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博弈经济学原理》贸易合作
2021-09-24 | 阅:  转:  |  分享 
  
《博弈经济学原理》贸易合作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在中国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西汉时期,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
辟了以长安为起点的贸易通道,该贸易通道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形成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这条
商业贸易路线,在1877年,被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并沿用至今,他在著作《中国》一书中指出在公元前114年至公元
前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以丝绸为媒介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这也是他将这条贸易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原因。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为
什么派张骞迢迢万里去进行贸易?贸易所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当时,中国是丝绸大国,丝绸的制造远远超出了自给自足,商品产生了大量剩余,在
这种情形下,用丝绸作为媒介进行贸易是历史的一种必然,用丝绸换取別国的商品进入本土,达到互通有无的目的,这种行为不仅对他国有利,也对
自己有利。下面通过博弈的角度看待这一事实,并证实贸易合作可以改变参与者的境况,使其变得更好。为了模拟贸易,需要做一些实质性的假设,
假设贸易的双方是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对像是纺织品(布料)和大豆,博弈的双方都具备基本的劳动资源,这种劳动资源用小时去衡量,假定中
国每个月具有40000小时劳动能用在生产上,而美国有60000小时劳动能用在生产上。根据实际情况,在中国,生产1匹布需要耗时10个
小时,生产1吨大豆则需要耗时8个小时;在美国,生产1匹布需要耗时16个小时,生产1吨大豆则需要耗时5个小时。如果博弈的双方都不进行
贸易的话,两个国家都采用把劳动时分半用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用来满足人们的消费,我们会得到什么?在中国,花20000小时用在生产布料
上,可以生产2000匹布,花另外20000小时用在生产大豆上,可以生产2500吨大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这一情況,画出大豆与布料的
劳动资源配置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把所有劳动时都投入到布料的生产上,可以产出4000匹布料,而把所有劳动时都投入
到大豆生产上,可以产出5000吨大豆,两种商品各用一半劳动时,则可以产出2000匹布料和2500吨大豆,对应图示中的M点。再来看看
美国的情况,各花一半劳动时用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情况,如果美国花30000小时用在生产布料上,可以生产1875匹布,再把另外3000
0小时用在生产大豆上,可以生产6000吨大豆,根据美国的这一情况,大豆与布料的劳动资源配置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把
所有劳动时都投入到布料的生产上,可以产出3750匹布料,而把所有劳动时都投入到大豆的生产上,可以产出12000吨大豆,两种商品各用
一半劳动时,则可以产出1875匹布料和6000吨大豆,对应图示中的N点。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中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
绝对优势,生产一匹布所需要的劳动时少于美国,而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一吨大豆所需要的劳动时少于中国。从两国的国情看,中
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把大部分劳动时用在生产布料上,而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绝对优势,应该把大部分劳动时放在大豆上,这种认
识是对的吗?在经济学中,进行贸易的两国,制定生产策略的依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因为贸易的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什么是比较优势
呢?比较优势是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先看中国和美国在布匹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比较,在中国,生产一匹布
需要消耗10个小时,而10个小时在中国可以生产1.25吨大豆,因此,生产一批布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生产1.25吨大豆;而在美国,生产
一匹布需要消耗16个小时,而16个小时在美国可以生产3.2吨大豆,因此,生产一匹布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生产3.2吨大豆。通过数据我们
得出,中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匹布的机会成本要比美国生产1匹布的机会成本低。再看中国和美国在大豆生产上的机会成
本比较,在中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是0.8匹布,而在美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约是0.31匹布,很显然,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比
较优势,因为美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要比中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低。中国在布料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会把大多数劳动时
