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我们把泡泡玛特的逻辑用在护士培训中,是不是会更好玩

 护理的原力世界 2021-09-24

之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如果护士的工作就像拆盲盒…你想拆到隐藏款吗?》,里面就提到了泡泡玛特这家神奇的公司。

这家卖盲盒的公司,在2020年12月11日,在港交所上市了。

泡泡玛特上市首日高开100%,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

这家公司单靠卖潮流玩具,为什么能卖到1000亿港元?这些盲盒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吸引着现在的年轻人为它们一次次花钱?

这些让人“上瘾”的背后逻辑,我们是否能应用在护理在职培训?

1

首先,我们来说说看,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买盲盒。

泡泡玛特的盲盒单价并不高,六十多块钱甚至不到,就能买到一个。一个系列一般包含12款,其中包含一个概率很低的隐藏款。

盲盒,之所以“盲”,是因为在你付款打开它之前,并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所以如果你想要集齐一个系列的12款,注定要频繁为盲盒买单。且据说开到隐藏款的概率是1/144。也是就是,平均来说,你得买144次,才能开到隐藏款。

有数据显示,有将近20万的消费者每年平均花费2万元在盲盒上,而泡泡玛特的用户复购率也高达58%。

独特个性的设计、未知的惊喜、收集盲盒的乐趣和满足,这种“赌博”似的背后逻辑,让无数年轻人为之着迷,也迅速成就了泡泡玛特公司1000亿港币的市值。

这种“上瘾逻辑”,其实本质上,就是游戏化思维

我们在玩游戏时,上瘾的秘密就在于,当我们成功完成游戏任务后,可以得到奖励,并且这个奖励是未知的。但这种未知的奖励背后,又有确定性的结果,也就是你要凑齐这些奖励去完成终极的闯关任务。

泡泡玛特,把这种虚拟游戏中常用到的背后逻辑,应用到了潮流玩具的实体行销策略中,一战成名。

2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解答第二个问题,这样让人“上瘾”的背后逻辑,是否能够应用在护士的在职培训中?

学习和培训,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尤其对临床护士,每周科室小培训,每月医院大培训,培训完紧接着就是凑学分、考核测评。

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要完成这些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于还在轮转和规培的新护士,更是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如果我们能在形式上,尝试做一些改变,多一些乐趣,会不会达到一样的效果呢?

我们可以非常简单的,把游戏化思维套用到培训中来。

我们可以为护士的整个培训体系,设计一种奖励机制。每完成一项学习和考核,我们就对应的给一些“不确定的激励”,比如一些虚拟徽章,或者一套有关医院历史介绍的系列虚拟卡片中的一张。

当凑齐整套虚拟徽章或卡片后,才可以有资格参加终极测评考试,通过后可以换取结业证书或者更大的奖励。

这种游戏化的套用,虽然培训本质是不变的,但是形式上有趣了很多,也会让护士觉得好玩有趣。

3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有一些高阶的玩法。

我们以轮转护士为例。

我们可以把每个科室所要求轮转护士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打包视为一个整体,对应“盲盒”中的一个系列。

比如,“ICU系列”中就包含了理论考核、吸痰操作、鼻饲、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其它就不列举了)5款内容。

带教老师,可以把最难的项目,或者是某个学生总是出错的项目,设置为“隐藏款”。每个学生的“隐藏款”可以不同,并且学生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隐藏款”是哪一项。

那么在出科考试时,我们就可以去考每个学生的“隐藏款”。

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查漏补缺。开始回忆自己在这个科室中,哪些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出现了哪些问题,而这都有可能会成为最终的“隐藏款”。这样的方式可以还极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自检的能力。

同样的内容,当我们给它套上一个有趣可爱的外壳,也许就会带来很多积极有趣的改变。

以上想法都只是个人畅想,如果有老师想借鉴还请多循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