑,然后被吐谷浑帝国融合,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另一部分党项人长途跋涉,来到了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处,一路向东的黄河,从这里开始弯弯曲曲掉头北上,这部分党项人最强大的部落是拓跋部落(据说拓跋在他们语言里,是高地的意思),至此后,拓跋家族就一直是党项人的首领,党项人在拓跋家族带领下,在这个新的家园生活了一百多年。

公元618年,大唐建立,与此同时,青藏高原上又崛起了一个新的势力---吐蕃。随着吐蕃势力的发展,开始逐渐挤压党项人的生存空间。

当时党项人的首领叫拓跋赤辞,公元638年,他派人去见当时大唐皇帝李世民,请求归附于大唐,李世民的态度是“夷夏一家”,无论你是汉人,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只要归顺,一律平等对待。

李世民任命拓跋赤辞为都督,并赐皇姓李。都督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但对于少数民族,这个都督有一些限制,就是只能管理本民族本部落,管不了汉人。

拓跋赤辞歃血为盟,发誓效忠大唐,这也决定了党项人此后数百年的命运。

公元663年,吐蕃灭亡了曾经强大的吐谷浑,剑锋直指党项人,党项人再次面临先辈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臣服于吐蕃还是再次迁徙?

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党项人只能求助于大唐,大唐给了党项人一个新的家园,黄土高原上的庆州(现今甘肃庆阳)。

庆州土地肥沃,宜耕宜牧,党项人在这里既可以他们世代的游牧生活,也可以学习中原的农耕生活。在随后两百年中,党项人在这里安居乐业,也不断向汉人学习,进而逐渐壮大。

公元881年,黄巢起义攻陷长安,对于党项人来说,长安不仅仅是大唐的首都,更是党项人心中的圣地。

当时党项人的首领叫拓跋思恭,他带领党项人直奔长安,在渭水河边,包括拓跋思恭的弟弟拓跋思忠在内的上千党项人战死,党项人用生命报答大唐曾经的恩惠。

作为回报,唐僖宗再次赐拓跋家族皇姓李,从此拓跋家族改姓李,并任命拓跋思恭为节度使,统辖大唐北疆夏州、银州、宥州、绥州四州。

这样一来,拓跋思恭就从原来只统辖自己本民族的首领,变成了统辖四个州的,手握重兵的实权派。这对于拓跋思恭,甚至是整个党项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拓跋思恭当上大唐的节度使二十年后,大唐就灭亡了,经过近五十年的割据纷争,又一个大帝国走上了历史舞台。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

对于党项人,大宋政权采取了和大唐截然不同的政策。大宋要把党项人统辖的地方,收归中央控制。

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光义任命当时党项人首领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并下令党项贵族整体搬迁到首都开封居住,北疆四州更换为大宋军队驻防。

就在大部分党项贵族往开封迁徙的时候,有一个20岁的年轻人,带领自己的亲信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

他叫李继迁,李继捧的族弟,作为党项贵族,本来他也在迁徙开封的名单上,但他认为,开封虽然是最繁华的城市,但对于党项人来说,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河流,牛羊失去了草原。他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于是他逃了,逃到了离夏州300里远的,和夏州隔着毛乌素沙漠的地斤泽绿洲。

地斤泽到底在哪里?至今学者们也没有确切说法,咱们也就不纠结这个了。

一年以后宋太宗下令围剿地斤泽,睡梦中的李继迁仓皇逃跑,他的母亲和妻子被宋军俘虏,手下绝大部分将士被歼灭。

宋太宗发布告示,只要李继迁归顺,就放了他的母亲和妻子,李继迁不为所动,从此后,他至死,再也没有见过他的母亲和妻子。

直到宋太宗去世的997年,以宋太宗为代表的大宋和以李继迁为代表的党项人,整整斗争了15年,宋太宗招数用尽,包括军事围剿,毁掉夏州,经济封锁等等手段,公正地说,李继迁赢得的更多。

当时大宋最主要的敌人是辽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当时地图,辽国领土远大于宋的领土,两倍都不止。在大宋和辽国纷争不断的背景下,李继迁在两个大国之间一会归附一会战斗的游刃有余,辽圣宗授李继迁为定难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公元990年,辽国进封李继迁为夏国王。这个至少是得到了宋国的默许。

在军事指挥上,李继迁可以说是游击战的天才,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也为他出色的游击战提供了绝佳的战场。

李继迁还极其有战略眼光,他清楚认识到战胜宋和辽的希望极小,把党项人发展的方向定向了西方的回鹘和吐蕃部落。

公元1004年吐蕃潘罗支诈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李继迁大意了,仅带少数近侍就去了,结果中箭重伤,很快去世。

临死前他交代自己儿子李德明,一定要与大宋交好,一次不行就两次,一百次不行就一百零一次。

李德明遵从父命,不仅一直与宋交好,也和辽国处得很好,他最大特色就是"依辽和宋"与韬光养晦。宋辽的威胁解除了,李德明不断西攻吐蕃和回鹘,夺取西凉府(现今甘肃武威)、甘州(现今甘肃张掖)、瓜州(现今甘肃安西)、沙州(现今甘肃敦煌)等地。其势力范围扩展至玉门关及整个河西走廊。

公元1032年,李德明去世,他的长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创立西夏人自己的文字,不穿汉服,穿皮毛,剃发等等,就连姓名都改了,原来姓李,是大唐赐姓,大宋也曾赐姓“赵”,统统不要了,改姓名为嵬名曩霄。总之三个字,去汉化。

去汉化是去汉化,汉人中的人才他还是要的,在宋朝,要当官,首先要通过科举考试,大多数人一辈子也考不上,这些人中不乏有识之士,李元昊就要这样的人,其中就以张元为代表,关于张元,我在专门介绍张元的另一篇文章《“大汉奸”张元,毛泽东引用他的诗,北宋因为他更改科举制度》中有表述,这里不再多说

公元1038年,统一了西北河套地区的李元昊登基称帝,国号“大白高国”。他不再是夏王,而是夏国王,也就是说,原来是宋辽的小弟,现在平起平坐了。

宋辽肯定不答应,那就打呗!

对宋,经过“三川之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几万宋军将士血洒西北。

对辽,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在河曲之战中,也被李元昊击败。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李元昊终于奠定了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

公元1048年,李元昊被他的次子宁令哥砍掉了鼻子,失血过多身亡,表面上看,是因为李元昊把他次子宁令哥所喜欢的女人窃为己有,宁令哥气不过而杀他,其实,这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阴谋。宁令哥不过被人当了枪使。(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老尼克,原名杨磊,现年51岁,初中毕业,居住古都洛阳,原洛阳轴承厂工人,好看历史闲书,兴趣所致,便闲侃历史,写些杂文,聊以自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