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酸、口甜、口苦、口辣、口咸、口淡、口涩、口香,可能得了病?

 茂林之家 2021-09-23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人的舌面上密布味蕾,酸、甜、苦、辣、咸等多种味道的信息通过味蕾上的味觉细胞传递,再经大脑皮质味觉中枢产生兴奋,由反馈环路神经体液系统完成整个味觉的分析活动。但是有的人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吃东西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这常常提示机体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通过研究口腔味道变化,将有助于对糖尿病、胆道疾病、肾病、肝病、循环系统疾病和其他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口酸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胃肠道疾病: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导致胃动力差,胃酸反流到食管、口腔,从而引起口酸。
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黄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口甜
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会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觉口甜,此时即使饮白开水亦觉甜,或甜而带酸。
2.糖尿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因此觉得口中发甜。
方药选用泻黄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黄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后者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口苦
口苦: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1. 胆囊炎、胆石症: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由于胆囊功能差,胆汁的疏泄不正常,从而产生口苦感。
2. 胃食管反流病:胃动力差,胆汁反流到胃、食管、口腔,从而引起口苦。
3. 口腔疾病:口腔发炎如牙酿炎等口腔内疾病直接造成口苦。
4. 癌症:如果经常有口苦感觉,应提高警惕。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物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因此最好排除肝胆肿瘤等疾病。
5. 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有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或经常熬夜,在长期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等情况下,会出现口苦,为精神性口苦现象。
6. 缺乏运动:饮食不节或饱食后缺乏必要的运动,也可引起口苦。这是由于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 容易产生湿热, 以致口中发苦 、吐苦水, 并常伴有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小便色黄等表现。
7. 其他情况:打呼噜特别严重、张口睡觉容易引起口苦;生活习惯不规律、睡眠不足的人,晨起时也常有口苦感觉;吸烟、酗酒等同样会引起口苦 。
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黄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口辣
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因为辣味是咸味、热觉及痛觉的综合感觉,所以自觉口辣的病人舌温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对对咸味和痛觉都比较敏感。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口咸
口咸,指不吃咸味食物,自觉口中有咸味,或时有咸味痰排出,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现代医学认为口咸由于唾液中钠、钾、钙、镁等含量增多导致,多见于慢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方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自觉口内发淡而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大手术后的恢复阶段;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维生素(尤其B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营养不良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为这类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无味。
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发生原因不明的味觉突然减弱或消失时,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当然,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齿残缺不全(即使装了假牙,也因颌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囵吞咽,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触导致食不知昧的情况区别开来。
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口涩
口涩,指口中自觉有一股涩味,常见于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心身科就诊服用药物即可消除口涩。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口香
口香,指口中自觉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旁人有时也可以闻到一种类似“烂苹果味”,多见于糖尿病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
口臭
是指从口腔或其他充满空气的空腔中如鼻、鼻窦、咽,所散发出的臭气,它严重影响人们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WHO已将口臭作为一种疾病来进行报道。调查显示,中国口臭患病率为27.5%。而在西方国家,则为50%。全球约有10%~65%的人曾患有口臭。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
1、胃火上蒸: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苔黄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
方药选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芩各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胃肠食积: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
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3、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
可用黄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图片

味可辩疾
1. 味觉异常除了病理因素,尚与年龄、性别、情绪、温度等生理因素有关,只有排除这些因素后,才能将它与疾病联系起来。例如,味觉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一般儿童比成人敏感,青年比老年敏感,女性比男性敏感;同一个人,晚上比早晨敏感。而且,情绪与味觉亦有关系,在愤怒、恐惧、焦虑、悲伤,或疲劳时,味觉敏感度会降低;较长时间的饥饿会使味觉暂时失灵,对食物的味感差;温度对味觉也有影响,在20-30℃之间人们的味觉灵敏度最高。此外,吸烟或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味觉异常。
2. 味觉异常有时与口腔不卫生或味蕾受外界物质的暂时作用而发生的味觉变异有关。如有些牙膏中含有硫酸十二酯钠可使桔汁中的酸味尝起来是甜味;四环素药片在嚼碎后再吞服,舌面的苦味可变为金属味并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这种金属味即使用口香糖、或用水漱口及刮舌苔等方法也不能去除。
3. 在分析味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时,不能武断,还必须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如检查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做个肝、胆、脾、胰、双肾的B超,或者胃肠镜检查等。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
内容来源 | 连锁药店综合整理自吴萍营养工作室、互联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