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园式乡村教育的发展

 袁占舵 2021-09-24

田园式乡村教育的发展

注:李素怀老师对田园式乡村教育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下文章中的“李老师”和“我”都提的是李素怀老师。

“李老师, 很多报道描绘乡村教师的艰苦和奉献,这是乡村教师的形象吗?”

媒体报道里描述的乡村教师的形象,他们都生活在极度艰苦的地方,为了那里的孩子他们牺牲了全部,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对于全国将近300万的乡村老师来说,大多数都是平凡和普通的,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有着自己特有的存在方式,我觉得乡村教师应该被重新定义和看见。

周五中新社的曹年润记者约我针对乡村教育现状和乡村教师成长的话题聊了一下。也让我对乡村教育的现状有了更多的看见,也对乡村教育未来有了很多畅想。

乡村教育的现状一个是生源的缩减,二是教师结构的不均衡。

当地很多学校大多数也就是一百多人,造成生源缩减原因一是人口总体减少,有一部分人在外地打工,孩子也跟随大人就近上学,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转到城市学校念书,对于这些“小”学校来说,由于生源质量薄弱,管理也带来很多挑战,曹记者问我:“那是不是学校会慢慢撤点并校?”

的确会有这样的可能,但是我仍旧希望不要撤点并校,学校的存在不仅仅让孩子们受益,也给村庄带来很多生机,朗朗读书声、放学时雀跃的走在田间路上,成为村庄特有的风景,学校常常因为学生而家访,让家庭有了更多与外人产生联结的机会,交流中也让家庭获得更多信息,比如社会发展,教育理念都会产生间接教育影响。

乡村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一所学校进行传承和发扬,我们现在乡村的孩子与土地的亲切感也减少了很多,乡村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习更多知识,长见识,还有与土地建立天然的情感,对这片土地深情的热爱。

乡村学校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如何发展?

生源缩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可以做小而精,小而美的教育,真正的办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学校,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些城市学校的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做属于乡村的,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学校。我觉得一所乡村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教育孩子,更应该是辐射乡村村民的成长和再教育。一群孩子的成长就可以带动一个村子的发展。这是乡村教育价值和意义。

乡村教育现在遇见了瓶颈,由于乡村结构发生了改变,乡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仅仅是学习问题,还出现了很多行为和习惯,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也给乡村教育带来更多挑战,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我们要重新审视乡村教育还要重新定义乡村孩子。只有看见教育现状,才能有机会破解局限,找到出路。

曹记者问:“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关注乡村教师的哪些方面?

目前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了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这与以往比起来,给教师更多成长机会。曾经在一次论坛中,我说过,乡村教师最重要的是他的生命状态,他的生命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一个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老师,会让孩子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一个萎靡不振,每天抱怨乡村的老师,他只会让孩子们讨厌生活,也讨厌自己。尤其在乡村工作的“老教师”他们都是学校里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了很多教育教学任务,封闭的圈子限制住了那颗成长的心,他们对教育,对自我都局限在几十年前,乡村教师要重新探索生命本质,重新定义自我,看见世界,看见未来。

乡村教师的形象也需要重新被定义,他们对自我有很强的认同感,他们对世界和乡村充满了热情,对未来充满好奇,他们质朴,善良,真实,真诚,坚韧,充满爱,自带光芒……他们不只是奉献,他们更是在创造,创造一个美丽乡村,美好教育的人。

在这次爱心与教育年会中,李镇西老师多次强调,我们要让教育回到常识,回到本质,那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我们也要回到现实中,去探寻乡村教育发展之路在哪里?乡村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成长?

我希望乡村教育拥有田园式的诗意和美好,乡村教师能够享受教育美好的同时能够创造更多的美好。和孩子们一起幸福成长。

当然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一直相信乡村教育会越来越好,就是因为当下到了瓶颈期,才需要更多人齐力为乡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看见乡村教育的未来,也看到乡村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