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相隔多年后,第一次跟随驴队出行。此行的目的地——天台鸡子岩。 经过一小时十分左右的车程,大巴车停在了天台国庆寺内,一条徐霞客古道口,开始了5小时的步行。 目前,驴行盛行,有人嘲笑“吃了饭不会变粪便。”,也有人不屑“有些人太空闲了,无聊之及。” 喜欢感受大自然的清爽气息,喜欢聆听一草一木的绵绵情话,喜欢那种可以在山水间尽情回归本真的自由,喜欢那种可以带着一身臭汗回家的彻底放松…… 走在铺满石子的徐霞客古道上,心中一念: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何而行?是不是也跟我一样? 从记载可以知道,徐霞客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后期为西南地区之行。前期,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十七篇。后期,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和记述了喀斯特(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这一走,徐霞客走了三十四年,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了《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景物的描写不仅贴近现实,而且十分准确。徐霞客"欲尽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为了达到"尽"的标准,《徐霞客游记》关于景观的描写也十分全面。这一方面体现游记所包含的内容跨时长、地城广。徐霞客二十二岁起在母亲的资助下开始云游四方,游历祖国的山水,一直到五十六岁过世之前几乎都在进行旅行考察。在这三十四年间,他的脚步东到浙江普陀,西到云南腾冲,北至河北盘山,南到闽粤一带,覆盖了十九个省、市(区)。另一方面体现对景物的描写全面。桂林的七星岩历来是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点,徐霞客一生两次到访七星岩,为它作较为全面的记载。
 《徐霞客游记》的另一处魅力在于作者对语言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作者描写景观中的山、石、水、云、雾都十分生动,活灵活现。他写自己在丹江漂流的情景,"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山岚重叠竞秀"生动地写出了乘船顺流而下的感受,"泛光欲舞"则是对两岸的桃树李树缤纷绽放,花势良好的生动描写。 《徐霞客游记》的语言魅力还表现他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一是生动贴切的比喻。他把桂林一座座俊俏秀丽的山峰比作一个个美人,如"尤婷婷作搔首态";把山石比作大象、乌龟、蟾蜍、花卉、彩带等更是数不尽数。各种比喻无不新鲜贴切、奇特生动。二是气势磅礴的排比。徐霞客游历到云南洱海时,对水流湍急的普陀崆峡谷情有独钟,他在《滇游日记》中写道"江流捣崆中愈骤,崆中石耸突而激湍,或为横槛以扼之,或为夹门以束之,或为龃龉,或为剑戟,或为犀象,或为鸷鸟……一连用了九个“或”,来表达自己对深峡陡崖的惊叹与赞美。 徐霞客的坚持,离不开他母亲的鼓励和支持,如母亲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 因驴行,重走徐霞客古道。因古道,阅读了《徐霞客游记》。或许这是我驴行的另一种收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