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是简单的看吗?

 新用户9866joBQ 2021-09-24

魔法教室





      魔法教室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开始,向大家慢慢讲述。听着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呢?

刚上完阅读推荐课——《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孩子们中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阅读浪潮,我暗自窃喜——效果真好!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上课时间还未到,孩子们已陆续到了,三五成群地在交流《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中的故事……突然,一位坐我眼皮底下的男孩子很不屑地对我说:同同老师,这本书,我只看了几页就不想看了,没意思。

我故作惊讶地问:啊,什么理由呢?可以跟老师说说吗,我来听听是不是有道理。否则,梅子涵爷爷会伤心呢!

小男孩毫不在意地回答:没原因,反正不好看。”……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描写的是一群孩子的校园生活。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份极大的惊喜,它就像一座快乐的矿藏,储存了大量的快乐因子,它又仿佛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影像,戴小桥、林晓琪、刘东、汪小中……就是我们身边的伙伴、朋友、同学。我想,真正的童年里,有数不尽的游戏和快乐,有无穷的童年喜欢的那一种趣味,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记录。

当时推荐此书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们看了书后,能够领悟到,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很好的写作源泉……
 
一周后,又一个下午,我刚走进教室,还未落座,小男孩很开心地对我说:同同老师,我昨晚看书看到了10点钟,一个晚上就把你奖我的那本书看完了。

哇,你看书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了。要注意早点睡觉哦。我一边表扬一边提醒。

男孩小大人似地摊摊双手解释:“没办法,好看得停不下来了。”

“那你跟老师说说,书中的什么吸引了你?”

“啊?我忘了,不记得了。

哦,可惜了。那么好看的书没有给你留下一点记忆?

“嗯!

那你不叫读完,只能叫看过。

啊?……

故事讲完了,家长朋友们听出了什么呢?

我猜想,我们孩子的阅读,像上面这位男孩子一样简单“看书的孩子肯定不少。

所谓简单“看式的阅读,就是一种快速浏览,只关注故事情节。书翻完了,留在脑中的最多只是片言只语的故事情节,其他东西几乎为零。

很多家长都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督促孩子进行大量阅读,积累。孩子的确读了大量的书,但写作还是不行,语文成绩还是提高不上去,那我们就要思考孩子的阅读是不是有问题。

如何来避免这样的现象,让孩子真正进入一个有效的阅读,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我们现在部编教材非常提倡的——让孩子的阅读成为指向写作的阅读。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几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一:慢慢读

读书不能求快,需要慢慢读。这样才有思考的时间。我们大人深有体会,看小说,一个晚上可以看完一本。请问看完之后,留在脑子中的有多少,是什么?

比如:读《呼噜声声》——熊爸的呼噜声,好响。熊妈跑到客厅、厨房,呼噜声像长了脚似的跟着,给耳朵塞满棉花团,套上耳罩,呼噜声会打孔似的钻进来。春天到了,熊妈和熊爸在山坡上散步。咦?冬天里,风睡着时“呼呼呼”的,让房子都发抖,现在怎么静悄悄的?看看四周,熊妈明白了。她采了白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放在枕边上。熊爸睡着了,呼噜声轻轻的,香香的。

这篇童话很短很小,孩子要花多长时间读完?不到一分钟吧。但这只是“读过去”,我们更需要的是“读进去”。什么是“读进去”呢?静静地,慢慢地读,边读边看看文字,在脑海中想象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然后慢慢地把你想象的画面读出来。

习惯二:动动手

拿着一支笔阅读。边读边划一划,圈一圈,写一点批注,即使低年级的孩子在有疑惑的地方简单地打一个(说明有疑问)或写一个(说明有想法)也是好的。说明孩子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用脑在读,用心在读。

习惯三:乐交流

阅读中,阅读后,乐于跟同伴交流,跟父母交流,跟老师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不断地产生新的理解和解读,从而促使再次去细细品读相关的内容。乐于交流的孩子,阅读的收获会更大。

(待续)

进去看看,有点绎思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