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31) 朱由校整顿太监系统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1-09-25


(131)朱由校整顿太监系统


朱由校(天启皇帝)刚当皇帝时,因为太监系统与朝臣系统实现了默契,所以朱由校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宫廷内部,由大太监王安说了算;朝堂之上,由东林党大佬说了算。皇帝在此其间,算什么呢?

谁说太监没有好人?东林党齐声说,司礼太监王安就是一个大好人!
而这个大好人太监,在朱由校上台后没有多久,就死于非命了。

王安身为太监大首领,却与政府官员毫不遮掩的合作,本身就是在作死。因为太监、朝臣两条系统相互制约,是明帝国最基本的权力格局。这种权力格局,在朱棣时代就已奠定,在宣宗时代正式定型。在随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不论人们怎么非议这种权力格局,这种权力格局也未改变过。

王安身为太监大首领,却与政府官员毫不遮掩的合作,大约是因为万历皇帝小的时候,太监系统的代表人物冯保、朝臣系统的代表人物张居正联手,一直控制着帝国的主要权力。
在这种背景下,王安难免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和东林党联手,也可以复制大太监冯保的成功。

但是王安忽略了一点,万历当皇帝时,只有10岁;而天启当皇帝时,已16岁了。
大家不听从一个10岁的小皇帝,于情于理都能说下去,因为皇帝就是一个小孩子;大家不听从一个16岁的小皇帝,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你说皇帝是个小孩子,自然能说通,但是你真把皇帝当小孩子看,这个就比较危险了。

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小皇帝祖父、父亲的宠妃,都被打发回了后宫,现在谁来当小皇帝的监护人呢?
基于东林党和大太监王安的意思,自然是让大太监王安当小皇帝的监护人。问题是,王安哪有这种资格呢?让一个太监当皇帝的监护人,这不是荒天下之大唐吗?

因为王安是东林党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终于看到了一个高大全的太监。总而言之,谁说皇帝不应该事事听大太监的话?天启皇帝就应该事事听大太监王安的话!问题是,这不是扯淡吗?
在皇帝的心目中,太监就是一个奴才,一个奴才,怎么有资格当皇帝的监护人呢?在主流观点中,太监因为没有了小鸡鸡,都是心理变态的人,他就更没有资格当皇帝的监护人了。

当年,大太监冯保能管万历皇帝,是因为太后、太监冯保、宰相张居正三个人达成了默契,所以太监冯保可以事事拿太后压万历皇帝。
慈圣太后遇帝严。保倚太后势,数挟持帝,帝甚畏之。时与小内竖戏,见保入,辄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摘自《明史·冯保》)
现在大太监王安想管天启皇帝,靠什么呢?

因为万历的宠妃郑氏、光宗的宠妃李氏都被东林党赶回了后宫;所以后宫坐头把交椅的人就成了客氏。

皇帝为什么会重用自己的奶妈客氏呢?据说,是因为朱由校和客氏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皇帝结婚,保姆不悦,这是一个相当无厘头的举动。更无厘头的是,朱由校同志非但没有“不悦”,还亲自跑到保姆家,说了半天好话,并当即表示,今后我临幸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了,你安排哪个妃子,我就上哪过夜,绝对服从指挥。(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八卦的说法。选奶妈又不是选妃子,主要考虑的身体建康、性格温和,皇帝让奶妈迷恋的不能自拔,这本身就是极尽扯淡之能。

更主要的是,一个奶妈敢勾引未成年皇子、皇孙,她长了几个脑袋?因为这种事不要说被证实了,就是有点风言风语,这个奶妈也会吃不了兜着走的。
不要说在皇家了,就是在普通人家,如果一个年长的保姆,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勾引东家未成年的儿子上床,哪个东家也会和她玩命的。而且告到了法院,哪个法官敢说,这个保姆不是在犯罪?

其实呢?皇帝和客氏的关系非常简单,那就是皇帝母亲死的早,所以就把奶妈当自己亲妈看了。仅此而已!
只是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劲爆。所以各种狗血淋头的内容,才会广为流传。

事实上,皇帝尊崇自己的奶妈,在历史上就有先例,就是明朝也不只一例。
永乐三年,追封乳母冯氏为保圣贞顺夫人;仁宗登极,封保姆翊圣恭惠夫人,又封乳母杨氏为卫圣夫人。(见徐凯(天启帝传))。
不管因为什么,朱由校当皇帝半个月后,客氏就被封为奉圣夫人。

如果郑氏、李氏(朱由校祖父、父亲的宠妃)没有被清理出局,客氏这个奉圣夫人,估计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因为客氏说到天上,也就是一个皇帝的奶妈。大家在制约客氏时,随便支持一下郑氏、李氏就可以了。
问题是,郑氏、李氏已让东林党清理出局了,现在后宫已没人能制约客氏了。在这种背景下,客氏虽然只是皇帝的奶妈,却有意无意享受着太后的待遇。

如果只是客氏的地位提高,这还好说。问题是,朱由校身边的老人(追随多年的人),地位也开始提高了。
在这种背景下,大太监王安作为先帝的亲信,自然只能靠边站了。

如果事情刚刚显露出苗头时,王安就知趣退出,估计还有机会活命。问题是,王安还自恃身份,又自恃有东林党支持,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那就失去了全身而退的机会。

