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学日记2:让孩子的心进入学校

 新用户9866joBQ 2021-09-24

教师的成长+家长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

一月放假五月返,口罩难掩笑欢颜。重回校园,把思念变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但对一些孩子来说,并不如此。复学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到上周为止,每天,校门口总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长辈送到门口,孩子拖拉着不肯进校,家长好说呆说,孩子还是眼泪汪汪,一动不动……

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上课目光呆滞,作业丢三落四,做操无精打彩……身在心不在!

观察了几天学生做操的情况,确实如此:一个个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随着音乐机械地动着,完全没有少年儿童该有的朝气和活力。

唉,很多孩子还没有回归和适应!


面对已经开始校园学习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适应呢?

首先,调适法。

老师、家长在“空中课堂”期间,其劳累、焦虑,前所未有。

复学之后,家长首先需要调适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妥善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走进老师办公室,听得最多的是,老师们愁眉不展的叹气声——“唉,几个月的线上学习真是白费力气了,跟没有学过完全一样。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老师也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情,降低期望值,不焦躁,首先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家长情绪阳光,孩子的心情才能阳光。有了阳光的心情,才能很好地学习。


其次,降坡法。

面对历史上如此漫长的居家学习,突然回归学校,自然许多不适应。有位成绩不错的女生对其父亲说:“我觉得学习不需要到学校里的。我在家适应了。”

看,孩子的心理都已经扭曲了。类似这样的孩子肯定还有不少。

首先,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孩子的心理进行疏导,让孩子重新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有同伴一起玩耍嬉戏的美好。

其次,安排学生对居家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也是一个了结,从心理上,将学生唤回,激活沉睡多时的学校学习状态,重启学校学习模式。

再次,学生从“居家”到“学校”的突然转变,因过陡可能带来不适应,可以家校合作架设一座坡度缓降的“桥”,让学生“软着陆”。

如作业少一些,精一些,先重点抓一抓一些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再如,家长多跟孩子交心,常常与他探讨,协助孩子树立明确且适宜的学习小目标。能够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实现的小目标,可以很好地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从而更有前进的动力。


第三,摸底法。

这几周,各学校都在进行常规的期中检测。作为学校、老师,是不是可以改变一下检测的方式方法,只摸底不考试。

考试只针对学生,而摸底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还有针对老师自己的。摸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的收获程度,进而调整老师自己线下教学计划与策略,而不是其他。

作为家长,当拿到孩子成绩的时候,不要先严厉指责,而是跟孩子一起仔细分析试卷上的错误原因,与孩子一起复习错题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帮孩子一起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

说真的,学生、家长、老师,这段时间都很焦虑,作为大人的我们,能不能给已经很焦虑的学生来个缓冲呢?让学生把长期“居家”的焦虑不安释放出来,使其常态化进入“线下”轨道。


网络上称学生复学为“神兽归笼”。那么,我们不仅仅让他们的人进入学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心进入学校,与“居家”学习告别,融入到学校大家庭中。让他们身体、精神,恢复以前的朝气蓬勃,生龙活虎。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