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看一张纸币,状态像极了爷爷压床底几十年以后拿出来的老钱。 你猜这张纸币值多少?没错,人家最后以9600元的价格成交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当然,这种品相的原票一般是买回去修复用的,修复完以后的纸币会变得非常漂亮。比如下图就是同一张纸币修复前后的对比: 所谓苏三元,就是指二版币3元纸币,由于其是委托苏联代为印制的,所以称之为“苏三元”。 苏三元整体为淡绿色,长16厘米,宽7.2厘米,比现在在流通的1元人民币稍微大一些。正面的图案为井冈山龙源口。 其采用胶版凹凸套印技术,钞票有实心五角星花纹混合水印。 苏三元是在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但到60年代,因政治原因,中苏关系恶化,所以在1964年5月15日就停止流通并被国家收回,期间一共只流通了9年,时间很短暂。 苏三元是我国唯一一张面额为三元的人民币。除了苏三元,我国再未出现过3元面值的人民币,不管是纸币和硬币都没有。这就使得苏三元更显珍贵。 但为啥人民币1元、2元面值沿用至今,只有3元面值不用了呢?一般来说,国家在确定钱币面额的时候,最高面额是其他面额的整数倍。比如,最高面额是10元,其是1元的10倍、2元的5倍、5元的2倍。 这里还涉及了数学组合原理的问题。在数字1~10里面,有重要数和不重要数之分,1、2、5、10是重要数,用这几个数字能以最少的加减运算得到另外一些数,在日常使用中比较方便。 有的人可能会奇怪,既然3元纸币这么不实用,为啥当时会有?之所以推出3元的面额,主要是两个原因: 1. 借鉴苏联卢布的面额体系。 二版币是在1950年开始设计的,当时正值我国向苏联全面学习的时期,中苏关系良好,同年的2月14日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因为在苏联的卢布中,经常用“三”的面额,所以在这方面我国有借鉴他们的面额体系。 2. 时间紧迫,国内印钞厂生产能力不足。 由于战争的影响,第一套人民币的面额较大(最高为5万元),单位价值低,不利于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所以结合当时的发展需求,急需发行一套新版人民币,来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货币制度。 时间紧迫,但是当时我国的印刷技术还很落后,所以二版币中大部分的钞都要委托苏联代为印刷。 二版币刚开始设计得最大面额是100元,但是后来为了预防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批量造假,把最高面额改成了10元,以增加其造假的成本和难度。
在货币需求没变的情况下,缩小面额,就势必会增加印钞工作量。如果再没有3元纸币,就要大大增加1元、2元纸币的印制量,产能跟不上。 所以,为了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印刷任务,最终在与苏方技术性商讨后,确定了1、2、3、5、10的面额划分。 像这种价值比较高、大部分人又没见过的人民币,极易遇到假币。我们要怎么辨别真假呢? 第一,看水印。真币有实心五星水印,且水印部分可以用手摸到凹凸感。 第二,看印刷。真币采用凹版印刷,油墨有明显的凹凸感,而假币则没有。凹版印刷是目前假币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一看一个准。 第三,看钢印。真币的钢印也是有凹凸感的,而假币的钢印是印刷的,没有凹凸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