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场热血江湖的聚会,一个我喜欢,另一个.......

 工大洪哥 2021-09-24


上个周末,连续参加了两场无偿献血的会议,也是献血者及工作人员的热血江湖的聚会,中间穿插着年度的第一次捐献血小板,很圆满。 


一次体验不太好的电视电话会

先是全国的无偿献血总结表彰大会。不同于往年6月份才发奖,今年大家已经习惯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就赶在春节前召开了。主会场在北京,武汉也是重要的会场,其他各个省市都有分会场。

山东省这边,省政府办公室等无偿献血联席委员会的几个主要部门参加了,省血液中心的主要的科室,加上一些先进单位和献血者的代表参加,人不多。我因为获得了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代表齐鲁工大来参加。

这种电视电话会议程很简单。就在上个周,老婆参加了一场全国五好家庭的颁奖会议,领导讲讲话,北京的现场发发奖,视频会场也没有会标,拍照留念都找不到背景,最后她们照了个合影,回来学校发新闻也有个凭据。我们的会议更平淡,没有颁奖,只有一些发言讲话,开完现场领导也没说两句,就散场了,合影,没有。

会议流程,先是一些先进典型的发言。志愿者,献血者,先进省和部队发言,最后是红十字会领导和国家卫健委领导讲话。

志愿者代表是山西省的沈菊芳,她是山西省女性无偿献血者中年龄最大、献血量最多、志愿服务时间最长的志愿者,累计捐献全血及血小板238次、累计捐献全血量1800毫升、机采血小板458个治疗单位,最让人感动的是是她的志愿服务42000多个小时。这是什么概念呢?按每天8小时每年365天计算,14年!

青岛的老乡李鸿波作为献血者代表作典型发言。除了高的吓人的献血量,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是一名医生,更具有代表性,直接戳穿了那些说医务人员不献血的谎言和流言。

屏幕上还看到了张定宇,他的身份好像是省卫健委副主任了吧!看到他的表情比较凝重,担心他的渐冻症啊!

发言的还有湖北省和浙江省,还有部队的。发言内容印象不深了,都突出了疫情防控下采血难度增加,都是克服重重困难做好保障。浙江突出了献血的大数据的使用,特别是献血数据全国联网应该从他们这里发起的,这里面有马云阿里云的功劳吧!现在很多媒体逮着马云就批,资本逐利是本性,马云固然有马云的问题,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批,全盘否定,就有点不地道啦!

到领导讲话,红十字会的领导讲的印象不深,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讲的数据也没记下来,本以为第二天会看到一些官方发布的信息,遗憾的是,主管部门医政医管局的网站没有,国家卫健委的网站也没有,无偿献血自己人都不待见,还指望别人重视吗?

最深刻的印象是王贺胜讲到了紧平衡这个词,医政医管局的周长强两年前曾经提到过,但官方文件里很少用,在圈内倒是大家常这么说。承认紧平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让大家关注到啊!起码先重视起来吧!一个这么重要的会,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没见到报道,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各个地方采供血系统的表扬式的报道,但是影响力太弱了!

总之,这个会议,加上会后的反馈,体验很一般。 


一次收获满满的交流会

第二天,参加了省血液中心组织的机采血小板座谈会,去年组织过一次,我没能参加,今年是第一参加。

01

献血者出场


我按时到达,来的人不少,很多熟悉的面孔。身边是张立国,王荣波,隔壁是崔建友,史兵夫妇,对面是周鹏翔大哥一家子,还有张承辉,这是认识的。也有很多知其名但没有谋过面的,甚至名字也不熟悉的,总共十几个人。中心这边参加的有李蓬副主任,业务科朱科长,机采科陈元锋,蒋丽玥,还有王学捷老师和小周。

先是小周逐一介绍献血者的情况,给每个人都做了一页PPT,大家都事先准备了内容,2分钟之内,我的有300多字。大多数内容大都以自己献血经历和献血量为主,一群固定献血者坐在这里,这种介绍就鲜有亮点了。这也反映出献血者并不善于宣传自己。我的算是好一些的,除了介绍个人献血情况,还介绍了组织宣传献血的情况,但也不够生动,题目可以再精炼一些。

 

