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节气秋分“收”好了,才能冬季少生病
2021-09-24 | 阅:  转:  |  分享 
  
节气|秋分“收”好了,才能冬季少生病

健康小素素问e管家

素问e管家

微信号gh_34d8ffadef27

功能介绍素问健康e管家,中医健康管理咨询

2021-09-23

收录于话题





9月23号,是今年的秋分,进入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金火相搏。换句话说,从秋分一直到立冬,尤其是我们岭南地区,这个秋天不会冷得特别快,相反,还经常能感觉到夏天的炎热。



所以今年的秋季,要格外注意养”收“气,秋收好了才能阴血阴津足,冬季少生病。







养“收”气,养肺气







今年秋分后,秋“收”没做好的人,因为阴精不藏,易秋燥、虚热、夜晚易失眠。秋不收,冬不藏。到冬天容易肾气亏虚,腰酸背痛。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又到了早睡早起的关键季节了。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养肺气。



今年的秋分后进入五之气,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少阳相火。主气阳明之胜,腋下胁肋痛,溏泄,疝气,内为咽干咽塞而咳,胸中不快。客气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小便赤热,善惊,少腹痛,腹泻。”



燥邪加火邪容易形成温病,即感受温邪引起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







所以调养身体的重点在于滋阴润燥,引火归元(降火归元),这期间的核心是中焦脾胃的运化能力要强劲有力,才可能逆转外界的环境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尤其是夏季贪凉饮冷,没有把脾胃之阳气养护好的朋友,更加要注意秋冬季节的身体变化,及时调理,防患于未然。建议可以适当饮用一些养生茶,如桂花乌梅茶,不但可以润燥生津,酸更有收敛及引火下行的功效,最合适今年秋分养生了。





早睡早起,事半功倍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所以,早睡早起是秋分养生的第一要素。子时是全天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另外,头是“诸阳之首”,梳头是脑部运动最理想的方式。每天晩上睡前梳一次,能够按摩穴道睡得更安稳。



或者容易失眠的人群也可以尝试用海盐泡脚,以助于引火下行。或者在睡前静神调息,有运行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







颐养“肺”气,以润秋燥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天气干燥,燥气伤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津干液燥”的现象,比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裂、大便干燥等。



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石榴、百合、柿、银耳、秋梨、莲藕等。润肺滋阴,把肺养好,肺的收降功能才会发挥的更好,人才会舒服。秋天身体的阴液充足,阳气才能收敛到里面得到濡养。







减少使用葱姜等辛辣食物,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在滋补上,这个时节可选择阿胶,具有滋阴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补血止血、增强体质等功效,女性秋冬季节手脚冰凉的状况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和无节制的夜生活;居室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头发少吹少烫,也有助避免“秋燥”的发生。







适当运动,调养精神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



而秋分后,秋高气爽,气候宜人,是进行锻炼的最好时机,这时因为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此时多点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调动情绪,增强积极情绪。







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健走、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登山等。就是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记得不要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出去锻炼时应该多穿件宽松、舒适的外套,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



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可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



















更多优质润燥食材,点击阅读原文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阅读原文



献花(0)
+1
(本文系素问健康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