用在生产布料上,美国在大豆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会把大多数劳动时用在生产大豆上。假设中国用4800小时用在生产大豆上,则
可以生产600吨大豆,其余时间35200小时用在生产布料上,那么可以产出3520匹布。再假设美国把42000小时用在生产大豆上,则
可以生产8400吨大豆,其余时间18000小时用在生产布料上,那么可以产出1125匹布。中国和美国这样做,造成了中国在布匹上生产过
多,美国在大豆上生产过多的现象,于是两国协商进行贸易,贸易的结果对两国有什么影响呢?假设中国决定出口1200匹布,进口2000吨大
豆,美国出口2000吨大豆,进口1500匹布,两国贸易后产生了一组新的数据,先看中国的数据变化,如下:中国不进行贸易进行贸易大豆2
5002600布料20002320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生产绝对优势的产品布料上,并进行贸易,在劳动
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两种商品数量相比不进行贸易时都有所提升,这说明了市场上两种商品的消费总量提升了。再来看看美国发生贸易后
的情况,如下:美国不进行贸易进行贸易大豆60006400布料18752625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看到美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生产绝对
优势的产品大豆上,并进行贸易,在劳动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的两种商品数量相比不进行贸易时都有所提升,这说明了市场上两种商品的消费总
量提升了。通过表格反映出的数据,我们发现两国进行贸易合作后,市场上两种商品的消费总量提升了,这意味着两国通过贸易创造了利益增
长,两国的收益有所改观。我们最后在中国和美国的关于大豆与布料的劳动资源配置图上,标出贸易后两国的大豆与布料对应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我们看到,Q点和S点均落在了直线外,这说明两国原本无法在劳动时内完成的产量,通过贸易合作的方式达到了,以此可见,贸易合作可
以优化资源配置,并使两国的经济收益有所提升。假设美国在布料生产上,提升技术,使生产一匹布所需的劳动时减少,提升后,美国生产1匹布料
只需要8个小时,我们来看一下新的条件:在中国,生产1匹布需要耗时10个小时,生产1吨大豆则需要耗时8个小时;在美国,生产1匹布需
要耗时8个小时,生产1吨大豆则需要耗时5个小时。美国条件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大豆与布料的劳动资源配置图上的曲线发生变化,美国把所有劳动
时60000个小时全部用在生产布料上,可以生产7500匹布料,是原来的产量的2倍。此时,美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
下,该如何制定生产策略,并通过贸易合作获取更多的收益。贸易合作的利益来源于比较优势,我们通过计算他们的机会成本,来分析一下。先看中
国和美国在布匹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比较,在中国,生产一匹布需要消耗10个小时,而10个小时在中国可以生产1.25吨大豆,因此,生产一批
布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生产1.25吨大豆;而在美国,生产一匹布需要消耗8个小时,而8个小时在美国可以生产1.6吨大豆,因此,生产一匹
布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生产1.6吨大豆。通过数据我们得出,中国在生产布料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中国生产1匹布的机会成本要比美国生产1匹
布的机会成本低。再看中国和美国在大豆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比较,在中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是0.8匹布,而在美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
本约是0.63匹布,很显然,美国在生产大豆上具有比较优势,因为美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要比中国生产1吨大豆的机会成本低。中国在布
料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会把大多数劳动时用在生产布料上,美国在大豆的生产上具备比较优势,因此,美国会把大多数劳动时用在生
产大豆上。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具有相对优势,然而生产策略的制定是依据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按照上面的思路制定生产策略,并
进行贸易合作,贸易以后,你会发现两国的利益都有所提升,两国的利益通过商品的消费总量的提升反应了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汉时期,汉武帝
下决心进行贸易合作的原因,一方面促进经济交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政治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历史中,为中国带来的改变是极其深刻的,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无法忘记那一幕历史情景,在万里漫漫的道路上,驼铃悠悠,它们承载的不是货物,而是民族的希望和寄托。21世纪初期,中国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制定了“一带一路”的政策,旨在通过贸易的方式,使经济充满活力,拉动各国经济增长,同时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政治文化交流。2017年5月,随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的顺利召开,也印证了中国这项政策改革实施的决心,这次改革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不仅是一项机遇,也是一项挑战。
献花(0)
+1
(本文系海鸥20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