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田天王寺惊现宋代“陂条”石碑

 溪畔枫叶红aort 2021-09-24
2021年春节前夕,古田县北区天王寺修建大门阙,有朋友在十八罗汉石像区域发现一块石碑,因其知道我对古迹感兴趣,于是通过微信发图给我。经研读碑文,此碑所记为南宋时期的“陂条”,是极其少见农村水利之遗迹,所谓的“陂条”,溉条画规约,谓之“陂条”。


石碑内容:

大周广顺二年(952年)官给陂条,绍兴伍年(1135年)再给,公据通载水番一十九番,上下二保各有陂条一通。
第一番:天王寺及邹锡等田
二番:张洋曾元等田
三番:邹卲邹机等田
四番:里堰东圳西圳田
五番:邹绍等田
六番:后门曾盛田卓宣屋前圳
七番:张洋上圳林晔北台田
八番:官分东圳西圳
九番:邹亚等田
十番:张洋下圳林居等田
十一番:里堰二圳田
十二番:邹回等田
十三番:后门林胜田卓宣屋前圳
十四番:张洋上圳林晆北台田
十五番:张洋下圳曾元等田
十六番:薑王田
十七番:梧桐洋
十八番:官分东圳西圳
十九番:陈家分
众水平分散拔
周而复始
(侧面)计石良五条,辛巳年三月一日记。


此碑价值之一,证实古田县置堰分水、凿渠引水灌田,在唐末五代大周广顺二年就有了。


此碑是目前古田县发现的最早石刻之一,而且与修水渠相关,很有历史研究价值。见证了古田北区农业发达,水渠陂池历史悠久。

碑中有地名:天王寺、梧桐洋、张洋、卓宣厝等,还记载林、邹、曾、陈、卓、张等姓氏,对古田县早期人口姓氏研究也很有意义。


这四个孔是后来有人想把碑切断它用吗?据观查碑上文字完整未被破坏,应该勒字之前就有这四个孔。

~~~

注:据天王寺主持能宇法师介绍,此碑是四、五年前,翠屏湖水位较低的时候,一位居士在常坝村水库边发现,由于碑上刻有“天王寺”即送来的。碑三面有勒字。其中一面由于朝底部,石碑厚重,拍照当天无法翻转,有待以后进一步录文研究。
(以上由包林群、包建政供图)

据福建现存最早一本地方志宋代的淳熙《三山志》记载:
天王院(即天王寺),慕仁里,中和二年(唐代882年)置,舊産錢一貫六百七文。


《三山志》记载,慕仁里有四条陂,天王寺发现的陂条之陂也许是其中之一:
蒋洋陂,三百七十丈,濶八尺,深三尺五寸,溉田種一百二十石。
徐洋陂,二百八十丈,濶四尺,深二尺五寸,溉田種二百五十石。
漈下陂,二百二十丈,濶三尺,深四尺八寸,溉田百三十餘石。
覆船陂,百三十七丈,濶四尺,深二尺五寸,溉田種十五石。

明万历《古田县志》也有相关记载

包大庆|崎岭天衢成就平湖桃源仙境

古田县十七都平湖乔西发现一块元朝石刻

包大庆|崎岭天衢成就平湖桃源仙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