02

情况汇报


接下来是机采科陈科长的工作汇报,介绍了2020年机采血小板的情况。估摸着老陈去年汇报的时候心情很好,2019比2018年去增长了2000多治疗量,今年又增长近2000,全年采集21352个治疗量,增长10.2%。在上半年疫情影响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个成绩,殊为不易。三个机采点的情况有较大变化,大学城受学生上半年学生未返校的影响,全年减少了1100多,下半年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中心机采大厅少了700多,只有高新献血屋逆势上扬,交出了4402个治疗量精彩答卷。2019年10月开业,当年不到3个月采集了400多个治疗量,2020年全年一路飙升,12月暴增到606个治疗量,月月有惊喜。西方不亮东方亮,由此也看出,机采血小板一体两翼的布局,是多么重要啊!

采集量数据背后还有更好的现象,就是献血者人数的增加,双份采集率呈下降趋势,中心虽然采集量少了一些,但人数反而多了,这对于机采血小板是个好现象,说明新加入者在增加,且三个献血点的新板友都在增加,这将为新一年的持续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固定献血者的贡献,还是占了相当的比重。10次以上(不含)有258人,15次以上的有165人,20次以上的有43人。单单这不足500位献血者,贡献率超过1/3。

其他的情况,如献血者服务、积分商城等,也都有改进,每一个点都有一些做法,为板友提供温馨的服务。

接下来。业务科朱海峰科长介绍了志愿服务的情况,2021年,无偿献血的志愿服务将整体加入志愿中国的大旗下,与其他形式的志愿服务打通,这一点,对大学生志愿者很重要,他们在无偿献血领域的志愿服务更容易获得官方的认可。

03

献血者交流

 第三个环节是献血者交流。这个环节不知道去年的情况如何,去年本来也通知我参加的,我以为是中心面向全部献血者选的代表,也做了一些准备,针对的是无偿献血的面上的问题,也写了发言提纲,要不是写这篇文章,竟然忘记了,费了半天劲,终于在电脑上找到了,有些内容今年也提到了,早找出来的话,会省一些功夫,还会多一些建议。

今年接到通知后,开始我按照5分钟发言准备,因为看到参加的人有十几个,每个人都发言的话,1个小时多点,刚好。想了四五个大方面的建议,写好了发给小周和老陈先看看,要求安排在中间部分发言,避免我说了大家没的说,或者别人都说了我没的说。小周说,好多老师不准备发言,那来开座谈会干嘛啊,我建议他找几个人重点讲讲,也让大家充分提提意见和建议。从会议进展情况看,确实这样做了。

既然有人不说,我就可以多说一些,把大家的一些建议加上去,开始1000字出头,后来补充到了3000多字,得12分钟以上了,最终我讲了得15分钟。

大家逐一发言,第一位女士是张红,她谈了献血的体验,特别对血液中心的服务改善赞不绝口,如提供八宝粥加热、午餐等细节,让献血者感到温馨。史兵、白喜军两口子主要介绍了他们献血的经历和感受,也肯定了采血服务工作。宋娟女士是志愿中国山东区的负责人,这次志愿服务的改版就是源自她的帮助,她重点谈了这方面的情况。崔建友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朴素的表达,他特别提到自己将无偿献血当做了一份事业,讲了在高新献血屋的体验,特别介绍了王学捷老师在发展献血者,服务献血者方面的做法,后面好几个人,包括我在内,都讲到了这点,这很重要,高新模式应该被重视,被学习。

以王学捷为为代表的高新采血队,无论老少,都有极大的感召力,给大家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人慕名而来,从市血站、从中心机采大厅转战到这里,为什么?这里有人气,有吸引力,可以说,都是拜老王所赐。老王用各种法子调动献血者的积极性,也出主意,想办法,帮助献血者发动身边的人加入到机采队伍中来。数字最有说服力,省血液中心全年24次献血的有14人,其中高新这边有10人。另有20次以上的14人,15次以上的15人。高频次献血,意味着大家到点就想来,老王也会有意识地引导了一些小团队,几个人组团献血,更有氛围。如崔建友老师的学雷锋5人组,5人组连续5次同时来献板。有时预约的人多,或者有献血者想早献血不影响工作,他们七点半就上班。这里还是献血者交流的圣地,如果我提前预约,老王会约上我相见的人或者想见我的人来一起,或者陪着献板,或者是来做志愿者,陪着聊聊天。献血者们多数也是忙人,他们之间交流的机会也不多,很多伙伴借着来献血的机会,一起谈谈工作,聊聊生活,1个半小时的交流时间,也不容易找啊!

