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绕开悟谈谈自己的一些特殊心得

 脑本主义中心 2021-09-24


围绕开悟谈谈自己的一些特殊心得

关于空或无,对这两个字,再解释还是一无所获,已经空了无了,还能拿什么东西来解说这个空或无呢?

人活着,最大的目的就是创造和发展。人需要生存,于是,似乎只有创造和发展能说明一个人生的大问题,就是,你是人,要生存,于是就得去努力创造和发展,而这种努力创造和发展,在佛法里又称之为造业,很多时候,人们又想摆脱这种造业,不得已又划分出善业和恶业这种分别,很多人又忙着去执着造善业!到了这里,人们还是深陷在二元的认知中。

要解决这个二元矛盾,我们就得了解色空不二法门,就是说,你站在什么立场解决问题?你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本质上,好与坏没有分别,故而,单独说一个善业和恶业的区别,在宇宙法则上,毫无意义。

宇宙运行,是本着无为而为的。

宇宙就是天,天人合一,就是人只要做符合天道的事情,就是无为。

一个人追求无为状态,就能得到他应有的自然而然的结果,但是这里有个前提,以怎么证明你在无为呢?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说,人的所有作为,应该都是天然的作为。但是,因为二元的认知,我们还是把人的作为划分到人为上,与天分开了。天代表无为,人就成为有为。

说到这里,这个无为和有为形成了对比。

我们在人为的行为上,找到不人为的事情,似乎非常地矛盾。我们的有为就是人为的有为,天这个无为是不存在“人为的有为”的。反过来说,我们要把人为的有为转变成天道的无为,即进去天人合一状态,那么,就要放下这个人为的有为行为,这般进而才能进入到天道的无为当中。

要解决这个矛盾,你要拿具体的行为说事,好比说知与行的关系,知行合一,怎么样算知行合一呢?如何判断?

造业和消业成为矛盾体,同样,创造和毁灭也是一对矛盾体。

很显然,判断什么是人为的有为,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而决定什么是人为的“无为”之事,真的不太好办。这样,在人为的事情上又划分出有为和无为,又又了矛盾。

我们先把这些矛盾放在一边。

众所周知,我们选择一个目标,可以使用很多乘具抵达这个目的地,如果你说不愿意去那个目的地,那么,你活着,你就会面对另外一个目的地需要选择,或者你面对的这是一个你选择的愿意去的目的地,然而人在很多时候,管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必须去那个目的地,这是没有选择的,比如死亡这个目的地。面对死亡,没有人能避开,这个死亡算不算一种无为的行为?

死亡是自然界必然的结果,是自然行为,然而它又是人为的有为作为。是人去死亡,就是人为之有为所在。在此,什么样的人为作为才能称得上无为呢?

如果说人没有无为而为的问题,又如何说明天人合一这个话题?

在我看来,任何的设问都是可以反驳和推倒重来的。所以,在人为的问题上,我们是可以设定存在人为下的“无为”而为所在。

简单地说,是可以无为而无不为完成所要做的事。

举例来说,我通过近四十年的实践,来验证一个无为无不为的可能性现象,我是通过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来完成一个实验,我称之为太极禅书法书写(见附图的太极禅书法作品)。

我在太极禅书法上,坚持了几十年的书写,在书写方法上,我至始至终不去临帖,采取不加思考(无思虑)的自由状态书写,按照这个说法,就是放弃传统书法的学习方法,自由地任意去书写。

这种书写你可以理解成乱写,我却把其称之为无为而为书写法,取名太极禅书法,也是为了解释无为而书,太极禅三个字可以更好地说明无为的用意,就是说,你采用太极禅式方法书写,就是无为而为书写。

太极禅书法的书写采用的是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左右手一正一反交替书写,都是不临帖下无为状态去书写,这样的无为乱写,写了几十年下来,结果我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两手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艺术极致美的特点,夸大里说,可以说到了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书写境界!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坚持了几十年太极禅书法式书写。凭着这样的书写,能坚持下来,还是有话可说的,换一个人,你不能明白自己为什么那样做,你是无法坚持下来的。

显而易见,这样的无序书写,最后涉及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问题。就是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去书写,看似无序和无为,到头来却是一种大有作为。

在这样的书写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能坚持这样的书写,几十年来我选择的书写内容以《心经》为主,这样的选择无意间又演变成“有为”表现!只是,这样的选择,或者这样的作为,无意间让我深入到对《心经》的链接上,由此,让我对《心经》智慧有了非同一般的把握和领悟。

因为几十年的无为书写,左右手一正一反书写竟然水到渠成地各自书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而且这样的书写始终保持着非常强大的创造力(验证无所不为的现象),在书写我做到了在形式上保持源源不断地创新,这样使得书写变得更加地有趣,这样的趣味可以让人获得特殊的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精神力量,精神变得充实,同时让我明白深入下去的意义,不知不觉中,我便能继续坚持书写下去。