毫不夸张的说,崇祯当皇帝后,魏忠贤马上就低头认怂,就是因为看到了王安的前车之鉴。
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说到天上去,你也只是一个太监。皇帝想收拾你时,哭着喊着帮皇帝的人,肯定能从皇宫门口排到八达岭上。所以根本不用皇帝动手,皇帝只要稍微给个暗示,你就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皇帝为什么会重用魏忠贤呢?据说,是因为魏忠贤与客氏关系比较暧昧。
长孙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这就是所谓的对食关系,到魏忠贤进宫后,客氏又与他勾通,客氏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摘自《白话明史·魏忠贤》)
这种说法,其实也很扯淡,因为客氏不是普通宫女,她是皇帝的奶妈。客氏有老公、有儿子。说得简单点,普通宫女因为无法接触到正常男人,所以才会和太监会有比较暧昧的关系。客氏家是有老公的女人,怎么可能找太监当情人呢?

朱由校重用魏忠贤,原因很简单。因为朱由校还是太孙时,魏忠贤等人就一直跟随在朱由校身边。朱由校当皇帝后,自然会优先重用这些人,因为在朱由校心目中,这些人就是他的嫡系。
当然了,朱由校身边的老人,肯定不只一个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能成为朱由校的头号亲信,肯定是经过一番竞争的。具体的竞争过程,肯定是魏忠贤表现出了更多的忠心、魄力、能力。事实上,魏忠贤的“忠贤”两字,就是朱由校赐给的。换而言之,朱由校认为他又忠又贤,所以赐他名为“忠贤”。
魏忠贤,……赐名忠贤云。(摘自《明史·魏忠贤》)
只是这种说法,显然不够劲爆,更有美化魏忠贤的嫌疑,所以人们才会相信,魏忠贤是靠客氏的裙带关系上位的。

开始的时候,朱由校并没有让内廷压制朝臣的意思。
朱由校最初,只是希望把内廷收回自己的手中。在这种背景下,亲东林党的大太监王安被清理出局,朱由校的嫡系太监开始执掌内廷。

但是直到此时,朱由校也没有打击东林党的意思。
事实上,直到天启三年十二月,朱由校才让魏忠贤那种恶人,总督东厂的。甚至而言,魏忠贤那种恶人总督东厂后,东林党依然权势熏天。
这个时候(天启四年)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满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明史·杨涟传》

而且魏忠贤成为内廷首脑后,也没有全面打击东林党的意思。相反,魏忠贤最初一直想与东林党搞好关系。
魏忠贤向来推重他,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才干。有一天,派遣内亲傅应星介绍一位中书拿着礼物来拜见他,赵南星把他赶走了。《明史·赵南星传》

直接导致东林党垮台的重要原因,就是东林党靠舆论起家,难免会信奉谎言千遍成真理。
所以在攻击魏忠贤时,东林党一罗列罪状,就是24条,而且条条耸人听闻到了极点,而且上百个官员同时行动。
继杨涟之后上疏“论忠贤不法”者,有给事中陈良训、魏大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等,不下百余疏,先后申奏,或专或合,无不危悚激切。《明史记事本末》。
魏忠贤看到东林党这样攻击自己,肯定只是不断冷笑。因为你们这样和皇帝说话,本身就是把皇帝当傻子看。你们把皇帝当傻子看,能有好结果?

更主要的是,你们这样和皇帝说话,本身就是在玩指鹿为马的把戏。我魏忠贤虽然不是东西,但是你们也说得太夸张了。
你们指着一条狗,非要说它是一头狼,还想倚仗人多势众,希望皇帝相信你们说的话。你们是不是真以为,这个世界的黑白真假,就是由你们说了算啊?

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问,皇帝的天平倒向了魏忠贤一边。人们喜欢说,这是因为皇帝太昏庸了。事实上,谁处于皇帝的位置上,也会把支持的天平,倒向魏忠贤一边。
事实上,皇帝就是一再说,魏忠贤是什么人,我心里有数,不用你们扯淡。你们排挤魏忠贤,无非为了更好的控制我,别以为我不知道?
“……陛下说宫禁之中严守机密,外廷怎能知晓。枚乘有一句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没有做了事情别人不知道的。又说把身边的人赶走了,皇帝将会被孤立起来。陛下的身体,大小臣属都拥护爱戴,何必依靠魏忠贤?假使魏忠贤、客氏一天不离开,恐怕宫中左右都是魏忠贤、客氏的人,不是陛下的人,陛下真正在上面被孤立了啊。”(摘自《白话明史·杨涟》)
从杨涟给皇帝上的奏章,我们可以看出来,皇帝一直是信任魏忠贤的,更认为东林党攻击魏忠贤的说词,都是信口开河的。
如果仅此,东林党估计不会受到残酷打击。问题是,东林党后来又不小心落入了魏忠贤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于是皇帝遂对他们大开杀戒了。这是后话,后面我们会详细分析。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熊廷弼复出

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
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目前已上传六个视频。希望大家会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