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莱门蒂《降B大调交响曲》 穆齐奥 克莱门蒂 E大调奏鸣曲 克莱门蒂,1752年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的英国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1832年在伊夫舍姆去世。 克莱门蒂出生在罗马一位银匠的家庭,他是家里的老大,他的父亲不单是一位银匠,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克莱门蒂七岁开始学习风琴,13岁时即成为当地教堂的管风琴师,十四岁时英国人彼得·贝克福德听了他的演奏之后大为惊讶,于是决定资助他去英格兰学习。1766年克莱门蒂前往英国,在多塞特的斯蒂普莱顿伊韦恩学习和演奏羽管键琴7年。1775年他以钢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在伦敦首次亮相,1777~1778年在伦敦指挥意大利歌剧。1779年他出版了《六首钢琴奏鸣曲》(作品第二号)。这一作品标志着钢琴奏鸣曲被从羽管键琴奏鸣曲中划分出来,同时也让克莱门蒂声名大噪。他在早期从事羽管键琴奏鸣曲的创作,1780年后则专心于创作钢琴作品。1781年他开始到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在此期间,他在即兴创作、视奏等技艺公开比赛上与其他钢琴家(包括奠扎特在内)等PK,当然是难分仲伯。1783年回到伦敦。 克莱门蒂作有数首交响曲、钢琴协奏曲和取名为《朝圣进阶》(Gradus ad Parnassum)的共计百首的钢琴练习曲集,此曲集至今仍为钢琴演奏技术的基础练习曲,所作钢琴奏鸣曲更是超过百首,1807年与克莱门蒂相识的贝多芬对其中几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钢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克莱门蒂彼时的声望更是与日俱增。但他的交响曲与当时声名显赫的海顿交响曲相比则相形见绌。1791年海顿曾到访伦敦,这或许是克莱门蒂的交响曲受挫的原因,他的交响乐作品也未在他有生之年出版。 克莱门蒂不单是一位音乐家,他还擅长作生意。1802年,克莱门蒂作为一家很出名的钢琴制造商的合伙人,与他以前的学生约翰·菲尔德一起到欧洲进行促销钢琴的旅行,1810年他返回伦敦,继续展现他的商人才干。他在年届60岁时和埃玛·吉斯邦尼结了婚,并生了四个孩子,1813年加入了爱乐协会理事会,多次出访,以追求更多的交响乐听众。但这个时候的欧洲大陆已经是贝多芬音乐的天下了。1817年克莱门蒂开始写作《艺术津梁》(Gradus ad Parnassum),一本直到现在仍被采用的钢琴练习曲集,足见克莱门蒂对后代钢琴家的影响有多么深远。初学钢琴的学生几乎都学习过克莱门蒂的小奏鸣曲,因为这是学习钢琴演奏的必经之路。克莱门蒂发展了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他把原本的意大利奏鸣曲形式由二个乐章改为三个乐章,这一改变使奏鸣曲这种体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使乐曲听起来感觉更加的完整。克莱门蒂退休后住到了沃切斯特郡 (Worcestershire)的伊夫斯汉 (Evesham),后因一场小病在他八十岁上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