正是无为而为,我才能坚持不懈书写下去。关于这一点,可以通过探索人的意识及潜意识问题,做深入的剖析。

关于趣味与精神的关系,我以后也会深入剖析的。这里主要讲开悟,透过讲有为和无为的辩证关系,让我们明白更多不明白的道理。

人活着必须解决生活问题,而我几十年下来,得意于坚持抄写《心经》,并且受益于此,通过书写《心经》等,吸引一些人追随我,让我以艺养艺,解决了养家糊口的生活来源问题。

刚才提及有为和无为话题,很多时候,我也是在证悟“空”的原理,,我把空和这个无放在一起来领悟,当在书写中,不去临帖,就是让脑海里空掉固有的固化的字帖,以便自己更加地自由书写。这个空,就是进去无的过程。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这个空是相对束缚我的字帖这个有来说的,把临帖放下,就能步入空,进去无为而为书写状态。因为无为,不加分别,反而让我能够长久地勇猛精进去书写,在这种无我状态下促使自己愿意用更多时间去无为而为书写!

证悟空性,惠能六祖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就是开悟的见地。我对惠能六祖要表达的禅机情有独钟,所以,几十年的太极禅书法实践,全部本着不执着去书写,也就是在感受无一物下,无为地去书写,这样的书写不自觉地就演变成一种悟空证空的修行。让自己通过书写,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写,写出来的结果要怎样就怎样,不去思辨和评判。

我的这种书写无意间成为一种禅修修行方式,我把这样的修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明白的是,不管你怎么来,得出什么结果,都是事出有因。在艺术的创作上,悟空的意义非常强大,好比说获有关灵感的事情,灵感怎么来的?一般人无从知道,而你深入到无为而为的书写当中,你就能明白灵感从哪里来。

灵感是连接来的,你能不能和那个无量时空的信息沟通,就看你悟性如何,简单说就是你有没有开悟,开悟之后,一通百通,到时候,你对凡事的来龙去脉都能解说的头头是道。你深入到悟空(无为)当中,随着时间的延续,你会发现,越是打开自己,进入无我状态,收获反而越多。

话说到这里,有些人会担心无为而为的书写活法,是不是乱来,其能不能被这个社会接受?有一点我们可以明确,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我们把无为等同天道作为,我们没有必要替宇宙天道担心,实际上连对自己也不用担心,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怎么活,都是一样活。你真的坚持几十年那样无为而为,你会自然明白你得到的是什么?即使把太极禅书法书写的天花乱坠美不胜收,可能,站在终极世界观认识上,你会认为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这个没有得到,反而就是你要的没有分别的结果!也是对放下和解脱的认可,不然,你总以为还有个不空的存在,执着于有为,难于释然。

按照几十年的感受,我觉得开悟就是一种开放、开心、开始的心经感知。最终,面对的万事万物,归根结底他们是没有分别,都是尘归尘,土归土,都是要回到最开始的状态,因此,我们活在当下就是不断地新的开始。

开始,就是没有分别,任何一个点都是一种开始。

开始之后,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这个或那个,你作为旁观者,跳出去看这些作为,你就能通解这些或知道的更多,这些其实都是造化的结果。

看天地人的造化,人类之人的造化也是造化之门的一个结果。佛法中有六道,我认为还有无数个道,这些都是结果,结果又是事出有因,故而,这个结果进去新的一轮开始。通过领悟空,我们又发现这些开始又开始,周而复始,都是暂时的结果。

我们在人为的有为中,找到人为的无为而为方法,这样做也是一种“另类人为所为”,因为是超越现有的人为,我们就把其理解成天道作为下的无为而为。这样就转化了矛盾,解决了矛盾。天人合一,最终讲的就是没有分别。

搞政治的,文化的,科技的等等,人才辈出,你适合吃哪种职业的饭,到头来都是那么回事,一切都是不一定的,皆有可能,一切又是一定的,毫无二分。

明白这些世事无常,诸法空相的道理,你便能在开悟下,对这些现象又能不以为然。你会因为开悟而懂得什么是知足常乐,你就可以心无挂碍地活着或死去。

有人不明白开悟的生活方式,就只能纠结痛苦地活着吧!佛家叫受业。总而言之,你处在你处的苦海状态里,对另外一种状态只能隔岸观火,无能为力,但是,在轮回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许来世,你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出类拔萃的你!

有我到无我,都是名相,这在大家眼力,他们就是一个二元存在,没开悟,看问题只能一是一二是二。开悟了,就不这样看问题了。

我就明白一个道理,能成大事者,都是在很多领域深入学习或实践下去,获了领悟,进而成就自己的事业。关键是你对你做的事情有没有认同,有没有在没有分别的情况下去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佛陀通过悟空,在有别世俗之外的宗教领悟获得了成就,关于这点,也是可以通过辩证法思辨来搞明白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就能在菩提树下开悟。但是,你决不能错误地这样理解释迦牟尼佛,因为在他眼里,成佛与不成佛,本无分别。

要知道,入世和出世,都会有收获,关键是你在哪里下功夫。如果你今生出世修行,或许说明你的前世是个特别留恋入世的人,物极必反,不得已,今世某个时间段,你终于有出世的机会。在开悟人眼力,入世和出世二者本无分别,都是自然法则在造化弄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分别又无分别,你如果能绕得出去,算你狠,你已经是个明白人!