到张立国老师,他给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献血和志愿服务过程中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儿,其中有一件事是一个大学生在抽血化验之后晕倒,然后磕伤头部,他如何联系医院和学校救治的过程,非常的感人。

轮到我,我讲了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关注献血者的健康,二是如何招募和稳定献血者队伍,三是献血宣传工作,四是提升献血信息的网络化水平,五是增加献血者之间的交流。特别对于中心大厅,我的建议是要多发动周边的学生群体参与,这一点上,要向高新学习。

因为准备了稿子,讲的比较顺畅,也没敢多发挥,有的地方还省略处理了,即便如此,还是用了15分钟多。看反应,大家听的比较专注,应该是比较认可我的意见和建议。

到王荣波,他重点讲了在制定服务献血者政策方面,要多动员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如人大政协委员的作用,搞搞提案,他在这方面有一些资源,也有一些经历,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他也对几个献血点进行了点评,提到中心机采大厅要提升服务水平,不能太过于生硬。

张承辉老师也着重谈了高新献血屋的体验,特别讲了他把爱人拉进献血队伍的故事。最初他爱人反对他献血,后来态度改为不支持,他总觉得别扭,千方百计地做工作,先是把姐姐拉进了机采队伍,大姑姐也加入了,老婆的态度渐渐转变,又找准时机,带着爱人来高新献血屋,让老王好好给讲了一通,不需要劝献血,张老师的爱人就决定加入了,这解决了他困扰已久的大问题。这也更加验证了老王的魅力。

中间还有两个献血者发言,内容比较简短,印象不深刻。到了周子君,她代表这获得11个国家奖的光荣一家人发言。在座的里面,她应该算是晚辈。但28岁的年龄已经有10年的献血经历,147个治疗量,三次全国金奖,同龄人恐怕也没有比得上她的。她的第1次献血是在18周岁,直接从血小板高起点起步。不用说,肯定是受父亲周鹏翔母亲史存荣的影响,后来读大学期间也没有间断,但在吉林市献板并不像在济南市方便,要依需求而献。接到血站电话,如果学业上脱得开身,她就来捐献血液,有时也身不由己。毕业回到济南工作,又进入了高频次的捐献。

她特别讲到,自己的献板体验并不好,一是对扎针一直有恐惧心理,二是血管细,时间长,每次献板都要90分钟,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加上对抗凝剂敏感,每次完成后身体都是僵的。当然,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健康。

我想,如果献血的人数足够多,子君也不必如此坚持,她就减少捐献次数,少受一次罪。但她知道,血小板随时缺,自己多奉献一次,就能多帮助一个人。这就像打仗,敌人出现在面前,就得有人去拼刺刀,众人不上,老献血者就像队伍里的党员,就得主动冲上去,不会牺牲生命,但一番冲杀也耗体力耗精力,但总可以一对一消灭一两个敌人(用血的需求),恢复几天,也就满血复活了。如果大部队都能冲上去,我们的子君就只需跟在队伍的后面,偶尔轻松地开上一枪就行。真的,绝大多数献血者不是为了追求献血次数而去献血,而仅仅是为了多救一个人。

04

颁奖、总结与展望


接下来还有个颁奖环节,给每个人发了一个感谢证书,这个证书纯粹表感激,盖的是省献血办公室的章,比之大家都拿到的全国奖的证书,成色上要差很多。但在这个场合颁发,大家一起合影,很温馨,是一份鼓励,也是一份关心。

最后李蓬副主任做了一个总结讲话。讲话前,她给我们放了一个短片,是从北京那边费了半天劲搞到的,画面也很简单,就是一些病人说对献血者感谢的话。因为听到的机会少,竟然特别受感动。李蓬说,省血液中心也想搞一个类似的片子,但在用血者中征集拍摄的志愿者,不容易找到,也就作罢了。这反映出用血者的感恩意识与献血者的奉献意识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错位,而这种错位也是造成无偿献血窘境的重要原因。

