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10点,到4月8日0点。 76天,1814个小时。 从武汉关闭通道,到正式解封,这76天里,你是如何度过的? 你可能在家看新闻刷抖音, 也可能在家做凉皮,蒸蛋糕, 可能远程办公,或者上网课, 戴着口罩,无聊又平淡的度过了这76天。 但是,对于护士, 他们的这76天是如何度过的?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护士,那么你一定会看到,早在1月23日之前,他们就开始一遍遍的提醒: “戴口罩,多洗手,不要出门”。 不管是认识的亲戚朋友,还是只有点赞之交的微信好友,他们都在尽可能地说服周围的所有人,戴上口罩。 不听,继续说。 每天在微信家人群里发布确诊人数数据,科普如何正确的戴口罩,正确洗手,正确消毒。努力让身边的人都明白疫情的严重性。 直到让大家都戴上口罩。 他们一直在呼喊,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每一位普通的护士, 都在拼尽全力保护身边每一个人的健康, 哪怕素未谋面。 1月23日10点,武汉封城。 所有的人,回了家。 他们却出发了。 简短有力的请战书,和一笔一划的签名,可能是一位普通护士,职业生涯里做过最庄严的事。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可是, 谁,可以无论生死。 340多支医疗队,4.2万医护人员。这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要和新冠疫情拼了命的鲜活生命。 “要不要告诉家里人” “如果我被感染了怎么办” “如果我回不来了,会怎样” 每一位援鄂的普通护士,脑海中都会闪过这些问题。 然而,连内心纠结都来不及, “现在,就出发”。 10天时间,3.39万平方米,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被奇迹般的建起。 还有7.99万平方,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投入使用。 大家感叹医院搭建的中国速度, 却未曾想过,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每一张床位的旁边,都有护士在坚守。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改造和新建86家定点医院,16家方舱医院,提供60000余张床位。 为了节省防护服,不少护士在自己的班次里不吃不喝。 从早上8点上班,到下午六点下班。中间不吃东西,不喝水,饿一天。回了酒店再吃。 “累了吧,换我来。” “没事,我再坚持坚持。” 如果,你经过亲人离世的痛苦, 那么你应该可以想像,一次又一次,面对相似的场景,医护人员要承受多大的悲伤。 虽然身穿护士服, 而他们, 也只是普通人而已。 在武汉,被统计到的数字中,2571人因为新冠肺炎离世。在最难的时刻,武汉急救中心一天能接到1.5万个求救电话。 那么多人等着救命,那么多人没了生命。 所有的医护人员全负荷的工作,也没能从死神手上拉回所有人的生命。 让人伤心的不止于此。 “我的同事倒下了”。 他们暴露在前线,自己却被新冠肺炎感染。当照顾的病人变成熟悉的面孔,给他们插上呼吸机,上ECMO,对于每一位医护同行都是艰难的。 还有他们,因为劳累过度,心脏骤停而突然离去,没有什么比经历这些更为残酷。 2020,这个充满坏消息的春天,终会过去。 但是,请记得, 有人为你拼过命。 “终于可以自我隔离了。” 大家最不想做的事情,却是护士最期待的事。 自我隔离,意味着病人都出院,而自己也终于可以回家了。 没有什么离开和告别,比这次更开心。 开心的隔离,开心的等待武汉零点开放高速公路口的直播,开心的发朋友圈,告诉所有人这个久违的好消息。 亲自下厨为爱人做一顿饭,坐在床边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陪爸妈聊一聊家长里短,擦一擦房间里落了灰的桌子。 看似再平凡不过的一天,对于护士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幸福。 护士,总是在护所有人周全, 却忘了自己也有家。 随着4月8日,武汉江汉关大楼零点钟声的敲响,一切渐渐回归平常。 援鄂回归的护士们又恢复了忙碌的身影,这次的战场,不再是疫情的“风暴中心”,而是往日熟悉的医院和科室。 除此以外,还有那些湖北的护士,他们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从未离开。 悲伤,喜悦,坚持,辗转, 义无反顾,不惧生死。 这是普通护士,经历的76天。 他们不需要英雄的称号 但请记得,他们的名字是 护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