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建筑碳减排的变现路径逐渐清晰

 王欣荣rhdvlfqi 2021-09-24

绿色建筑碳减排的变现路径逐渐清晰

原创 友绿智库 友绿网 今天
收录于话题

9月13日友绿智库预言“建筑行业即将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就在9月17日,重庆市印发了《重庆市“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将要建立重庆市“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QCER”)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交易。而绿色建筑二氧化碳减排量也在“碳惠通”项目中!

同时,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为某能源服务公司提供“建筑减碳贷”100万元,专项用于建筑节能改造。

绿色建筑减排量的变现路径,已经逐渐清晰

重庆“碳惠通”

什么是“碳惠通”?

注:“碳惠通”平台:是指构建以“碳惠通”为品牌,涵盖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即:通过开发重庆市行政区域内自愿减排项目(林业碳汇、垃圾焚烧、可再生能源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进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丰富配额管理单位履约方式的“碳履约”市场机制;探索建立以大型会议及活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载体,以 CQCER 抵消为主要方式的“碳中和”实现机制;探索建立个人广泛参与,促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所产生的量化减排量及获益的“碳普惠”机制。

谁可以参加“碳惠通”平台?

“碳惠通”平台包含哪些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项目投入运行时间和项目减排量的起算时间做了规定,而且项目减排量需要产生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

浙江温州乐清市碳普惠

不仅重庆在行动,早在8月27日,浙江温州乐清市就印发了《乐清市建设碳普惠机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同样提到要制定碳普惠基本政策。推出《乐清市碳普惠体系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碳普惠制减碳行为量化核证体系。建立基于碳普惠制的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

而在不久之后,9月17日长三角首个地方碳普惠市场乐清市启动试运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乐清市政府、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共同见证首批交易,此次交易达成37单,合计交易二氧化碳减排量10985吨,交易金额30余万元。

温州乐清市碳普惠市场上线,为分布式光伏用户的减排量提供了交易通道,以碳普惠的模式促进温州乐清企业用户参与交易。作为此次交易中最大的一家售卖方,正泰集团卖出二氧化碳减排量3660吨,为广大居民光伏用户创造出额外收益。

碳普惠市场自主交易的实施,更多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实现碳排放抵销,激发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促进地方“双碳”转型,实现自愿减排生态圈循环发展,引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减排新风尚,更好推动地方提早实现“双碳”目标。

除了重庆、乐清市,河北9月20日发布了《河北关于建立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广东省在2015年7月17日《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就已经发布并正在走向完善。未来,将绿色建筑减排量正式纳入降碳价值实现交易平台的省市会越来越多。

兴业银行建筑减碳贷

近日,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为青岛某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建筑减碳贷”100万元,专项用于建筑节能改造。青岛市住建局建筑节能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人保财险青岛分公司通力合作,“银、政、保”三方联动,促成业务落地。据悉,该业务“政府+银行+保险”风控模式为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全国首创。

2020年12月,青岛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试点,2021年青岛正式印发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以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力促绿色城市建设。

在全国首张“减碳保”保单开出后,兴业银行青岛分行靠前服务,基于保险公司对项目节能改造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风险保障,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与保单等额的信用贷款服务方案,积极探路建筑节能融资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持续为青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添砖加瓦。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推进实施,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金融领先优势,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持续探索创新融资新模式,不断完善集团化、多元化绿色融资产品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28万亿元,服务客户3.29万户,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8500多万吨。

总结

友绿智库认为,建筑部门减碳或碳中和发展的程度对我国整体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重大影响。

9月23日,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绿链行动推进委员会主任委员田明在以“绿色建筑与可持续供应链”为主题的分论坛中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在全球的碳排放中占的比重非常高。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碳排放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供应链,一个是建筑的运行。而建筑,将是碳中和的最后一个战场!

在碳中和提出一年之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出与重庆类似的碳交易平台,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建筑减碳的绿色金融产品,推动建筑业与房地产业提高节能减排要求,加快节能减排进度。

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使得绿色建筑在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产业联动方面具备了明显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建筑业双碳目标达成的最优路径之一,绿色建筑减排量市场化将为绿色建筑发展再添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