李蓬在讲话里向献血者表示了感谢,也给大家分享了这一年来省血液中心取得的一些成就:中心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省抗疫先进集体。大学城献血屋评为最美最智献血屋。更让人感动的是,在疫情之下,采血量竟然大幅度提升,全血也提升了7%,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我们作为献血者,内心很清楚,这里面有我们的奉献,也有工作人员的贡献。这一年来,我亲眼见了很多感动人心的时刻,高新那边老王不用说了,小毛护士亲自献血,小徐带着家人献血,大刘亲自上。小周转到中心后,把高新的文化带到了机采大厅,氛围改进不少,这里老陈年度献板10次,拿到了金奖,小周19次,预定了下一个金奖,年近60的老梁,也有5次。大学城那边,樊冰她们每天单程公交要一个多小时,几个瘦瘦小小的护士,也会偶尔献板,工作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为了讨好学生,想尽了各种法子。李蓬本人也拿了银奖。回想11月份工大献血的场景,为了不让在冷冷的寒风等待的学生失望而归,那些工作人员加班到晚上8点多,不吃饭,少喝水,这都是血站人实实在在的付出啊!

展望2021年的情况,李蓬介绍说,几家医院又扩充了2000多张床位。全年预测血小板的用量是2.5万个治疗量,又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我算了一下,如果按今年的增长势头,仍旧维持10%增量,能采集2.3万以上,缺口不大,如果按照下半年的势头,努把力,全部满足也不是没可能,虽然季节性缺血也还会出现,但2021年总该会从容一些吧!

当然,疫情仍是不确定的因素,现在的局面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河北那边,已经开始向周边省市发出用血求助了,山东已经开启“山河无恙,鲁冀情深”献血援助活动。另外,全民免费注射疫苗,也会有一些影响,特别是机采血小板,注射疫苗后28天内不能献血,加上两针疫苗之间的间隔期,得一个多月不能献血,会影响到一批固定献血者。但如果大家合理调整时间,影响可以降到最低,毕竟20次以上捐献者也只是少数。

最后,进入表演时刻,小周抛砖引玉,几个人都唱了一首歌,老周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大家的歌喉说不上美丽,但感情是真挚的,几首歌,《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都是有心的祝福。

05

一些额外的思考


这次座谈会开了接近3个小时,比预定的时间超出了一个多小时,但大家都觉得收获满满,比那个1小时的会议舒服多了。其实大家都也是很忙的,张承辉,会议开了一半才过来,前面有事,周鹏翔大哥也是。后来,看到宋娟老师14岁儿子的朋友圈,讲到他的妈妈如何重视这个会议,匆忙给他们准备午饭,来不及回家准备晚饭,他中间给妈妈打了六七个电话,最后这个中学生也表达了对满18周岁献血的期盼。

“老妈说这是她参加的最有意义的一次会议,.....我妈妈坚持无偿献血还拉上了爸爸和大娘还有她身边的人一起献血........我好期待自己可以去献血啊!”

老婆也给我打电话问啥时候结束。我们开的热火朝天,家里都还有一堆事儿等着处理呢!

最后大家都满意而归,有空的去吃了个工作餐,象我这样没空的,抱了一头毛绒牛的纪念品回去了,牛气冲天,寓意不错。

交流会已经结束了。那关于无偿献血的讨论还远远没有结束。借着会上讲的“把爱传出去”那个话题,我对“把爱传出去”的路径进行了思考,写了一个新的建议,放到前一篇文章里,但似乎还不够完整,今天再补充一点,凑一个完整版:

首先,献血者献血时,将自己奉献的这一份爱心,进行感情的包装。配上两句话,一句是对用血者祝福的话,一句是期待爱传下去的话,类似“When someone does you a big favor, don't pay it back,pay It Forward”这种意思。这些话以匿名献血者的语境表达,展示在血袋上,或其他地方,让用血者及其亲属能够看得到,也是明确告知他们,是有陌生人帮助了他们,并希望通过他们将爱传下去。

