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认知疗法
2021-09-24 | 阅:  转:  |  分享 
  
认知疗法

认识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所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它是根据认识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病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性行为及情感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医生的任务是找出这些不良的认知,并提出“学习”或训练方法以矫正这些认知,并进行有效的调节,在重建合理认知的基础上,不良情绪和不适应行为就能得到调整和改善,从而使心理障碍得到克服。

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变患者自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并改善所呈现的心理问题。

认知疗法不同于传统的行为疗法,因为它不仅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和谐。同时,认识疗法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因为它重视目前病人的认知对其身心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无意识。内省疗法则重视既往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重视无意识而忽略意识中的事件。

认知疗法是以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取代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观念的过程,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过程。首先治疗者会帮助反省目前生活中造成他情绪困扰的是哪些不合理认知,并帮助他辨别什么是合理认知,什么是不合理认知。然后帮助患者明确目前的情绪问题是由现在持有的不合理认知导致的,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通过一些必要、合适的认知调节技术(如与不合理认知进行辩论等),治疗者会帮助患者认清不合理认知的不合理性或荒谬性,进而使他逐步放弃这些信念。这是认知调节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最后帮助患者学习合理认知方式和观念,并使之内化、以避免成为不合理认知的牺牲品。

认知疗法可以有效地治疗焦虑障碍、社交恐怖、偏头痛、慢性疼痛等许多心理疾病。其中疗效最好的是用于治疗抑郁症、厌食症、性功能障碍和酒精中毒等。它也用于正常人以建立更合理的思维方法,提高情绪合理度,开发人的潜能和促进个人的心灵发展等。



认知疗法的过程

认知疗法一般分为四个治疗过程:

建立求助的动机

于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病人和心理医生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比如,可让病人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治疗医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等。

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此过程中,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比如,治疗医师指导病人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

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于此过程中,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识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比如,可使病人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病人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人事和情境中的作用。比如,在练习过程中,让病人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



常见的认知疗法

虽然认知疗法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常见的认知疗法包括以下几种:

理性情绪疗法

理想情绪疗法是(RET)认知疗法中的一个分支,是由艾利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由于病理性构念或歪曲的认知,造成了不良的情绪反应,艾利斯把经常造成人们痛苦的非逻辑思维总结为以下10点:(1)一个人要有价值就必须有能力,并且在可能的条件下有成就。(2)某某人绝对是很坏的,所以必须受到严厉惩罚。(3)逃避生活中的困难和推卸自己的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4)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应当和自己的期待一样,任何问题都应得到合理解决。(5)人的不幸绝对事外界外界造成多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忧虑和不安。(6)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行为起决定的作用,一件事情过去曾影响自己,所以现在也比仍然影响自己的行为。(7)自己是无能的,必须找一个比自己强的靠山才能生活。自己是不能掌握感情的,必须有别人安慰自己。(8)其他人的不安和动荡也必然引起自己的不安。(9)和自己接触的人都必须喜欢和赞成自己。(10)生活中大量的事件对自己不利,必须终日花大量时间考虑对策。

如果一个人以这样的信条和标准认识事情,他怎么能不惶惶不可终日呢?

艾利斯根据RET提出ABC人格理论及治疗程序如下:A指周围存在的某种现实,作用于个体的外界刺激事件,称激活事件;C是个体在A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表现或情绪反应,称为结果C。然而C并不是A的直接结果,其中有中介因素B,即个体的认知信念过程。不同的B(信念)导致不同的C(情绪反应)。这样也就改变了B。这里的B可分为两种,即合理信念和不合理信念。合理信念指真实反映了客观情景及事件的信念及认知,它导致个体产生比较自然但不是过分的情绪反应,同时能帮助个体正常体检A引起的情绪反应,进而采取合理并且阻碍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和满足自己的需要。

RET治疗中还要注意通过治疗者的权威性反问和质疑,使人达到领悟,消灭不合理信念,这就是本疗法的第四步质疑D。

在由不合理的信念向合理化的信念转换过程中,应有相应的行为和情绪改变的支持,即让病人在合理信念基础之上,进行新的情绪体验,同时进行合理的行为,以促使B的改变。信念、情绪和行为的改变中无先后之分,三者是一个互动的系统,任何一方改变都会影响其他两方面和整个系统。经过D步后,病人达到E,即见效阶段,也就是纠正了不合理认知,产生了合理性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且在将来遇到类似事件的刺激时,也有了免疫力,而不会再产生自我损害情绪和行为。

RET疗法在实施中要注意一下步骤:使病人了解自己有哪些不合理信念,通过认知逐步放弃;让病人自己认识到,自己丢自己的情绪、行为负有责任,为此要积极参与心理治疗中来;要帮助病人改变一些顽固性的非理性观念。

自我指导训练

这是20世纪70年代由迈肯包姆提出的。方法是教授病人进行自我说服或现场示范指导,主要用于儿童多动症、冲动儿童和精神分裂人等。

应对技巧训练

这是戈弗雷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要是让病人通过在想象过程中不断递增恐怖事件,以学会调节焦虑和处置焦虑。其中保持心身的放松基本同系统脱敏类似,但不同之处是它有积极应对想象的成分,主要用于对焦虑障碍的病人治疗。

隐匿示范

这是由考铁拉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基本原理是想象演练靶行为,让病人预先了解事件和结果,训练其情感反应,以产生对应激情境的适应能力。对恐怖症患者有效。

解决问题技术

这是由德苏内拉等人倡导的。基本设想是有情绪异常的人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选择对情境的行为反应。因此,他们常常适应不良,不能准确地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基本方法是学习如何确定问题,然后将一个生活问题分解为若干能够处理的小问题,思考可能的解决大胆,并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情绪障碍儿童,有破坏行为的儿童及精神病人。

贝克认知转变法

这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主要是用来改变病人的态度和信念,从而改变适应不良认知的方法。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