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升华七律诗 寻杯

 难时方觉影孤单 2021-09-25

寻杯

寻杯难得醉中真,此际方为白社人。

简出长留杨柳梦,深居独酌玉壶春。

了知困惑经三染,一扫烦忧洗六尘。

既已达观寰域事,吾侪岂会再迷津。

【注释】微醺之时,反而清醒,回思一世纷纭变幻,总会牵出几番慷慨。因以成句,记于2021年9月23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着意于饮酒,难得在微醉中思绪更真,这个时候才真的成为了白社中人。很少外出,所以能够长留杨柳之梦,深居独酌,品鉴的是玉壶之春。全然知道了所有的困惑都曾经过三度浸染,于是就一扫烦忧洗净那积淀的六尘。既然已经旷达地观望天下的那些事,我们这类人哪里还会再一次迷津。

首联中的“寻杯”,意思是有意于饮酒,见宋代诗人向子諲的《点绛唇·病卧秋风》:“病卧秋风,懒寻杯酒追欢宴。梦游都甸,不改当年观。故旧雕零,天下今无半,烟尘远。泪珠零乱,怕问随阳雁。”又见宋代诗人韩淲的《少年游·闲寻杯酒》:“闲寻杯酒,清翻曲语,相与送残冬。天地推移,古今兴替,斯道岂雷同。明窗玉蜡梅枝好,人情淡、物华浓。个样风光,别般滋味,无梦听飞鸿。”

这一联中的“醉中真”,意思是在醉中才会悟意为真,见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三:“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又见宋代诗人贺铸的《醉中真(减字浣溪沙七首)》其一:“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这一联中的“白社人”,指隐士,见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诗:“皆期早躡青云路,谁肯长为白社人。”另注,“白社”,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见南朝梁代人萧统的《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又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青门远别离。”

颔联中的“杨柳梦”,即杨花梦,见近代诗人高旭的《怀实丹白门》诗:“铁马嘶惊杨柳梦,杜鹃啼断海棠魂。”另注,杨花梦,指春梦,美梦,见南唐诗人冯延巳的《菩萨蛮》词:“娇鬟堆枕釵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又见宋代诗人赵鼎的《双翠羽》:“小园曲径,度疏林深处,幽兰微馥。竹坞无人双翠羽,飞触珊珊寒玉。更欲题诗,晚来孤兴,却恐伤幽独。不如花下,一尊芳酒相属。慨念故国风流,杨花春梦短,黄粱初熟。卷白千觞须劝我,洗此胸中荣辱。醉揖南山,一声清啸,休把离骚读。迟留归去,月明犹挂乔木。”

这一联中的“玉壶春”,是酒名,见唐代诗人岑参的《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诗:“回风度雨渭城西,细草新花踏作泥。秦女峰头雪未尽,胡公陂上日初低。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谿,闻道辋川多胜事,玉壶春酒正堪携。”又见宋代诗人李吕的《调笑令·含怨》:“含怨,两颦浅,羽髻云鬟低玉燕。绿沈香底金鹅扇,隐隐花枝轻颤。当筵不放红云转,正是玉壶春满。”还见清代诗人方文的《徐月鹿水部奉使杭州遥寄》诗:“犹喜秋冬会稽去,江关判醉玉壶春。”

颈联中的“了知”,意思是尽知,明知,领悟,见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至永州城外》诗:“了知归近犹看堠,更有愁来即入城。”又见明代人袁中道的《东游日记》:“入琅琊山藏经院,得木匣,乃《楞伽经》也。见经中字跡,忽然汗下,了知前生。”

这一联中的“三染”,指三度浸染,意思是三次遭到颜色的浸染,见宋代诗人刘克庄的《题赵子固诗卷》诗:“九成合奏音方备,三染为纁色始深。”

这一联中的“六尘”,是佛教语,即色、声、香、味、触、法,与“六根”相接,便能染污净心,导致烦恼,这里借指愁烦,语出《圆觉经》卷上:“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宗密疏:“六尘是境,识体是心。”用典见南朝宋代鲍照的《佛影颂》:“六尘烦苦,五道绵剧。”又见宋代诗人司马光的《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诗之二:“六尘皆外物,万法尽迷途。”

尾联中的“寰域”,指天下,见南朝梁代诗人江淹的《为萧重让扬州表》:“寰域之治未缉,街县文讼方兴。”又见唐代诗人王勃的《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天地定位,君臣作极。道在巖廊,功霑寰域。”

这一联中的“迷津”,指迷失津渡,迷路,见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又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还见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桃花扇·题画》:“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