在这里,告知是强制的,爱的传递不可以强制型的,只能是引导性的。不可以以制度形式绑架用血者做任何事情,但可以在道德范畴内鼓励他去做。

这份爱的传递,内容和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是用血者亲友的即可献血,也可以是解加言式的康复后献血。也不要限于献血本身,如赵老师一般对学生的多一分用心,多一分关爱,关心一下自己的病友,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只要是爱的传递,都可以。

其次,除了献血者对用血者的祝福,用血者也该有一些感恩的表达和将爱传下去的承诺,以一定的形式反馈给献血者,让献血者更受到鼓舞。血站可以这样做,告知献血者血液的去向,比如去了齐鲁医院救治了患者。同时送上某患者的感恩的话,可以是文字,语音,甚至是视频,让献血者知道自己的一份爱有了承接。给他再次奉献的力量。


附:两年座谈会上提的建议

2020年1月座谈会建议

(未到场,书面)

(现在看,很多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有些在改进中。

1.献血与跑步。

献血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与跑步是完美的结合。让献血者跑起来,跑出健康的身体,让跑者来献血,献出无私的爱心。重新把“齐鲁热血跑团”再组织起来。面向济南市或山东省招募队员,注册制,提供免费的队服,在马拉松赛事中开展献血宣传活动,酌情提供报名费。举办一场“热血马拉松”(614前后),邀请有献血经历的跑者参加活动(免费),赛事组织方有现成的,需要拉赞助。

进度:又招募了一批齐鲁热血跑团成员,疫情影响,活动拟于2021年办。

2.献血与文化。

(1)一场征文活动,与媒体合作,面向献血者、志愿者、采血工作人员、用血者开展,讲好献血故事,用榜样的力量带动人,用身边的典型感染人。文章汇编成文集《热血齐鲁,公益山东》(随便说的),这些文章也可以在公众号推送。

进度:编印了一本文集,征文数量不多,血液中心提供了奖励保障,后续一些媒体组织了征文活动。

(2)经验交流分享。面向献血组织单位,征集经验做法,汇编成文集。

(3)山东献血公众号。做有温度的公众号。(进度:有改善,阅读量增加)

3.献血管理方面

(1)落实多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需要采供血部门主动去对接,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找到结合点,主动与对方协调,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用自己的努力一起为对方做政绩,采供血得实惠。对方不会主动来找你。(进度:有一个协调会,下半年进校园采血得到教育主管部门认可)

(2)奉献奖志愿服务奖发放周期长,混乱的问题。年内614之前解决,精准。质量和品质。(进度: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一部分)

(3)针对学生发放的证书,一年一发,很好,但需要增加认可的单位(盖山东省教育工委的章)(进度:疫情影响,本年度未评)

(4)献血信息联网的问题。至少在全省统一联网,一是用血更加方便,二是防范激进献血者利用漏洞不安全献血。(进度:全国联网可自查,异地献血间隔期漏洞受到了重视)

(5)献血者荣誉待遇问题。

①累计到一定量送一次免费查体。目的:保证献血者的健康。建立退出机制。发现问题,退出,需要荣退。献血者复活机制。(进度:查体未有进展,荣退机制开始有了。献血者复活制度仍需完善)

②三免政策及其他优惠落实。(进度:济南未有进展。)

③荣耀展示,街头公园宣传牌,各类媒体。(进度:做的还不够)

4.献血者招募

核心: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1)加大宣传力度,时时刻刻处处看得见,宣传形式,只是公众号是不够的。明星效应的利用。(进度:做的还不够)

(2)校园献血。与学校团学部门结合,开设献血者沙龙,献血者现身说法,近距离传播效果最好,而非呆板的宣传。集中采血前、中、后的献血者跟踪体验。强化公益属性和道德认同,淡化功利主义倾向。(进度:在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工大两所学校的宣讲取得了好的效果。)

(3)单位采血。淡化功利主义思想,避免过度补贴的问题。献血与文明单位挂钩,如何认定?鼓励更多的人走上街头采血。避免只在单位献血,或者单位领导责怪员工外出献血。(进度:还不够好)

(4)总结大学城献血屋好的经验做法。推广为典型经验。1000多人次,400多人回头。完全没有行政命令,都是个人自觉自愿。(进度:高新做出了更成功的案例)

