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题目新鲜出炉,竟然是体育!作为一名教师跑者,我也来写一写

 工大洪哥 2021-09-24
刚刚,新高考全国卷一卷作关注到了体育,题目如下: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01 作为一名党员,我一直在追随领袖的足迹。
毛泽东爱运动,在湖南一师期间,他是全校最顽强的锻炼者。他参加的锻炼项目很多,主要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远足、爬山、露宿、六段操和游泳。雷鸣电闪的夜晚,他顶着风雨爬上岳麓山顶,然后又从山上跑下来。还自豪地说:“我们年轻人,就是应该提倡这种精神,这就叫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但他最爱的是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横渡长江,他老人家有18次,73岁高龄是最后一次,他游过了15公里(顺流而下,横跨的距离1公里多),用时65分钟。
关于体育,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深地影响了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
 
02 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一直关注校园体育。
也想知道这个作文题目好不好写,特地问了上高一的女儿。她作为一名长跑健将,我本以为这个题目能触发她的灵感。但她坦言“这个题目不好写。”她说,文中还可以读出“弱者变强,强者变弱”的辩证逻辑,或许可以作为写作文的思路,不一定非得从体育这个方面谈。
但我认为,作文题目的出现是有深意的。一般会关注到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到高层的关切,关注到群众的诉求。这说明,当前的学校体育确实是有问题的。
我们喊着重视体育,喊着德智体美劳,但跟智育相比,其他的似乎都不那么重要。
小学,是学业压力最低的阶段,体育搞得还好一些,有正常的体育课,孩子也有机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能代表学校参加区运动会,而且还打破了区小学组800米记录(不幸的是这个记录被下一组选手又打破了)。小学时代,是享受体育课的时代。
到了初中,体育就是为中考体育考试服务的,而多数地区的体育考试,是不倾向于拉开差距的,所以标准也不高,一般孩子,拿出一段时间认真练练,都能满分。相对于更具选拔价值的文化课,体育课、体育教学,自然就没有多大的价值,课时数和锻炼价值很难体现。我的孩子很幸运,他们学校比较重视体育,特别象她这种有点特长的,还有机会参加区、市一级的比赛,还能拿到一些名次。锻炼了身体,也提升了自信心。初中时期,能否享受体育,需要一些运气。
到了高中,高考只要求体质达标,好像还没有听到谁因为体质不合格而不能参加高考,那不用说,这里面肯定有水分。果不其然,除了每年一次的校运动会,她还可以参加一下,而且最长距离也只剩下800米,虽然成绩一直在下降,但争名次时是碾压式的,第二名在150米之外,没有竞争,也没有了动力。平时看似有早操,有体育课,但强度太低,起不到多少锻炼的效果,加上学业的压力,她也在渐渐放弃跑步。高中年代,体育完全被边缘化了。
 
03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更关心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
到了大学,学生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按说是该大发展的时期,但实际情况是:体育课以兴趣组建,但真玩真参与的很少,而对于体能等项目,则基本不做要求。
因为有体能达标测试,每学期都有,确实也会难倒很多同学,特别是引体向上和长跑。
但也很少听说谁在哪一学期因为体能测试不合格影响到学业成绩,影响到奖学金,影响到入党。体能测试肯定是大有水分。
大学的毕业要求,包含着体能测试的要求,按规定体质不合格是不能毕业的。但也不能执行,就算很认真的南开大学,也只是给体能测试合格者加发一张体质合格证书,而不敢将毕业与体质挂钩。
作为人才归宿的用人单位,也很少提身体素质的要求,要不然茅台招收应届毕业生1000米要跑进4分半也不会成为热点话题。(年薪10万!1000米必须跑进4分30,茅台:我们只是想要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当前大学生体能下降是不争的事实,“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其实很多人都有一个不错的底子,就是因为疏于锻炼,变得羸弱起来。而疏于锻炼的原因,主要是受制于网络的羁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手机上,这些时间,本来可以拿来锻炼身体的,当年我们之所以那么迷恋体育场,也是因为除了学习,无事可干。如果当时给我们一部可以占用时间的机器,哪怕是能只能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机,我们也可能整天被拴在宿舍里。
当然,这些问题,与学校也有很大的关系。学校一是不愿意管,抓体育等工作,不易看到显性的成绩,不抓,大学生身体会变差,但往往有滞后的效应,即便出问题,也是在毕业之后,大学期间因身体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很低。二是不敢管,如果抓的严了,会遭到学生的抵制和反对,出力不讨好。如果组织体育活动,没准还会出现猝死受伤等问题,而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社会的玻璃心,又让大学承受不起,所以多数学校对体能测试睁只眼闭只眼,对于体育比赛,能不办就不办,或者降低强度,不少学校运动会最长距离是1500米。 
那如何应对?
学生层面,认识到位,重视起来,动起来。学校层面。主动作为,敢抓敢管。但当前看起来,内生动力不足,外部压力不够,这大概是个奢望。
此题,难解。
 
04 作为一名跑者,我更知道体育锻炼的价值。
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我身边很多跑者验证了这句话。他们中,好多人大学里800或1000米不合格,中年后,因为身体亮红灯等原因开启跑步,重新发现了自我,越来越能跑,越来越会跑。跑步的能力,完全超越了年轻时的自己。
“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这份诱惑,学生时代没有出现,而人到中年,终因身体等原因而至了,也确实发挥作用了。
 
我想,这份诱惑,肯定来得越早越好。
最理想的时代,就是大学时代。
当前,我在学校带跑团,开跑步课,组织各种跑步活动,在校园努力推销跑步,就是在制造这种诱惑。
然我非天,这诱惑力有限。每每得不到积极的回应,也会有些沮丧。
但终会有追随者,哪怕数量很少,也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足以打败我所有想放弃的借口。
努力解题中……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