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俗“戴柳”

 三自之我 2021-09-24

旧俗“戴柳”

李子健

  天津是座移民城市,自明永乐二年设卫筑城后,随着人口的不断流入,外埠的一些习俗也随之而来。因时因地,一些习俗得以延续保留,但一些“小众习俗”随着时代变迁,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时在清初,天津士族阶层的女眷,曾经流行过“云鬓插柳”。所谓“插柳”即在踏青时节,折嫩柳戴于发,以之趋吉避害,祈望永葆年轻。此俗之形成,皆因古语“戴上柳枝环,虿毒不近前”与“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恰逢满族人有“尚柳”之俗,所以民风相融,使之女眷云鬓插柳悄然兴起。据史传,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伐辽时,率众所祭的即是大柳树。时人认为柳树于百树之中生命力最为顽强——有植树常识为证:将青柳棍子无论长短、不分倒正,只要插入土中即会生根发芽。故此,女真时代崇拜柳树,敬仰柳树,并将柳树尊崇为生命永续的图腾。

  而在汉文化中,视柳为情谊之物,故有“折柳赠别”。另有观音菩萨赍持净瓶,挥柳散洒甘露,无不为柳枝柳梢增添了几分佛法的庄严与神秘。

  柳木、柳条不仅可做百物,柳叶还可食用。其制作方法是将柳叶煮熟,浸水三日,称为“糟柳”,然后挤出水分,加入食盐和蒜泥即可食用,民间认为食糟柳不仅佐餐,还能明目、解毒、清热、平肝。故此,柳树于人可谓百利而无一害。被插于发、戴于首,视为讨吉圣物,实不为过。

  在旧时,由于深闺女子无处折柳,应节愿望无法实现,市井间便催生了一种走街串巷的叫卖生意,即卖柳条。小贩将折下的嫩柳清洗后放在提盒中,盖上湿布保鲜,专在高台阶、朱门前驻足叫卖:“卖柳!卖柳!观音挥柳众生求,美人儿戴柳不长白头。”不多时,必会引出千金小姐、佣仆老妪前来购买。在彼时的季节,草木枯槁,一片荒凉,人们乍见绿柳嫩叶甚为讨喜,纷纷解囊。

  岁月迁更,百年匆逝。曾经的民俗民风,多被“新风尚”所稀释或取代,“云鬓插柳”的习俗亦在历史的长河中隐去了她那婷婷婀娜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