(5)关于采血车。可以在相对固定的采血点建立微信群。让献血者有归属感。献血车配音乐,宣传招募,献血者之歌等。避免过度劝血,献血前充分告知,车上可以配宣传短片,400/300/200是否都可以用。(进度:不太清楚,未做调查)

(6)关于机采血小板。提升献血者体验是重中之重。比如PAD看电影。(进度:体验提升,有了充电宝)

(7)对用血者的教育引导(医院),感恩教育。(进度:还远远不够)

(8)定期组织献血者活动。(进度:机采者有,其他的没有)

5.献血与志愿服务。

站到更高的格局上看待无偿献血。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必须用好。

大学生的教育。(进度:无偿献血的育人价值得到肯定,齐鲁工大的热血工大文化品牌凸显。)

公民的教育。(进度:不够。)

每个献血点都有志愿者参与服务。(进度:志愿服务还不能满足需求。)

献血者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献血本身就是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与单位的志愿服务结合,与社会志愿服务队结合(郓城经验)。扩大无偿献血的影响面。(进度:志愿中国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结合。)

 

 (这是一张很令我感动的照片,在一个同学的朋友圈里的发现的,讲的是他们舍友三人结伴献血,其中一个同学晕血,以这种方式克服心理障碍。时间发生在9月份,要是现在,还得在脸上再戴一个口罩。)

2021年座谈会建议

(到场,15分钟发言)

总结表扬的话就不多说了,只提建议。,希望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发。

第一,关注献血者的健康,特别是固定献血者的健康。

关于高频次献血的健康问题,一直有争议,特别是一些老献血者对此很关注。我们也不能忽视和回避,要多与献血者沟通,如果身体有状况,应该关照其暂停或减少献血频次。

政策方面,2020年明确44个单位采集量的上限,是积极的应对,综合考虑了24次的上限和10L血浆的的采集量而确定,有政策和科学依据,让大家觉得可信赖。提升献血者对血站的信任度,是很重要的。这条改进,应该与我有一定关系,我反复提这个问题,血液中心就重视了,也希望我们这些有经验的献血者,积极沟通,有些话跟工作人员讨论交流,不要总是私下里讨论。另外虫洞问题,也就是全血、血小板之间混搭后间隔期的问题,不知道是否有了确切的规定且纳入系统审核,建议报上级咨询指导。

此外,是否能给高频次的献血者,比如每年15次以上的,赠送一次体检。涉及到的人数不多,而且有些人,比如我这种单位定期组织体检的人就不需要,应该不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对于有些没有体检福利的人很有必要,对于献血安全和献血者安全也很重要。

第二,做好献血者的招募及稳定工作。

从全局看,先建立和稳定全血队伍。提升献血者的体验,让献血者能二次走上献血车(献血车也应该建微信群,让献血者有归属感)。虽然缺少统计数据,但从观察的情况看,二次献血率比较低,特别是大学生身上尤其明显。大学生新增献血人次每年在10万左右(好像没有这么多),如果这支队伍能坚持常年献血,就了不得。省血液中心可以利用自己的大数据做分析,再进行一些调查,研究问题和症结所在,找出对策。

全血队伍稳定了,再注重从全血队伍中动员一部分加入集采血小板队伍。目前,东西两个献血屋做的都不错,中心的大学生就少一些,没有很好地利用周边高校的资源。稳定献血者队伍方面,高新献血屋用感情联络的办法来稳定老献血者,且有个别的交流和提醒,组团献血的不少,既扩充了队伍,增加了数量,也保证了质量。大学城献血屋则采取利用节日开展活动如抽奖等办法,也有效果,但比高新的效果要弱一些,如果找到更适合大学生的方式,还得多一些研究和调研。中心机采大厅的氛围也比原先好了很多。

从各地的经验看,献血过程中的交流和陪护,可以提升献血者的体验,要多在这方面下功夫。这也是中心和大学城的短板。如果人手不够,可以招募更多的志愿者,让志愿者做这方面的工作。

