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座活着的古城,云南建水
2021-09-23 | 阅:  转:  |  分享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一座活着的古城,云南建水建水,古称步头,也叫巴甸,最早的居民是彝族、哈尼族和傣
族。汉代属益州,唐代时地方政权南诏国在此筑“惠历”城,彝族古语大海之意,汉语则译为“建水”,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建水
文庙,全国面积第二大文庙)汉唐时期建水成为由滇池地区通往外部的关隘。自此,历朝历代都将建水作为军事重镇,加以大力发展。?元时设建水
州,属临安路(治所通海),路是一个行政机构。临安本是南宋都城,今杭州。据说元灭南宋之后,当权者将南宋国都的名称从当时繁华富丽的杭州
,移到了云南蛮荒之地建水,同时也将南宋大批的遗臣一起流放到此“临时偏安”,有羞辱之意。也有说江南移民们怀揣营造天堂的梦想,想要打造
一座属于他们的新的“临安城”。到了明朝,朱皇帝似乎觉得“路”不像一个行政机构名字,1382年便把“临安路”改为“临安府”,并把临安
府设在建水,建水就成了一府之郭。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所以建水又有临安之名。(明临
安府署,重建)(明云南提督学政考棚)元代和明代推行军屯制,“移中土大姓,以实云南”。二三十年间有数十万原汉族移民背井离乡,迁徙云南
,也有回族移民落籍于此。明洪武年间在此设临安卫(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1389年在原来土城基础上扩建成砖城,设四座城门,东
北西城门上各建城楼。(明清临安城城郭)几经战火,三城门已毁,唯东门“迎晖门”完好无损,屹立600年不倒。残留城墙南北长77米,东西
宽26米,城门上建城楼“朝阳楼”,三层,五开间,三进深。整座城门城楼建筑的形制很像北京天安门,故有“小天安门”之称,但比天安门早建
成28年。朝阳楼挂“雄镇东南”巨匾,背面为仿草圣张旭狂草笔法“飞霞流云”。穿过朝阳楼就进入了临安古城。说她是活着的古城,是因为这里
古桥、古塔、古井、古街星罗棋布,传统民居、古街古巷更是遍布全城,俗称“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建水
人依旧在古时临安过着自己的日子。儿时的绞绞糖寺院临安古城的毎个街口都有一座雕樑画栋的古牌坊,古城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吃在云南,一碗
草芽过桥米线就是他们的日常。围着烤架,蘸着蘸料吃建水烤豆腐,沿街随处可见。这种生猛串串,就看你敢不敢享用了。经常看到的建水名片是十
七孔桥,又名双龙桥,她不在城内,在城西5里处。我们以后再介绍。
献花(0)
+1
(本文系一个虫虫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