今天我只能说这些,但是我明白说了这么多等于没说!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你听不明白我在讲什么,我自然等于白说!

关于讲解什么是开悟状态,透过我讲,毕竟是隔靴捞痒,只能在面上提示一下,你听到哪就算哪。只有自己开悟了,方能不言而喻,方能感受到开悟状态下的那场精神大餐给自己带来的禅悦享受。

可以说,我的一生,就是书写太极禅书法的一生,书写的人生,一生在书写。

你之所以成为你,天地造化,用心领悟!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就能找到你要的所有答案。

你一旦开悟,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关键是,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开悟,我只能说说自己对开悟的一些见解。

悟空而识相,才是真相大白。好比说,我每日诵经,就得诵经的收获,我每日睡觉,就得睡觉的好处!

事出有因,这个因在“空”空如也那里也不是个因,物质世界可以无限小,空是不是那个无限小的可分的存在?基本粒子是空的最小的单元吗?其可能还会无止境地分下去。因此,所谓的空或无,相应来说,到了我们人自己身上,对应太阳这个星球,我们就是小宇宙,我们一定有那个最小粒子的特性,所以说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按照全息学来说,我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可是,是鸟,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什么鸟不重要,根本上,它们本无分别,

我们人人也是本无分别。

我自己经常希望自己能活在空闲的状态,但是,为了生存,还是要忙忙碌碌一些事情。

你看一只狗,让人养着,有的狗活得有滋有味,这是不是无为之“空”?相对于人,狗是不是很空闲?作为人,如果太空闲会让很多人发慌,于是,应对空闲又造就出很多需求,现代年轻人好打游戏,似乎把玩手机游戏当成主业,年轻人通过打游戏,忘我地打,是不是也进入到忘我的“悟空”、“证空”境界?如果人类没有事情干,事情都交给机器人去做,那么,玩游戏,似乎也是一种正儿八经的事儿!

有些在深山老林里修行,并且修出名堂的人,突然莫名其妙地还俗娶妻生子。反正他就这样了,该怎样就怎样!你不是他,当然参悟不透其中原委。比如对待济公活佛吃肉喝酒,你又怎么可能懂他呢!

很多大和尚,别看他跟人讲经说法,在大和尚那是,和尚也是一种职业,私下里,他明白得很,自己只能过这种日子了,自由自在之外,还得受很多戒律管着,也不容易,这些就是命运的选择!

任何事情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有需求,就有人去忙活。我们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狼吃羊,跟买卖没有关系吧。人不能走极端,拉不出屎,我们不能怪茅坑。所以,在我这里,没有我说不明白的事情,只要我深入去说,都能通透地把道理说明白。问题是,这个我的潜力开发到什么程度,没有那个金刚钻,我是不会揽那个瓷器活的。

过去,有个说法,唐朝的唐僧玄奘受命要把《道德经》翻译成梵文,最后,唐僧却不愿意翻译《道德经》了,据传说,唐僧和道士在翻译用词上有分歧,道士要求玄奘把《道德经》中的用词直接翻译成佛教梵文用语,比如把“道”翻译成“菩提”,唐僧认为这样不妥,有些牵强附会。这事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派人了解事情原委,知道玄奘的本意,最后就停止了翻译《道德经》的事情。

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只说明一个问题,唐僧不是老子,他心知肚明,他如果按照道士的要求把《道德经》翻译成梵文,肯定会让自己背骂名的。在我看来,唐僧不翻译《道德经》这本书,绝不是后世人说的他看不起《道德经》,凭着唐僧玄奘的智慧和悟性,他绝对不会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叫有自知之明,他明白众口难调,在面对中国人奉为国宝经典的《道德经》,如果因为翻译《道德经》不当被后人指指点点,这个骂名也是玄奘难于超越的。其实,更为关键的是,唐僧很守本分,他不做僭越佛法的事情,我称之为只做无为之事,不弄妄语之舌。玄奘明白,不能人为地去做这样的殊胜的翻译工作,起码来说,在他那里,不能做人云亦云的事情。

不做有不做的道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或许,我们都有自己的短板!可能,有些事情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总而言之,我们每个人本身就在不断玩拿起和放下的游戏。只要活着一天,就要面对这一天。开悟了是活,吃饭穿衣一样不少,不开悟地活着也是活,也是吃饭穿衣一样不少。就人多事,非要把开悟和不开悟分别开了说。也是在玩脑筋急转弯。我们每个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人问禅师,你开悟前如何,开悟后又如何?

禅师答:

开悟前,挑水,砍柴,吃饭,睡觉。

开悟后,还是挑水,砍柴,吃饭,睡觉。

问者茫然,这又有什么两样呢?

或许,前者,你会抱怨挑水,砍柴,吃饭,睡觉的日子,后者认同这样的日子,一旦认同,也就认同所有,泰然面对,就能认同万物由心造的道理。心在哪里,一切自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你的心如何,就会如何。

真开悟了,就会觉得二者本无分别,在空掉的时候,包括没有空了的这个名相都放下,到时候,这些确实没有什么两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