对于机采血小板来说,献血者生日的仪式是不是可以固化下来,只要提前预约,且过生日,征得献血者统一,就给准备一个生日蛋糕,搞一个小party。

除了献血者生日送祝福外,其他的一些重要的节日也可以给献血者送上节日的问候,如果过了间隔期的,顺便送上提醒,也就不那么突兀了,会更温馨一些。现在是有18天提醒,有必要保留。

还有一些为亲属用血第一次献血的,要靠上去做服务,理解他们的难处,更要给他们讲清道理,争取让他转到固定献血者队伍里来。哪怕只转换三分之一,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而巨大的。

第三,持续做好献血宣传工作。

一是加大日常宣传的力度,电视报纸要加大力度,不要只讲好的方面,要讲问题讲困难,把每天的需求量甚至是用血者的状况在电视上报纸上晒一晒,可能会触动一些人来献血。媒体方面培养一批真正懂献血和献血宣传的人,现在很多采访,都是固定的什么时候开始献血,献了多少血等浅层次的问题,要触动到无偿献血困境的原因,通过献血者解读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是公众号应该加大推送的频率,丰富内容。凡有献血者,必推荐关注公众号。多讲一些献血者的故事,5万多人次获奖,这是多大的宣传资源啊!这些故事至少会影响到献血者身边的人,因为他自己可能不好意思宣传自己。山东献血报和公众号的内容可以互相借用,看报纸的是少数,看公众号的还多一些。

三是培养一批献血的宣讲者。这也是受我下半年两次宣讲的启发,在山东艺术学院那一次应该说是相当成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们讲的可能比血液中心讲的更具动员价值。

四是与医院联动,强化对用血者的宣传。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让爱传出去》也翻译成《美好人生》,故事的男主人公,一个12岁的小男孩特雷弗执着地去做了。他帮助了一个流浪汉,还有他的妈妈,他的同学。最终的回报是妈妈爱上了并改变了社会学老师,他的姥姥也回归家庭,而且他的故事,通过媒体的传播,影响了很多人。另有一个明尼苏达刚刚在圣诞季发生的故事,pay it forward,连续传递了3天,900多人。我们能不能把这个理念在献血者用血者之间传递,建立良性的互动。

第四,提高献血服务的网络服务水平。

当前山东献血公众号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备,把献血预约、电子献血证和积分商场等内容都植入进去,很好。下一步建议,一是把献血者的一些荣誉、奖章,如省献血办公室发的,国家发的,等信息也加进去,方便查询,这个应该不难,以身份证关联就可以。二是为献血者所在单位提供查询服务,现在很多单位评精神文明奖,无偿献血是加分项目。在单位统计时,往往以团体采集作为依据加入,而献血者在街头献血、捐献血小板等信息则不能直接获取,比如我想统计一下我们学校师生捐献血小板的数量,写新闻用,就很难直接查到准确的数据,让献血屋帮忙查过,也不准确。提高非集中献血的比例应该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现在的做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街头献血,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应该予以调整。无偿献血应该是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途径,载体,不能倒过来去,以绑架的形式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多组织开展献血者之间的交流活动。

参加这种交流,不一定非得是像我们这样一些高频次的献血者。可以邀请一些初次献血的参加,更有鼓励作用。也可以借到单位团采的时候,组织一次交流,中心安排人出出面,单位肯定也会安排一定层级的领导出面,召集多次献血的和初次献血的一起聊一聊,如果有合适的奖项也顺便发一发,带上一点礼品,给与会者,能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团采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

今年能否搞一场热血马拉松,既是一场献血者的聚会,又倡导了健康献血的理念。找一个专门的赛事公司来运作,投一点钱,拉一些赞助。肯定会轰动全国,影响到跑步圈,这是我们发展固定献血者的最好的资源。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由此,我们是不是要搞一下献血+,可以加文化建设,可以加跑步,可以加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不是还可以加美食,加休闲,还可以根据各行各业的特点进行相加。如何把献血融入日常的生活,融入各单位的工作,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而不是孤立的存在,这是个更大的课题。这个考虑不成熟,在此抛砖引玉,供大家讨论。

欢迎留言,一起谈谈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和看法。

Pay It Forward,这不是鸡汤!请点点手指,让爱传出去

厉害了!这所大学60余人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奖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